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就遗址保护问题发展浅议

时间:2022-06-09 08:35:21

国内外就遗址保护问题发展浅议

[摘 要]遗址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的主体,笔者通过遗址的现状分析,阐述我国在遗址保护方法与管理对策。

[关键词]遗址保护;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遗址作为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的主体,对于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现存很多不可移动的遗址,对于遗址的保护,我们不排斥对它的合理利用,而保护的目的是制止对遗址的人为损伤、破坏,减轻或延缓自然力量的影响。遗址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真实长久的传递下去,而利用是充分发挥遗址的价值,更有效的保护遗址。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就遗址保护利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遗址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遗址的现状大概分为遗址的环境调查、材料组成分析及病害调查。我们对遗址现状的分析最终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遗址所造成破坏的原因,为后期保护工作提出科学的依据,通过不断的原因分析、累积、深化,逐渐形成一套遗址和保护的科学基础。

对于遗址环境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环境变化对于遗址损害的所产生的影响,其次是通过对环境进行控制,从而减轻这种影响。针对遗址损害研究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威尼斯第16条规定:所有的保存、修复和发掘工作都应当有精确的文献记录,这个文献记录包括分析、规范的并配有草图和照片的报告。文献记录在整个保护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使得保护工作中多种专业间的信息共享和规范遗址保护的文献记录的方式成为可能,随着CAD和GIS以及三维模型等技术在文献记录工作中的应用,使得保护过程中的文献记录工作成为了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在保护过程中必不可少。遗址的现状分析主要包括遗址环境现状,遗址材料组成分析和病害调查,目的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遗址所遭受到毁坏的原因,为最终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和深化,逐步形成了遗址保护的科学基础。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和加速了文物材料和工艺的研究步伐,对古代文物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及工艺的解析不仅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而且对遗址文物的保护也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针对遗址文物所进行的病害研究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发展的重点方向,病害研究从一个遗址保护项目的组成部分,已经过渡到针对一些普遍原因而开展的专门研究项目,例如,盖蒂保护研究所于2004年启动了“盐的损害和减轻方法”的研究项目。

二、遗址保护方法和管理对策

在国外发达过久就遗址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美国盖蒂保护所科学部主任早20世纪就提出了“我们不要再去追求一劳永逸的保护方法,而是要提倡目前保护的方法要给后人留下可再保护的余地”,这便是遗址可再治理原则。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这项原则进行了很多技术理念方面的改进,保护人员对于过去工作的反思和长年累月的保护实践经验,让遗址保护人员在大部分情况下能清楚认识到“好心办坏事”,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保护性破坏或不恰当干预。

虽然遗址保护理念的不断改进与进步为今后我们对遗址保护确定了保护方法,但是在选择保护材料及科学解释遗址损坏原因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明确了遗址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遗址保护材料方面,国内外专家针对保护材料的性质进行了一些的研究,特别是材料对遗址本身的作用激励和老化方面做了深化的研究。研究结果慢慢成为了科学评价保护材料和选择保护材料的科学基础和标准。由于遗址存在多样化和复杂性,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技术。但是大部分情况下,由于遗址保护人员配备较少及保护资金的限制,导致遗址保护的研究无法深入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因此,各项专门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就成了遗址保护人员的主要工作。

国外针对遗址保护及利用有了非常好的开头,例如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世界上十分出色的,他们不屑去做人工历史景观,认为那是伪遗址。他们致力于遗址的修复和遗址地段的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及对遗址的再利用,而保持着遗址的活力、价值,这样不但延误了法国传统文化也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相当高的物质基础。法国在遗址修复方面预计未来10年内投入近580亿元,这为遗址保护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随着遗址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意识到遗址将面临的破坏越来越多,随着新问题的到来,也为遗址保护发展来了新的机遇,遗址保护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的大量累积为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奠定了科学基础,预防性保护也是未来遗址保护重要的研究方向。

三、结束语

虽然我国目前遗址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发展比较快,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比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在今后遗址保护中,需要注意正确的认识遗址的价值,只有正确认识遗址的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才能有效保护,最后才能谈合理利用。其次,遗址保护模式的选择,国外大部分以石头遗迹为主,而我国遗址呈现多样化,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可行的时间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或综合几套模式结合保护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唐仲明.大遗址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07)

[2]吕琳,吕仁义,周庆华.中国大遗址问题研究评析与展望[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

[3]乌布里・买买提艾力.对UNESCO援助库木吐喇石窟保护项目的思考[J].敦煌研究.2011(06)

[4]杨梦妮,杨清龙,黄四平,李玉虎.土遗址盐分抑制保护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丝绸之路.2011(02)

上一篇:浅析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下一篇:以“预”探路,召唤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