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幸福原理与少数派

时间:2022-06-09 10:20:31

【摘要】人们普遍质疑功利主义所宣扬的“最大幸福原理”会造成对少数派的伤害。作为古典功利主义的代表,密尔在这一方面的思想历来被批评最多。文章将为密尔做一个辩护,证明密尔所宣扬的“最大幸福原理”并不会对少数派造成伤害。

【关键词】功利主义;美德;密尔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83-01

功利主义的行为准则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准则被称为“最大幸福原理”。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原理会对少数派造成伤害。包括罗尔斯和阿马蒂亚·森在内的许多哲学家都认为坚持最大幸福原理会导致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侵害少数人的合法权益。我相信,如果无法回应这一质疑,功利主义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作为古典功利主义的代表,密尔所坚持的功利主义思想也面临着这一质疑。

这些质疑与批评之中不乏深刻的、真知灼见的声音,但更存在一些对密尔功利主义思想的误解。这些误解有些是来自密尔本身在阐述其思想时存在的表述问题,有些则直接来自读者自身的问题。而人们对密尔最大幸福原理的的质疑,我认为完全是对密尔的误解。

一、密尔没有要求过不注重少数派,恰恰相反,密尔要求对包括少数派在内的每一个人的注重

密尔在“论功利原则的最终约束力”中谈到功利原则的约束力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外在的约束力是指,“外在的惩罚和奖励,无论是肉体的还是道义的,也不论是来自上帝还是来自我们的同胞,其全部力量,再加上人类天性能够容许的为上帝和同胞所做的一切无私奉献。”①内在的约束力是指,“我们内心的感情......它就是良心的本质。”而这种感情具体说来就是,关注他人的苦乐。②并且,密尔强调,在功利主义框架下行动时,“必须确保自己不会为了有关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其他任何人的权利或合法期望”③。这样,一个功利主义者就是一个关注同胞苦乐,并愿意为同胞无私奉献的人,一个尊重他人权利的人,一个拥有高尚美德的人。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功利主义者必定会关注每一个同胞。在这样的一个功利主义者心中必定没有多数派与少数派之分。换句话说,在功利主义者看来,每一个人的幸福都是功利主义者需要关注的对象。密尔没有漠视少数派的利益,密尔笔下的这些人更不会漠视少数派的利益。

二、在密尔功利主义的框架内,牺牲是行为者本人自主选择的结果;少数派由那些在一事件中自由、自主选择的人组成,不存在任何强迫

我们已经说明功利主义要求对每一个相关者的重视,因此,当面对同一件事时,相关者中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要求某些人为自己做出牺牲,相反,相关者所考虑的是自己应该为他人、为集体做出牺牲以增加总体幸福。一旦这些如此考虑的人确定并做出牺牲,他们也就形成了少数派。在这些少数派的形成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强迫行为。少数派的形成完全是一种自愿选择的结果。

那么,这些形成少数派的人为什么会自己选择做出牺牲呢?这就要郑重地指出密尔思想中对“功利主义者”的看法。密尔所说的功利主义者受过高素质的教育,他们都有良好的教养,他们关注同胞的苦乐,他们把自己的利益和同胞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拥有众多的美德。因此,在面对一个困境时,他们会为了同胞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进而将自己主动划入到少数派当中。当然,这些牺牲首先是为了他人的幸福,但有时对这些牺牲者来说,牺牲本身对自己也是一种幸福。

三、密尔已明确说明,“把‘最大幸福原理’当作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④

我们知道,功利主义的行为标准并不是行为者本人的幸福,而是包括行为者本人在内的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因此,密尔所说的,实际上是:把“最大幸福原理”当作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相关人员的整体幸福或造成相关人员的整体不幸的倾向成正比。由此可知,在密尔的功利主义理论中,越是能够增加相关人员整体幸福的行为就越正确或者说越具有道德性。

能增加所有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当然很好,但在现实中,这是不大可能的。个人在集体中是有限的,而集体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一个无限的集合。由于天赋、个人能力、智力水平、人生境遇不同,个人所能做的事情相当有限,让个人为了集体所有人的幸福去努力,是相当不现实的。有限的个人的行为不可能增进无限的整个集体的幸福。并且按照“相关人员”的原则,集体的数量也可能是无限的。因此,只能要求个人去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综上所述,如果读者们赞同我以上三点阐述,那么我认为我已经成功地回应了人们对密尔的质疑。做为总结,我认为,密尔的功利主义中充满了对每个人的人文关怀,他从未漠视少数派的利益;少数派的形成是人们出于美德的自主、自愿的选择的结果。

注释:

①②③④[英]约翰·密尔.功利主义[M].徐大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7;28;19;7.

上一篇:GPS技术在城市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汉语虚词的羡余现象及其修辞功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