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时期敦煌生育习俗探究

时间:2022-06-09 02:24:38

唐五代时期敦煌生育习俗探究

[摘 要] 在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及医疗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妇人生子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为使婴儿能够顺利出生及健康的成长,便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本文将对古医药文献和敦煌遗书及民间信仰中的生育风俗进行探讨,以了解古代儿童的成长概况。

[关键词] 敦煌;儿童;出生;习俗

【中图分类号】 K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75-2

一、婴儿的出生习俗

古代妇人生子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及医疗水平有限,产妇生子将面临生命威胁,而新生婴儿身体极其脆弱,更是缺乏生命的保障。产妇与婴儿双双死亡的事情常常发生。

产子对于女性而言十分痛苦,《庐山远公话》中就有形象描述。产妇生子犹如在鬼门关走过一遭,因此,拜佛求神以保平安在妇女生产时常常发生。敦煌产妇在分娩时的习俗是必须呼喊出几种神的名字,如天公、日、月、北斗、太白、东方朔等,产妇生孩子时,喊神之名有吉祥长寿的寓意,这是古代敦煌民间的传统信仰。

分娩之月称为“难月”,在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人们常常拜佛以祈求神灵保佑母子平安。在敦煌遗书中就有在产妇临产之时家人拜神祷告的文字记载,《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和《沙州文录补》中的《绘观音菩萨公德记》发愿文都记有祈祷之词。人们还通过写经绘像的方式来为产妇和孩子祈祷,如说:“ 即有我娘子以与男司空为新妇小娘子难月之谓也……于时乾德六年(968年)岁次戊辰五月癸未朔十五日丁酉题记”这是婆婆与丈夫为媳妇的难月而作的公德,残文中的题名是“曹延”。

在产妇临产之际,家人往往亲赴寺院,施舍财物,僧人设道场念诵《难月文》,曰:“斯乃身缠五障,纵荡六尘。今既月临分泮,命若,杖(仗)众圣以延龄,祺万灵而佑护。”在当时人们心中,佛具有无限的神威,故在产妇临产之时祈求神灵保佑婴儿和母亲的平安。《难月文》(晚唐张承奉时期)亦云:“坐(座)前施主,捧炉虔敬,舍施启愿,所申意者,奉为厶(某)人难患之所建也。惟愿日临月满,果生奇异之神童;母子平安,定无忧嗟之苦厄。”家人愿意“割舍钱财”进行虔心跪拜的佛事活动,可看出其对神佛的虔敬之心。

人们除了拜佛求神以保母子平安之外,同时请产婆来接生。敦煌卷子《太子成道经一卷》详细记载妇女临产的民间疗法。如:“喜乐之次,腹中不安,欲似临产,乃遣妆姨母波波提抱腰,夫人手攀树枝,彩女将金盘承接子。”

即在临产之前先奏乐,之后接生婆抱住产妇的腰,压迫产儿出来,与此同时,产妇手中拿着树枝以象征根深叶茂、家族兴旺,另一助产女用金盘接住婴儿。《太子成道变文》云:“太子但(诞)下在金盘子”用盘子接胎儿,恐系从印度传来。莫高窟北周第90窟佛传画中就有东坡太子降生时抱腰、盘接的画面。

产妇能够顺利生产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但也有许多产妇在临产之时面临着难产的境况。敦煌医药文献中就有治疗难产的药方,《难产奇妙药方》云:“床脚头藏卧艾 叶可使妇人产儿顺利,不令难产。”取其艾叶芳香开窍,避浊除污,触之通经脉之效用妇女临盆,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杂疗病药方》记:“又疗妇人产难,吞小麦七枚即出。所谓产难就是指妇人难产,主要是气力不足引起。吞小麦可增强气力,但是七枚的数量太小,只能起到微弱的作用。这个方子多半是为了安慰产妇的作用。背《医方》记:“疗人妇(妇人)产衣不出。取牛尾烧作灰,服之即出,必差。疗妇人两三日产不出。取死鼠头烧作灰和井华水,服之立差。”此方是敦煌民间用于催产的偏方。

二、婴儿的养育习俗

产妇接近临产期时,娘家母亲要经常去婿家看望女儿并送去所预制的小儿衣物,民间成为“催生”,婴儿平安诞生后,其家人亲戚朋友纷纷祝贺。载:“降下摩耶、夫人藏中,托胎左胶(腋)但人右……便唤岳荣之者,打金鼓喜乐”。《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亦云:“净饭王闻者此语,光颜大悦,三个官健各相如一队,便使岳荣之者,打金鼓喜乐。”即产子后打鼓奏喜乐报喜,这种情形在莫高窟290窟和五代第61窟西壁佛传画中都有表现。

唐代汉族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行“洗三礼”,即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日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朋好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或“洗儿”,也叫做“三朝洗儿”。其用意有二,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祁祥求福,图个吉利。洗三”是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

敦煌写本《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云:“三朝为喜蒙平善,满月延僧息障灾。邻里争怜看不足,亲情瞻嘱意徘徊。”这里就提到了“三朝”。甘肃省博物馆藏《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两侧有十五幅连环画,其中有一幅“洗婴图”,画面中有一妇女在为婴儿洗浴,榜书云:“十月将满,产后母子俱显,洗浴时。”此画面所描述的这个洗浴场面应是三日洗儿礼的再现。相传经过洗三朝的婴儿将来耳聪目明,手脚勤快灵巧。

在举行洗礼时,长辈要向婴儿赠送物品或钱财,称为“洗儿钱”,或“洗儿果子”、“洗儿钱果”等。王建在《宫词》之七十一中吟道:“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在妃子们刚刚生下子女时,宫人们就在等候乞得洗儿钱了。

唐代宫廷“洗三礼”自然少不了摆酒宴,以歌舞助兴。唐玄宗为孙儿李豫举行洗礼时,曾“尽留内乐”,举行酒宴,庆祝长孙降生。《太平广记》载开元中有宫人自述:“尝因大华宫主(按,玄宗女)载诞三日,宫中大陈歌吹,……当筵歌数曲,……”这一资料记述大华公主出生三日之时大摆筵席进行歌唱及游戏的情形,可见宫人对“洗三”礼仪非常重视。五代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六三道:“中尉传闻三日宴,翰林当撰洗日文。”五代时,洗礼中举行酒宴无疑。

产妇在婴儿降生后一个月内,不做事,不出门,待婴儿降生一个月,亲友来祝贺,主人设宴待客,称满月或“弥月”。敦煌遗书卷记载:“绵绫壹匹,甘州天公主满月人士用。”“甘州天公主”是指嫁给甘州可汗的曹义金的女儿,上述礼物是沙州僧团所送,僧人尚且为满月婴儿庆祝,普通人们更是重视。敦煌写本《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三朝为喜蒙平善,满月延僧息障灾”这条资料已提到“满月延僧息障灾”的风俗,小孩过满月,送红蛋,至今在敦煌民间仍有此风俗。唐代敦煌给小孩过满月的喜宴上,要读一种“祝文”,敦煌遗书《孩子满月生日文》就有所记载。

孩子满月之时,除了摆酒设宴庆祝之外,还有还愿以答谢神恩之俗。敦煌文书《孩子满月文》和《难月、满月文》记载孩子出生与满月时,其家人在寺院为其求福。

古代敦煌地区除了重视孩子能否顺利出生之外,对于产妇也有一些要求,曰:“妇产不满百日,不得为夫裁衣、洗衣,大凶。”古敦煌妇女产后不满百日不能从事家务劳动,不能沾水,不能裁衣,这种风俗有利于产后妇女的身体恢复。还曰:“妇姑不同食,令不孝,又生不孝子。”“姑”指的是婆婆,“妇姑不同食”表示媳妇离开老人而去过小家庭生活,这种行为不但是不孝顺的行为,还会生下不孝顺的后代。实际上,这种要求是有利于家庭和睦的。

古代人们对于生子一事极其重视,再加之医疗条件与水平有限,于是各种产子、育子风俗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古代敦煌地区产子的相关风俗进行探讨,以了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况。而在现今社会中仍然流传许多生子习俗,这些大概也有许多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

参考文献:

[1]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高国藩.敦煌民俗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3]范新俊.如病得医―敦煌医海拾零[M].兰州: 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

[4]李应存,史正刚合著.敦煌佛儒道相关医术释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5]谭蝉雪.敦煌婚姻文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黄征.敦煌变文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7]任士英.唐代洗儿礼[J].寻根,1998,(6).

[8]马继兴.敦煌古医籍考释[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9]胡发强,刘再聪.从甘博藏《报父母恩重经变》看唐、宋洗儿风俗[J].大学学报,2008,(2).

作者简介:宋广玲(1977-),女,汉族,山东菏泽人,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敦煌学。

上一篇:新形势下高教自考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