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状况分析

时间:2022-06-08 09:21:01

内蒙古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状况分析

在推进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如何根据农牧民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开拓农村牧区市场,刺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中央在我区设立的10个农村牧区固定观察点近5年来的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变化及其构成特征,以期提出开拓农村牧区市场,促进农牧民消费的对策措施。

一、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总体情况

1998年―2002年,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基本上同步变化,户均生活消费支出随收入升降而上下波动,牧民家庭生活消费明显高于农民家庭。1998年农民家庭户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58690元,1999年497769元,2000年443672元,2001年493092元,2002年479913元,呈现出波动变化态势,2002年较1998年增长了21223元;牧民家庭户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年度情况是1998年99193元,1999年1040714元,2000年128203元,2001年152602元,2002年1471339元,基本上呈增势,2002年较1998年增长了479409元。

2002年,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的构成以食品、文化生活服务、衣着为主。农民家庭生活消费中食品占4997%、衣着占822%、住房占205%、燃料占625%、用品占610%、文化生活服务占2628%、其他占113%;牧民家庭生活消费中食品占3271%、衣着占1243%、住房占647%、燃料占431%、用品占976%、文化生活服务占2580%、其他占852%。

二、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变动特征

1食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2002年,农民家庭户均食品支出占户均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4997%,较1998年下降了1105个百分点;牧民家庭户均食品消费支出额占户均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3271%,较1988年下降了462个百分点。二者的变化与随着收入水平增加,食品支出在消费中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小的“恩格尔定律”相吻合,标志着我区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以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目前我区农民家庭在平均意义上越过温饱进入小康生活,牧民家庭在平均意义上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

2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显著提高。2002年,农民家庭户均文化生活服务支出占户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628%,较1998年上升了1171个百分点;牧民家庭户均文化生活服务支出占户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580%,较1998年上升了803个百分点。显然,近年来农牧民家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增长较快,2002年已占到家庭消费额的四分之一强,尽管增长的原因既有农牧民注重科技教育和身体健康的积极因素,也有学杂费和医疗费提高的被动因素,但农牧民在解决温饱后,日益注重文化生活服务消费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3住房支出小幅变化。2002年,农民家庭户均住房支出占户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05%,较1998年下降了149个百分点;牧民家庭户均住房支出占户均生活消费支出的647%,较1998年下降了526个百分点。住房作为农牧民家庭的固定资产,5年间其支出呈波动性变化。

4衣着支出所占份额变化平缓。2002年,农民家庭户均衣着支出占户均生活消费的822%,较1998年上升了089个百分点;牧民家庭户均衣着支出占户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243%,较1998年下降了187个百分点。虽然农牧民的衣着消费支出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但并不是农牧民刻意增加消费的对象。

5用品消费支出比重略有下降。2002年,农民家庭户均用品支出占农民家庭户均生活消费支出的610%,较1998年下降了248个百分点;牧民家庭户均用品消费支出占户均生活消费支出的976%,较1998年下降了190个百分点。

三、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倾向分析

1农牧民家庭总体生活消费倾向。2002年,农民家庭生活的平均消费倾向(家庭消费总额与家庭纯收入之比)为07488,与1998年相比上升了02544;牧民家庭平均消费倾向为08356,较1998年上升了01337。可见,当前农牧民家庭消费均呈钢性增长势头,2002年农民家庭将7488%的纯收入用于了消费,牧民家庭将8356%的纯收入用于了消费,农民家庭消费增长潜力相对较高。

2农牧民家庭主要生活消费项目的消费倾向。2002年,农民家庭食品、衣着、住房、用品、文化生活服务的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03742、00616、00153、00456、01968,与1998年相比,食品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了00725,衣着上升了00254,住房下降了00077,用品上升了00032,文化生活服务上升了01248;2002年,牧民家庭食品、衣着、住房、用品、文化生活服务的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02734、01038、00540、00816、02156,与1998年相比,食品的平均消费倾向上升了00114,衣着上升了00034,住房下降了00284,用品下降了00002,文化生活服务上升了00909。由此可见,农民家庭倾向于增加衣着、用品、文化生活服务消费,而牧民家庭倾向于食品、衣着、文化生活服务消费,文化生活服务是农牧民的消费热点。

3不同收入组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倾向。将2002年农牧民家庭按户的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分成5组,分别计算他们的平均消费倾向,农民家庭由低收入组到高收入组的平均消费倾向为09825、06701、05568、07638、04217,牧民家庭由低收入组到高收入组的平均消费倾向为14994、08929、07545、06792、05239。显然,不论是农民家庭还是牧民家庭,总体上是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消费倾向越低,收入越低的家庭消费倾向越高,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欲望强劲。

四、影响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的因素

1收入水平。收入决定消费,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农牧民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其消费需求实现能力的高低。调查资料显示,1998年以来,由于农民家庭纯收入增速缓慢,农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也近乎处于停滞状态,户均消费水平在4500―5000元之间波动;而在同一时期,牧民家庭收入增速较快,消费支出增幅较大,由1998年的991930元提高到了2002年的1471339元。因此,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2消费环境。在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前提下,消费环境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好的消费环境会刺激人们的消费,差的消费环境将抑制人们的消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高,除了其收入水平高的原因外,良好的消费环境也是重要原因。当前,农村牧区不少地方消费性基础设施短缺,有的嘎查村偏离中心城镇,居民购物消费需专门进城入市,而且有的市场产品价格偏高,品种和质量不适应农村牧区消费的特点。一些嘎查村交通、通讯条件差,甚至没有通电等等,所有这些方面都不利于农牧民消费。

3消费观念。消费观念决定消费的倾向和消费的结构。长期以来,农村牧区根深蒂固的消费定势不利于扩大消费,其主要表现:一是集中消费,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多集中在传统节日和家庭庆典活动期间,尤其是春节前后的农闲时期,年度的生活消费很不均衡;二是滞后消费,盖房、娶媳是农牧民家庭大事,绝大多数农牧户较早地为盖新房、子女娶娉做准备,加大了储蓄的力度,减少了消费支出;三是嗜好消费,有的注重吃喝,有的注重穿着,还有的注重住房等,侧重各异。近年来,农牧民家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增速较快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农牧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4社会保障。安全的经济收入是消费稳定增长的前提。当前农牧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牧业,农牧业受自然和市场的制约存在不稳定性,加之我国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对农牧业保护不力,农牧民又缺乏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安全保障,为应对不确定性支出因素须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五、促进农牧民家庭消费的对策措施

1稳定增加农牧民收入。只有提高农牧民家庭收入水平,才能提高农牧民家庭的消费水平,鉴于中低收入农牧民家庭的消费倾向较高,扩大农村牧区内需,尤其要千方百计提高当前中低收入农牧民群体的收入水平。因此,一是要统筹发展城乡经济,多渠道加大对农牧业的投资力度,建立和完善国家、集体和农牧民相结合的农牧业投资体系,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二是积极引导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和农牧业内部结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牧业,拉动农牧民增收;三是全面落实税费改革措施,减轻农牧民负担,保障农牧民增收。

2构建有利的农村牧区消费环境。要推进农村牧区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直接关系农牧民生活的水电、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农村牧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消费品和文化生活服务项目,从而创建有利于提高农牧民消费水平和消费档次的消费环境,刺激农牧民的消费。

3引导农牧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牧民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抛弃传统消费的不良习气,倡建与时俱进的消费新风尚。把生活消费的增长建立在生产不断发展、收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注重物质消费的同时注重精神文化的消费,不断改进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

4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要制定完善农牧业保护政策,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农牧民家庭生产经营风险,同时完善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农牧民的经济安全感。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农牧处)

上一篇:内蒙古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加大 下一篇:防控“非典”工作呼唤电子政务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