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作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22-06-08 06:47:03

中职学生作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都非常关注和重视。可是通常中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不能令人满意。无论教师采取批评、或让其停课补做,或加倍罚其做当次作业,都是治标不治本。今天处理了这几个学生,明天可能会出现另几个学生完不成作业,今天罚他刚补完这一科作业,可能明天他依然会有另一科作业不能按时交。作为一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我发现目前学生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作业内容过于单一,过于偏重理论知识。

2、作业没有经过认真的筛选,有些作业量大学生根本无法完成。

3、中职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存在个人差异。

4、作业评判的方式、标准过于单一。

苦于这种情形,我努力创新,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同时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互动性作业评价机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实践证明,采取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式,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时,作业是以学生上课笔记和教师板书的内容为主,辅以学生的总结、评价和建议,下课即可上交作业。这样每个学生都是听课教师,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业。再如在动画制作的教学中,作业是让学生先上网观摩一些优秀FLASH动漫,然后每人选择一个下载后进行修改和创新,虽然学生能力有不同,但是都能动手,并很有成就感。

二、注重培养能力,提升学生素质

很多教师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做课后练习,就是让学生背程序段。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完成任务,怎么能升华呢?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精心组织,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而且也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文字处理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先各自完成一份手抄报,然后再利用电脑实现其效果。而在CAD建筑设计的教学中,作业是让学生分别测量我校各楼堂馆室,然后设计出合理的结构图。这样的作业就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多方面能力。

三、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走入社会

“生活即教育”,教育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布置作业应该联系现实生活,让作业成为连接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如我在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教学时,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利用周末上街,以电脑购买者的身份和电脑店老板交流,来校后交一份电脑报价单,同学们回来都感叹收获很大,既体验了社会生活,又巩固了知识。再如在课件制作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主动和熟悉的教师联系,帮助他们做教学课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遇到问题时会积极想办法,学习变得非常主动。

四、渗透德育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交际能力差,不懂得为他人着想。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三八”妇女节让学生CAD或3DMAXS创作一副“未来的家”或做一个MTV动画献给母亲。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一副电脑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最爱的老师。重阳节布置学生设计一个关爱老年人的网站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等教育。

五、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

如果说教师盲目布置作业会将学生带进“题海”的话,那么教师对作业采用“包办式”的全批全改,不仅会消耗教师的大量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只重结果(对,错)而忽视过程(错误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局面,作业的检查方式及评判标准也应进一步改善。可以充分借助学生、家长、其他教师甚至全社会的力量来审阅。比如,学习CORELDRAW时我让学生每人设计一幅作品,先让全班同学互相评价,各自当面指出优缺点及理由,然后让学生将作品打印出来带回家让家长欣赏并给予评价,同时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网上让众多网友来评价,很多网友率直而中肯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一些网友消极甚至漫骂的评价也使学生对网络的开放性有了新的认识。批阅方式一变,学生都主动做作业了,并踊跃要求上传作品接受评价。

总之,教师要利用学科特点,把握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加强设计“精品”作业的意识,紧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设计好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专业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要让学生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通过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9-21

上一篇: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下一篇: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