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经验交流

时间:2022-06-09 01:55:12

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经验交流

文秘站原创投稿

创新进取 建管并举

努力推进__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再上新台阶

__水利局

____流域位于__镇东部低山区,袁公河上游,总面积35.6平方公里。流域内有15个村,1.34万人。水土流失面积2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1%。自20__年起县水利局与__镇一道抓住该流域被列为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契机,按照连片开发、平行推进的原则,对该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被国家水利部和国家财政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流域”。近年来,县水利局与当地政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按照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的方针,紧扣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这一主题,突出生态和清洁两个核心,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对该流域进行了连续不断治理,先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平方公里,整个流域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山变绿、水变清、景变美、民变富的人水和谐景象。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明确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方向。

针对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低,沟道治理程度差,水资源短缺且得不到有效利用,农业产业效益低,群众增收步伐缓慢”的实际。县乡水利水保部门在全面规划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小流域治理带动生态文明村建设、小流域治理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小流域治理拉动农民增收的“三动”规划建设思路,以扩大建设效益。基于这一规划建设思路,科学的制定了“山顶松槐山腰果,山脚梯田山沟坝,路边河边林网化”的立体布局模式。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治理的任务目标:建成坡面防护体系和沟道防护体系二大防护体系;实现 “流域内生态防护林达到一万亩,经济林达到一万亩,坡改梯建设完成一万亩,夯实生态清洁型流域治理的基础。

二、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努力破解工程建设资金瓶颈。

在该流域治理时,上级资金投入额度较小,相比于工程建设任务,资金缺口较大。我们充分发挥政府投入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市场化的理念去谋划和破解资金瓶颈,采取了“民建、民有、民管、民营”的措施,建立了三种资金来源渠道。

(一)发挥群众投入的积极性。长期以来,该流域的群众饱受水土保持之害,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强烈,迫切改变现状。我们引势利导,实行多干多补的原则,使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释放,纷纷投资投劳。该流域的__村共486口人,自开展流域治理以来,全村群众踊跃出钱、出物、出力,以惊人的投入和速度建设袁公河护岸1800多米,硬化村前文明街370米,石砌防渗渠100米,修复扬水站一座,在袁公河上修漫水桥一座,解决了该村及相邻3个村涉水过河,交通不畅的问题。该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站在桥上说:“我们盼了多年的事终于办成了”。

(二)实行股份制的方式。该流域的__村实行股份制办水利,吸引股金52万元,建扬水站一座,解决了全村1000多人吃水困难,发展管道灌溉500多亩。

(三)实行民营大户治理的方式。__镇民营业主__*,在该流域承包荒山1000余亩,已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建立了丽青生态园,实行生态养殖和种植,共绿化荒山800余亩,建设中药材和核桃基地200余亩。为防止园区道路冲刷,对长达4公里的园区道路进行了硬化,并建设了沉沙池12座,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三)综合施治,扩大效益,切实增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实效性。

按照小流域治理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小流域治理拉动农民增收、小流域治理带动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三动”规划建设思路,连片开发,平行推进,逐步构建起了坡面防护体系和沟道防护体系两大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生态清洁型流域治理的水平,扩大了建设效益。

(一)坚持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拉动拉动农民增收。以建设万亩生态防护林、万亩经济林和万亩坡改梯工程为目标和抓手,按照立体布置原则,在山头、岭头植防护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在山坡上半部沿等高栽植经济林,形成环状经济林带,在下半部对顺坡地和坡式梯田进行改造,成为水平梯田。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梯级蓄水保土系统。治理以来,全流域共建设生态防护林1.1万亩,经济林1.2万亩,坡改梯1.18万亩,使林草地面积达到2.64万亩,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9.6%,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7%提高到49.5%,蓄水保水能力提高近200万方,人均增加基本农田0.42亩,达到0.72亩。同时,对流域内所有道路全部进行整修,其中新修与拓宽道路53公里,在袁公河和板石河上建设交通桥6座,流域内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据调查,流域内,年均增加经济收入700多万元,人均收入增加450元。

(二)坚持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针对流域内侵蚀沟发育程度和缺水的实际,采取由沟头到沟口,自上而下,先毛沟后支沟的顺序,节节修建了各项拦沙蓄水工程和护岸护滩工程。突出沟河护岸、层层拦截蓄水拦砂、水利工程配套、河道综合整治四项工程建设,共修建了河道护岸1.7万米,塘坝10座,拦水谷坊493座,水池30个,大口井8眼,石砌排灌沟渠2.77千米,修复扬水站3处。发展节水灌溉20__亩,建设人畜吃水工程2处,解决了0.23万人吃水难问题,增加蓄水能力 方,有效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坚持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带动生态文明村建设。对流域内的__等四个村,按照标准一致、风格统一的原则,进行了旧村改造,村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和街头公园,给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对村内的街道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结合农村改厕,以户为单位建起了污水沉淀池。同时,流域内各村还集中对农村“三堆”进行了集中整治,村内排入河道内的泥沙和污水大大减少。

四、注重创新,强化监管,着力构建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坚持用创新的理念和举措去推进建设和管理,探索建立了质量监管立体防控体系和点面源污染的防控体系,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效益长效发挥。

(一)立体防控保质量。针对清洁流域工程项目建设点多、面广、线长、量大,施工分散的实际,按照“抓源头,管过程,保全局”的水保工程建设管理思路,建立以 项目监理为根本,以政府监督为保障,以施工单位自控为基础,以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多层次、无缝隙、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县、乡、村三级质量监控体系。特别是要重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从流域受益村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和村民代表中,选聘认真负责、办事公道、有施工经验的同志担任质量监督员,协助搞好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有效解决工程施工分散质量监控难的问题,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

(二)三级联动控面源。随着经济发展,农村面源污染呈上升趋势,给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监控。县水政监察大队实行定期巡查制,流域内15个村均配备了生态护林员与水管员,负责辖区内的水保工程的管理工作,镇政府对各村的水保工程实行绩效考核,从而保证了有人管事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有章理事。县政府了关于在25度坡以上禁止毁林垦荒的通告,__政府和流域内各村制定了明确规定,在完善乡规民约的基础上,建立了四项严格的制度,即:严格控制上马化工项目、严格控制矿山开发、严格审批养殖项目、严格禁垦、禁牧。自去年以来,流域内关闭砖厂2座,限批矿山开发和化工项目各1家,搬迁养殖项目3处。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虚心学习兄弟区县的经验和做法,按照本次会议的安排部署,创新进取,主动作为,努力推动全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街道纪工委基层作风建设经验交流 下一篇:城乡清洁工程表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