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6-09 10:56:40

生物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思考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藉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通过合作学习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指导”和“参与”的关系,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探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恰当、合理、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的分析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生物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课题的选择、方案的制订、途径与手段的选择、过程与结果,也都由小组学生按自己意愿去完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促进理解、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形成学习团队。

二、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一些思考

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创设问题来激发兴趣或者通过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探究生长素的产生时,针对书中的几种不同实验结果,分析后提出问题:胚芽鞘生长的部位到底在哪里?紧接着问:尖端到底和植物的生长有无关系呢?尖端产生生长素与光有无关系?通过层层深入,设置问题,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难度,主动地和其他同学予以合作,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可供参考的一些技巧

鼓励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培养创新思维

如授课时老师要启发学生: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种子为什么会萌发?等等,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学生个人的思维往往带有局限性,小组合作往往可以引出丰富的多元化的猜想。初中生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而这往往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创新思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同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适时地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

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的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形成探索习惯的有效途径。如:总结生物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举出一些生物的例子,而后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哪些特征?个人的回答往往只有那么一点两点,小组讨论时,你一言我一语,能激活个人思维,同时相互启发、合作触类旁通,引发更多的思考,得出更加多样化的答案。

提倡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课上有的放矢地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小组合作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内容,仅靠书本资料只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达不到应有的情感意识和价值观。但是,通过教师提供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破坏的事例?给本地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本地正在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经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调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答辩,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去动手或者由学生去观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发掘事件的本质,得出结沦,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自觉性。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更好地进行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对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同角色的评价 下一篇:以“陌生化”理论鉴赏食指的《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