地理标志下的湘西苗绣美学价值思考

时间:2022-06-09 11:37:08

地理标志下的湘西苗绣美学价值思考

“地理标志”可以说是艺术品的地理名片,因其生产地独有的人文与自然因素而使艺术品具有了地域性标签。比如景德镇陶器、浏阳夏布、杨柳青年画、新疆和田玉等,说到地名自然会对相关产品的特征、质量、声誉有所印象。

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法》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湘西地区自古以来被称之为烟瘴蛮荒之地,山高水远,易守难攻,东汉马援称之为“鸟不飞渡,兽不敢临”;唐代李吉甫谓“溪山阻隔,非人迹所履者”;到了宋代,已是“重山复岭,杂楚荆粗巴黔巫中,四面皆王土”的孤岛,再加上“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政策,长时间与世隔绝,这里的二十多个苗族支系及亚支系,“各考志统谓之红苗”。在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至于南岭的这片世外桃源,湘西苗绣呈现出了与其他地域刺绣和其他苗族支系绣花不同的文化风貌和迥异的艺术特征。

一、“渊源正统”的苗族

古文化符号

2014年,中国民俗学会在湘西花垣县举办了“蚩尤文化研讨会”,专家们认为湘西花垣极可能是蚩尤的故乡,湘西苗绣“渊源正统”而且源远流长。原湘西自治州古籍办主任张应和先生说:“湘西苗区应是苗族服饰的发源地和摇篮,湘西苗族先民应是苗族服饰的首创者和发明家,其时间当在距今4千多年前的高辛帝时期,较三苗迁入的时间早数百年之久。”

按照苗族方言区划分,“湘西”属于东部方言区,包括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北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湖北的恩施、宣恩、来凤、咸丰,重庆的秀山、酉阳、彭水等县。湘西苗绣以湘西西部次方言区的花垣县雅酉的“够搭样”为代表,以银多、花多、条带多、部件多著称,雅酉妇女在田嫂的带领下,组织了绣花队,他们世代传唱的“古老话”记述了苗族从大江大河迁徙至崇山峻岭、山峦涧溪,分支繁衍的历史。传说苗族原有文字,九黎晚期苗族的先祖蚩尤兵败,大伙儿渡黄河撤离时仓促间被浊浪冲走了苗文古籍,苗族姑娘们凭着自己的记忆把古苗文文字绣在了衣服上,所以苗绣上有许多古老的抽象图案。《中国民间故事・湘西卷》还有苗族女首领兰娟用彩线记事的故事,讲述了苗族先民为了记住迁徙的路线,过黄河时在袖头绣条黄线线,渡长江绣条蓝线线,一路翻山越岭,修路架桥、筑塘挖井、修房建寨,到达湘西时记录的符号已绣满了全身。传说已缈不可考,但湘西腊儿山“大埋挡务”花边意思是“骏马飞度黄河”,就是由抽象的马纹连成串,而折叠的“乃勾阿登”纹样意思是“大陆上的脚印”,还有“绣高忍”“昂务乃本”等,这些或许象征长江、黄河、山川、湖泊、道路、荷花、流泉、飞瀑、战马、刀箭等苗族先人征战、迁徙、生存经历的古文化符号凝固了苗族人民的集体记忆,通过母系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二、丰富多样的图腾纹样

湘西聚居了红苗、青苗、黑苗、爷头苗、白苗、九股苗、黑山苗、黑脚苗、花苗、紫姜苗等二十多个苗族支系,密度远远超过了其他苗族地区,各支系服饰文化多样,如吉首、保靖苗族妇女上穿圆领大襟右衽衣,衣襟、围裙绣满龙凤花草虫鱼,宽裤脚上绣两道花带,手腕卷起袖管还会露出里子精美的白底挑花。花垣、凤凰苗族则是花格布缠头戴绣花胸围兜银饰叮当作响,而泸溪或吉首丹青乡一带的妇女通常穿蓝色立领大襟窄袖短衣戴挑花胸围兜头上包白布帕,帕角往往绣只青色蝴蝶,素朴典雅。而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迎面撞上的小伙子花条格衣襟下或许就垂着一条色彩鲜艳的花带须头,那花带必定是某位女孩子亲手为他织的定情物。

作为山林民族,苗族信奉万物有灵,崇拜图腾的历史由来已久,枫叶是纪念祖公蚩尤,蝴蝶是颂扬蝴蝶妈妈,人头蛇身形象象征伏羲,龙纹表达对祖先“讫戎”敬仰。各支系都有着自己的族徽,纹样纷繁多姿。湘西苗蛮氏族以凤为图腾,苗戎氏族以龙为图腾,苗夔氏族以麒麟、狮子为图腾,苗僚氏族以花果为图腾,苗夔氏族以鱼虾为图腾,苗繁氏族以蝶为图腾,苗盘氏族以犬为图腾等。湘西山区长期封闭,在这一地域,历史的流变有其自身的规律,湘西苗族在迁移或杂居过程中,图案纹饰相互或有借鉴交流,但仍然能依据苗绣图案纹饰色彩和针法辨识出氏族和支系,辨别血缘和身份,这也使得湘西苗绣具有了独特的族群标志。

三、本色质朴的自然情怀

湘西苗绣的原材料基本是采自于当地,深具地域特色。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晋干宝《搜神记》中记载:“盘瓠子孙,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裁制皆有尾形。”从穿古藤叶开始,到用麻纤维、树皮,用花草、树皮、野果等染制葛、麻、棉、丝,最后用彩色麻线、丝线绣制衣服。湘西苗绣体现了适应环境、避害趋吉的特征。山区的椿木、蓼蓝、栀子花果实等植物常用来染色,纺车籽、薏米仁等果实也用来装饰,制作串珠绣。湘西有色矿藏丰富,辰溪朱砂天下闻名,朱砂染制的红衣不仅色彩鲜艳,还能防虫害、驱鬼邪,为苗族人民所喜爱,所以湘西苗族又有“红苗”之称。

苗族绣花实际上是源于远古时期雕题纹身,在身上刺上纹样护体以期隐蔽于山林,瞒过凶禽猛兽、鬼怪恶灵,生存其间的山水也是苗族人民精神之依托,所以在山林生活的苗族服装色彩接近于丛林深邃的黑色和远山的青黛色;生活于水边则以青青河水或绿色草木的色彩为主,居于地势险要、高寒严冷山区则多白色、灰色,刺绣的花纹往往和生存的环境相协调,身边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绣花的样稿,浑身纹绣的花花草草使自身融入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四、衣带尚红的浪漫色彩

苗族好五色衣,衣裳斑斓。湘西有红、黑、青、花、白等多种苗族支系,但以红苗最多。同治版《永绥县志》卷六中将湘西苗族统称为“红苗”。“衣带用红者为红苗”(清严如煜《苗防备览》“风俗考”),“衣带尚红”主要是指所用的花带以红色绚丽图案居多。还有种以穿红衣者为红苗的说法,红色延续着有巫楚文化的浪漫色彩――相传楚国曾经就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国家,从江陵马砖一号楚墓出土的王子金线绣腰带可见当时的刺绣水平。

湘西苗绣的自由浪漫还表现在其工艺手段上,与四大名绣不同,苗语中没有“苗绣”这个双音词,对应的“本雄本巴”应该译为“苗花苗绣”。“苗花苗绣”不仅仅指刺绣,还包含了绘花、凿花、剪纸、贴花、牵花、挑花、编花、雕花、绣花等等工艺。和湘绣的写实逼真不同,苗族姑娘往往只是借鉴自然形态,在创作中不受具象物体和时空的约束,用多种多样的“苗花苗绣”技巧和材料,按照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进行造型和组合。以意象为创作导向的苗绣趣味性强、花纹稠密,色彩浓丽、材料丰富、富丽堂皇,而且充满想象,回味悠长。沈从文先生评价说苗族刺绣图案活泼生动,充满了创造性的大胆和天真,麻明进和龙炳文先生则将苗绣称之为“幻想艺术”。苗族姑娘往往七、八岁就在母亲的指引下,吟唱着古老的歌谣,飞针走线在代代相传的古老图式中追忆祖先创业之艰辛,寄托青春、生命与未来的向往。

地理标志产品强调艺术品人文因素的原生性、制作材料的生态性以及工艺技巧的本土性。在湘西这一相对封闭又资源丰厚的生活环境里有着与外界不一样的生活节奏、风土人情和历史流变,其遗存的古文化基因、巫风信仰以及浪漫主义想象赋予了湘西苗绣独一无二的色彩和纹饰。“湘西”可称之为这一片区苗绣的“地理标志”和“地理名片”,是这一片区苗绣艺术品易于辨识的符号,同时这个民族的传说和集体记忆也成为了“湘西”地理标志内涵的一部分。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强调湘西地理标志下湘西苗绣独特的美学价值,对维护苗族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湘西苗绣制作工艺,保存湘西苗绣原生态特质,形成湘西苗绣的艺术品牌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民族民间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下一篇:绘画·意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