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内涵

时间:2022-06-09 12:13:20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内涵

摘要: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来看,水利现代化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细究其内涵和实质,则主要是从管理理念的创新上,管理的制度建设上,以及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此,分析当前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从中来挖掘其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和特点,并应用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中去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字:水利工程 现代化管理 内涵 目标 内容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的水利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特别是对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必须从水利的现代化出发,来逐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为此,作为水利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从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来分析

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已开发的水源或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并实现对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建设的转变,其中,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建立科学的水利工程的前提,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水利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对水利工程动态管理的根本需要,没有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就没有水利现代化,为此,从水利工程过来的现状来看,其内涵主要包括建立适应水利发展的先进、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比如高标准的水利工程,先进的水利监控和调度系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利管理模式,现代化的水利技术管理队伍等,从而确定了水利工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现代化管理的过程。

二、从水利工程的管理目标来分析

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为此,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改革和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治水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而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制化,为此,必须从以下几点来促进水利工程目标的实现。

2.1 创新水利管理新模式

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打破固有的传统思想的制约,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以满足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利用现代水利管理模式来实现对水利工程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

2.2 强化对管理标准的精细化

管理需要精耕细作,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中认真贯彻水利工程的组织和管理目标,依靠现代科技来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强化运行管理、落实安全管理,最大限度的确保水利工程的科学设计和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2.3 强化对公共服务的管理职能

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安全用水、合理开发中来实现对公共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从对水利事务的管理中来强化其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如维护水利的引排调蓄能力等。

三、推动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水利建设重在管理,必须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来确保水利工程的管理创新,并在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此,必须结合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实际,神化改革,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统筹全局,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3.1 强化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现念,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理,根本宗旨就是为了实现为广大人民提供供水保障和防洪需求,并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水利资源。为此,必须从水利的安全管理出发,突出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并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树立公平公正的水利观,引入市场监管机制,强化对水利资源的稽查和行政执法力度,确保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有效,引入环境保护机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抓好环境与生态问题,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3.2 强化对管理体制的现代化

建立良性的水利运行机制,促进水利工程的科学、有效利用,使其能够承担起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为此,必须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改革,一是从水利工程的分级管理体制入手,合理的划分其公益性与经营性,切实履行其职责,并将公共财政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形成明晰、畅通的管理;二是建立规范、科学的水管运行机制,从对水的治理到管理,实现管养结合、定岗定编、规范运行、高效管理的新模式,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利发展特点;三是从市场化的水利维护体系中来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加对水管单位的改革力度,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管养分离,首先要从水管单位内部建立管养分离,并实现养护管理与财政配套的核准,其次是在原有的养护任务的基础上,实现对水管单位的市场化运作,比如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择优选择专业化程度高的养护单位,从而实现对水利工程的规范化、目标化管理。

3.3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

3.3.1 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全面制度化管理

对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化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水利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面、全状态的监督和管理,比如对人事制度的管理,学习制度的制定,岗位职责能力的限定,安全检查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而实现工程管理有章可循。如通过对档案工作进行调整和细化,从档案的分类管理到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再到对各类文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应用,都实现了对档案规范化操作的管理目标。

3.3.2 落实工作检查和考核制度

从对水利工程各单位的工程检查和观测工作中,通过对其工作要求的制定,来实现定期的检查和安全鉴定,从而推动水利工程制度的全面实施。如对水利工程养护工作的细化和规范,从其维修项目到养护目标的实施,都从制度上给予项目的检查与验收,从而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3.4 依托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来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创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实施上,以资讯化技术为平台促进管理创新,改进管理手段,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含量。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如建立水利工程信息采集和监控系统,引入数据库系统和服务,来提高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自动采集系统,将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水情、旱情、工情等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整理,以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对于实现防洪抗旱,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确保地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水利信息化监控体系中,通过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实时监测,从而构建其水利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将实现对地区范围内的雨水情,水文数据,以及水资源等信息进行有效的存储和整合,以实现对公共服务的能力,为此,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现代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强化其堤防工程和水库加固的科学性。

通过建立水利遥测和视频监视系统,从而可以对水利工程的各项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和传输,以应对水情需要,为防汛和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决策。通过建立自动化的水闸监控系统,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全面监控各项机电设备、水闸船闸等的启闭状态,水文数据和各项水利实时监测信息,从而通过遥测和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准确、及时、高效管理。通过建立水情预报和调度系统,来实现对水利各测站的水文信息要素的实时、自动采集,并按照信息系统模型来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比如利用监控中心站和终端站的遥测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某个枢纽闸门的开启,以实现水资源的调度。

3.5 构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

对水利工程管理来说,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提高其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加强对水利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教育和培训,从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上来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来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为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储备坚实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

四、结语

总之,水利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必有途径,在对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全面建设中,从其具体的内容展开分析,来实现对水利工程管理专业水平和市场化建设的有力跨越,从而为水利资源的综合应用和开发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周勇,水利工程管养分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治淮. 2007(04)

[2] 高玉琴,方国华,韩春晖,王弘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及内容分析[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上一篇:发生炉煤气与LNG作为工业燃料气源的比较 下一篇:提高房屋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