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司法责任

时间:2022-06-08 08:50:01

如何认定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司法责任

在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认定和处理方面,国家还没有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给学校及教职员工妥善处理运动伤害事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明确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正确处理和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体育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学校和体育教师才能摆脱学生伤害事故的困扰,有利于推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一、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司法运用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

主要内容:明确提出了民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规定了民事主体制度、民事主体行为规则、人身权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和继承权制度。特别规定了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及违反民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

主要内容:明确规定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教育方针,规定了教育基本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违反教育法的法律责任。

3、《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主要内容:规定了地方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安全工作原则和方法,明确提出学校安全管理义务,特别强调了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理步骤和期限,明确了安全管理监督机关,详细规定了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员违反本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4、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办法》适用的范围是: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

二、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司法责任认定

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是指因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械等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教学活动安排不当而引起的伤害,是指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难度、强度等明显超过了学生的正常身体承受能力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实施过错行为主观是否有过失。在学校履行教育管理职责过程中学校是否尽了相当注意义务,即依照通常预见水平和能力,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没有采取避免伤亡结果产生的措施,就是学校未尽相当注意义务,如果学校尽了相当义务就可以免除法律责任。

在上述的几种情况中,因设施存在故障或缺陷、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过失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法律责任。

同样,在因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案件中,如果学校没有过错,校方就不承担责任。学校按照教育法履行体能测试的职责,没有违反常规的行为,因此不具有过错。据此,学校不承担责任。

因为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定在学校和学生都无过错的情况下,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所以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由学校根据公平责任原则承担部分责任,即根据伤害的程度、双方的经济情况、社会舆论的因素,由学校分担部分责任。

三、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对策

1、对学校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处理进行直接立法。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对有关校内伤亡的责任问题没有规定。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9月1日生效施行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伤亡事故的处理没有单列规定,而现行的《民法通则》对审理此类案件又缺乏操作性。因此,尽快出台学校学生伤害赔偿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2、学校应对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给予高度重视,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校内的体育场地设施,定期检查有无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应当及时排除。

3、学校应当严格依照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的要求开展教学,防止因违反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体育教师应当增强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尽力避免因为自己的教学失误而导致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要求和提醒学生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充分进行运动前的热身,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发生上课过程中放羊式教学以及擅离职守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4、增强学校学生自律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在新生人校时,使学生了解在校园伤害事故中的学校与学生的地位和责任,明确学生在住校期间应注意的事故以及学校在何种情形下不承担责任,使学校与学生在教育管理关系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更加明确。

上一篇:三弹一旋的巧用 下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动作示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