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08 07:30:08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实践与思考

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初中教材改革成功的基础上,我省使用了高中化学新教材。这套教材图文并茂,知识结构编排合理,重视实验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注意联系新科技知识及生活、生产等实际,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是一套面向21世纪,体现时代特色,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好教材。那么,如何才能搞好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呢?

1.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1.1要把握教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老师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查,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这样才能在将来的授课中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加强。

1.2在教学方法上,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善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在学习方法上,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学习,因为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要在做和练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好的学习方法。

2.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增加了较多的演示实验。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2.1目的性。实验现象是认识化学真知的向导,所以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考虑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2.2准确性。为了使演示实验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个演示实验,并在实验中准确操作,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鲜明、准确的直观认识。

2.3示范性。在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每一步,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示范操作过程,所以教师操作时必须讲究实验规范,切不可随便行事。如称药品质量时,为图省事用手拿砝码;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对准自己和学生。这些不规范的操作,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此外,试管夹、滴管等仪器的拿法、操作,以及装置实验设备的“三先三后”顺序(即先里后外,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等,都要注意规范。

2.4明显性。演示实验既然是做给学生看的,就必须使实验现象明显,尽量使每个学生都看清实验现象,所以教师要尽量采用较大的规格的仪器和较多量试剂完成实验,有颜色变化或沉淀产生和消失的实验可用白纸或黑纸衬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的方法。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3.运用引导探究式教学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引导探究教学”是根据中小学学生心理特点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可理解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特点主要强调学生学习方式不是被动记忆,而是主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自主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它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本质。“引导”主要是强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境和学习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谋求的不是控制课堂,而是如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即对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是guider(向导),而不是guarder(看守)。

例如,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质疑:①为什么用0.55mol/L的NaOH溶液,而不用0.55mol/L的盐酸?②为什么大、小烧杯口要相平?③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而不用铁丝等金属搅拌棒?④为什么要把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⑤如何准确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⑥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通过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从平常处生疑,向细微处问难,引起学生惊讶,打破学生思维的障碍,激起思维的浪花。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操作的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引起了学生无比的乐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向往,增强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4.重视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小实验趣味性很浓,例如“冰袋”的制备,“白纸显字”,测量雨水的pH值,改变花的颜色等。这些小实验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更能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阅读材料的人文性很强,体现了科学发展史的教育作用。例如“侯德榜制碱法的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苯的结构的发现”“玻尔的诺贝尔化学奖”等。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让学生获取了化学知识,还让学生了解了化学与实际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

上一篇:ix35为何加速无力等 下一篇: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