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非典”工作呼唤电子政务加速推进

时间:2022-10-07 05:08:06

防控“非典”工作呼唤电子政务加速推进

目前,“非典”疫情已经得到了基本遏制。我们有必要认真总结“非典”给我们信息化工作者以何种启示,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在哪些方面亟需我们做更深层面的思索。

一、“非典”防控工作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新课题

大部分信息化工作者都知道电子政务的主要核心是“政务”,不是“电子”,而政务体制与行政机制的深化改革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相信只有在这次抗击“非典”工作后,更多的人才能真正地深刻理解电子政务建设是多么地任重道远,绝不能幻想一朝一夕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这次抗击“非典”危机的现实,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政府在某些职能的转变与定位上,在某些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政府对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的建设;政府的公信力机制建设;政府的信息披露即政务公开、社情公开的机制建设以及政府对各类政府资源(主要是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动员机制建设等等。恰恰是由于这些政务机制的缺陷,使得尽管北京市和卫生部都有相当完备的电子信息手段,我们仍然不得不以多花了几十倍、几百倍的社会成本去处理原本可用很小代价处理的突发事件。这个教训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机制,而只是单纯以办公自动化等先进的电子信息手段去模拟现存的政务功能,不是真正的电子政务。换句话说,就是电子政务工作中必须要明确政务与电子的主次先后,区分各种体制改革与机制建设的轻重缓急;以社会为本,以民众为本,抓紧加快各项政务改革与建设,以各种先进的电子信息手段去实现、促进、完善这些新课题,才能掌握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动性。

二、建设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电子政务的必要内容

这次“非典”危机给我们上了一课,它告诉我们,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已成当务之急。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高效率运行的政府,其必需的功能之一就应当对各种灾害性突发事件都能防患于未然。这次“非典”疫情中,为什么上海就能把防范工作做得非常好?因为上海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一系列包括应对特大火灾、爆炸、化学物品泄露、瘟疫等灾难性事件的预警及应对机制,政府把能想得到的灾难都事先想到了。如今“非典”疫情一出现,只不过是将这套应对机制启动到位,付诸实施即可,所以才有上海市长韩正胸有成竹的电视讲话,有向全体上海市民立即的两个通告十项措施,进而才有上海市上千万人民群众临变不惊、群防群控、效果上佳的稳定局面。

当然,建设各类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首先主要是各相关行政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建章立法,但是,考虑到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以及突发事件的反应机制必须要求决策科学化、反应快速化以及信息互动的实时准确化,其预警机制中电子信息网络是极其重要的支撑性技术手段,必须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尽其所能地把一切信息化手段融合渗透于其中,使这类预警机制和应急对策在成形之初就成为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注意在政府职能转换过程中抓住电子政务的侧重点

面对我国加入WTO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国内形势,各类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前提,为适应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政府职能转换不仅仅是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或管理服务型转变,还应当主要着力于从优先经济目标向优先社会目标转变。为此,政府应当在就业、社会保障、市场秩序、社会治安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尤其从这次“非典”防控工作中,我们已可发现,政府职能定位于优先解决各类重大社会问题方面是一个相当重要、极为迫切的大事。电子政务建设要研究政府的工作重心,跟上改革步伐,以电子技术手段,来推动和加快政府的改革,促进政府迅速提升高效行政水平和电子手段的应用能力。

可以说,如果政府能够如上所述转变管理和服务职能,那么社区信息化建设应当更多地引起我们注意,包含各级基层政权组织的行政职能以及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治安管理、突出事件预警应急处理等功能在内的社会信息网络及社区电子政务网就会成为社会保持稳定的最直接因素之一,进而成为我们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新的重点内容。对此,我们信息化工作者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决策及研究人员,应当给以更多关注。

四、“政务公开”、“社情公开”亟待引起重视

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务公开”、“社情公开”一直是重要的建设目的和不可或缺的建设内容。据悉,全国人大已经通过并正在由有关部门起草“政务信息公开法”,而广州市政府早在去年就已经颁布了《广州市信息公开规章》,主要内容是明确规定政府公开其应当公开的信息是义务,否则是违法,以法规形式界定了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开,特别是对那些涉及重大公益的灾难性信息,就更应当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公众。国际国内的经验都一再证明,应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和客观披露,比什么都重要。相反,任何对灾情的瞒报、漏报、少报、缓报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政治损害和利益损失,严重的还会造成政府的社会公信力的缺失。

北京的“非典”疫情首发地―中央财大的党委书记李保仁说的好,并因此对“非典”也防控得好。他说:“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做好稳定群众情绪的工作,首先就要让大家知情,知情才能理解,理解才能配合”。

作为电子政务的载体和沟通政府、企业、民众的桥梁,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上海”,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3月27日上海市关于“非典”的第一条信息以来,“中国上海”政府网站迅速推出了防治“非典”的新闻专题和服务专栏,通过政府公告、每日疫情通报等栏目,在第一时间传递疫情的最新动态和政府的最新举措,以正视听,防止谣言惑众。网站还设立了热线电话、专家咨询、定点医院、预防知识、防治处方、消毒方法、预防非典宣传画等栏目,为市民解疑释惑,提高市民防范“非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而医护人员风采、科研攻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局等栏目和子网站,则展示了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的精神风貌,以及党和政府领导广大民众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信心和勇气。“中国上海”政府网站的防治“非典”专题,赢得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根据4月1日―27日的统计,日点击率最高达62万人次,日页面访问量最高达335万页,日均点击率和日均页面访问量分别比以前提高了44%和20%,为上海市战胜“非典”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比之下,这次“非典”危机也无情地暴露了个别地方的个别部门在落实贯彻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直至中央三令五申之后才有转机。它又一次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政务公开、社情公开确确实实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软肋”,是我们应当大力关注的政务建设“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我们的电子政务建设中,这一类有形无形的阻力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工作、去克服。如果不能认真解决这一问题,势必大大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到将要建成的电子政府的民众亲和力,进而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建设大局。

电子政务应当把政务公开、社情公开放在重要位置上,建议优先建设电子政务外网,优先建设信息功能和便民服务功能。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看到信息化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和益处,我们的信息化才有生命力,我们的电子政务才有发展前途。

(作者单位:内蒙古经济信息中心)

上一篇:内蒙古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状况分析 下一篇:入世后电力企业的理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