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时间:2022-06-09 06:19:21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从小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掌握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的良好习惯和态度。

一、要让学生明白科学课是生动有趣的,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

比如,《蜡烛的变化》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点燃蜡烛、加热蜡烛的观察实验来知道生活中的物体是在变化的,同时蜡烛的变化中包括了物理和化学两种变化。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才能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也才能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变化现象。

二、尽可能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手来,人人有事可做

有位教师在讲《解释》一课的时候,她将全班学生四人一组,分成了十二个小组,同时,还由组内学生自主推荐形成了组长和记录员,而剩余的同学都是观察员。因此,在观察桔子这个实验中,2~3位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员仔细地做着记录。那些平日里不愿听课、不守纪律的学生此刻也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观察。学生的整个活动井然有序、氛围轻松和谐,乐在其中,也在乐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三、形成书面文字,让同学们做好记录,写下观察操作的感受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印象,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为此,每一次实际动手操作之后,都要认真写出实验的情况,比如:今天做了什么实验,哪些同学合作参加,用了什么仪器,步骤是怎样的,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又怎样等等。这些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且还要写下自己的感受,文字不需要太多,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就行了。这样,学有所得,使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小学科学课教学,教师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要让他们大胆地发挥才能,勤于动手,绝不能把自己的理论强加在他们的身上,把整个课堂变成自己的讲演时间,剥夺了应该属于他们的活动,让他们失去活力和创造力。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当抓住一切时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做中学,在做中乐,在做中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 山西省古交市第三小学校)

上一篇:古苑中的浸润与熏染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