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的几种教学方法

时间:2022-06-09 08:28:16

浅议中学语文的几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依据,把几册教科书当成学生获取一切语文知识,形成一切能力的唯一“宝库”。其实,教材只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载体。然而,它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凭借,更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唯一载体。我们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宣讲教材,重要的是深刻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以崭新的教育理念去统领教材,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走出一条适合于自己教学方法的教学之路。而要搞好中学语文教学,反思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的兴奋点如果被激活了,那么他们对课文会进行再创造的。如果每天都是轻松愉悦的上课,那么学生的灵感和情感会得到激发的。此外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改变教学思路

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只有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和阅读学的思路,才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以学生为主

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四、师生互动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学生通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会深入理解课文,丰富了课外知识的。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内容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健全中学语文知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五、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

“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把学生们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引入课堂,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把对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忧喜,家庭的悲欢等充分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让课堂成为学生爱学愿学的乐园。

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之中、之后进行语文学习。这是扩展语文学习的有效做法。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既可以增大信息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可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加阅读实践活动,这样就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为补充,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六、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

在课改过程中,我能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考,发展能力。让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做到使语文教学有生气、有灵气、有活力,才能让我们的语文在新世纪素质教育中焕发出青春光彩。同时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试马镇初级中学726300)

上一篇:高压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关于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