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江南民居

时间:2022-06-08 06:32:37

摘 要:一缕清风,几片悠云,一湾碧水,几枝桃花,水乡处处饱含诗意。建筑的色彩、室内的格局、小庭院里的花木几株,江南民居无不处处体现出迷人的风景。本文意在通过简单描述江南民居的建筑、色彩、居住模式、内部格局以及庭院等等方面展示这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关键词:民居;布局;色彩;居住模式;内部格局;庭院;建筑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67-02

城市发展和工作需求的快节奏脚步压抑着身心疲惫的人们,越来越多的心灵渴望去呼吸大自然的清新,期待着放松疲惫的自己,于是这些饱含着历史的沉淀、视觉的美感且陶醉在缓慢清幽的节奏中的古街古巷――江南民居的美呼之欲出:一缕清风,几片悠云,一湾碧水,几枝桃花,水乡处处饱含诗意。当细雨弥漫或雾色朦胧,远处村宅花影消融在淡雾之中,一切都淡化了。

民居的艺术价值主要不在于“形”,而在于“意”,虽然其结构简单,但其意蕴却非常丰富。江南民居以艺术的真实情感叩击人们的心扉,抒发自己的情怀,表露出复杂,细腻,深刻和具体的思想感情。这种气氛和意境诱导人们产生某种共鸣,委婉地流露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民族精神。民居取材与自然,立足于自然。民间住宅与自然的相互渗入以及民居的适量尺度与人本身的密切联系,这两个因素构成民间住宅的亲切感。用心去感受,不论是鸟鸣清幽深深巷的清晨,亦或是细雨朦胧小桥边的午后,又或是朦胧月下寂静沉睡的午夜,怎能不为这诗一般的悠悠江南倾心。无论你身处任何一处,纵目远眺,都是一片秀美的风光。

江南的河汊交错纵横,这些小镇依循水势,自然布置,一般都抱湖、环水、临河,点缀于一片湖光水色之中。江南民居因此多沿河而建,根据它所处的不同位置形成了特有的三种布局:第一种称为面水民居,即“门前石街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的前街后河格局。前街作为店面经营各类商品;后河具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每家门外几乎都有一个小小的埠头,主妇们每日洗衣、洗菜、淘米等等都在这里,来往的小船也可停泊在此。第二种称为临水民居,即“人家尽枕河,楼台俯舟楫”的屋室半悬,飞凌水面的格局。日常生活的居所就是天造地设的架空看台,似乎把生活场景诗意化了。“朝看晓雾蒙蒙,晚看灯影摇曳”的景致更是美不胜收。第三种称为跨水民居,即“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的以廊、桥跨河建宅的水上人家风光。这种跨水民居一般占地较大,建筑结构更是百转千回,楼在桥边,窗在水上,水道与主道一起直通主人家的客厅。在《大地山河 》中茅盾曾这样描述故乡民居:“……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G乃,飘然而过 ……”江南民居的布局形式体现了江南建筑艺术的无穷韵味,形成了丰富纯真的建筑表情,演化为一种文化与文明的象征。

在江南,最好的建筑居住模式是临河而建,一边出口毗邻街道,一边出口毗邻河道,而由于人多地少,地面就变得局促起来,所以就形成水乡独特的开间小、纵深长、高层的住宅形式特点。紧密排列的建筑顺着河道的变化而蜿蜒,形成了江南独有的河街。临河的住宅的底层大多为店铺,而且多设出挑的檐廊。这种檐廊既供自家使用也互相连接作为公共走道,即使在雨天出行,穿行于各个街区之间也可免受雨淋。各家在不影响航行的基础上,都设法向河面延伸出一定的空间以利使用。总的来说主要有四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邻近建筑物的河道内设置支撑的竹竿、木柱或石柱,再在上面盖房子,形成吊脚楼。这种建筑可单层可多层,而且建筑方便、简单。第二种方法也比较简单,靠近桥头的人家可以在不影响通行的基础上,将建筑物的一部分直接建在桥面上,利用升高的桥面扩展建筑。而且还可以利用公共的桥面作为自家楼梯,直接通往上层,节省了室内楼梯的空间。第三种是类似于吊脚楼的做法,就是底部不用支撑物,而以上面大型的条石悬臂出挑,其形式就如现代建筑中的阳台。出挑面积大的可以建屋,小的则可以作为廊檐,最小的也可以设一个靠背的栏杆,以供人观景、小憩。在一些不作为水路交通的河道上,还有一种把整栋建筑都建在河面上的形式,这种形式称为枕流,也是四种建造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形式,但获得的面积也最大。建造这种河面建筑大多是河的两岸都是自家的房,河面也是自家的,而通过河面上的建筑把两岸房屋连接起来。较窄的河面上可以直接架梁,而当河面较宽时则需要在水里立石柱。河面上的建筑通常作为走廊和阳台,但也可以做住宅。

临河人家的房屋开间都不大,从三开间到一开间不等,但都为楼房,内部也是合院的形式,但合院颇为瘦窄,因而内部的庭园都很小。但内部房间与房间之间大都相互联系,巧妙而充分地利用每一分空间。这种形式的住宅还有一大好处,虽然江南地区一年四季温度变化不大,居民不用受严寒酷暑之苦,但每年夏季都会有梅雨季节,气候也变得温热起来,而开敞的建筑则可以很好的通风。居民临水的建筑大都开有后门,与河道相连,并设置石阶梯,因为门外就是各家小小的私人码头。私家码头是不能挤占公共河道的,全部都要顺着自家门口排列。这个小码头是水乡人家住宅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当地人称之为“河埠头”的地方,不仅是重要的出行口,也是各家船只停靠的所在,更是居民日常洗衣、洗菜、购买生活用品的地方。在每两个河街间都设有一条与河道平行的街道,并在街道上设有公共的码头,以供不临河岸居住的人家使用,此外,这种设置还有利于发生火灾时就近取水。

中国古代建筑内部格局讲究对称,强调中轴线的突出地位,当然江南民居也不例外。江南民居内部格局广泛采用封闭式四合院的建筑形式。这种布局既从住宅的私密空间到开放的大空间之间增加了一个过渡的室外封闭空间又满足了生活的需求。为应对潮湿闷热的环境,民居通常会建造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堂楼作为主体建筑,用这种方式来扩大最佳朝向的房间的面积。卧室全部设置在楼上,祭祖、婚丧典礼、起居、会客的厅堂设置在楼下,这样既加大进深也加大了朝向好的建筑面积,弥补了四合院的不足,营造出一种特有的院落空间。堂楼或正厅是主体,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厢房尽量作得很浅短,很多只做成供交通使用的一层连廊。在基本满足主体建筑日照的前提下,连廊作得较短,形成了纵深很浅的扁长庭院,由于院子面积不大,且高,常称作天井。堂楼对面的位置,常建有高大、精致的砖雕门楼,或休闲观赏亭台,门楼下的大门高大厚实,只是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礼仪时才使用,平时出入另有旁门,当旁门及门楼设在侧面时,正对堂楼的位置常作一个高大的照壁,大片白色墙壁没有任何繁琐的装饰,在它的前面放置一些盆花,粉墙花影,自然成为一道风景。少数豪宅的后院或一侧还设有花园,为了营造安静的居住环境,避免不必要的穿越,在纵向常设一条贯通前后所有院落带屋顶的窄长走廊,即备弄,备弄串连若干庭院,通过各关键处门的安设,夏天开启以通风纳凉, 冬天关以保暖防寒。备弄还是消防通道, 以备有情况时及时脱生。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主仆分明,一般是主人贵宾走正厅,而备弄则是专供妇女、仆人的出入之道。

江南民居中多设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庭院。大多数庭院规则严整,布局富有韵律,一般为矩形,庭院进深较浅,结合建筑物的围廊、挑檐使整个住宅内部的交通面积减小,节省了用地,也避免了夏季的直射阳光,冬季则由于檐部的起挑又能保证室内充足的日照。庭院除了具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外,还具有排除屋面雨水的作用,庭院四角会设置圆形镂空地砖,将雨水收集排至院外,也可以收集作为生产生活用水,有“肥水不外流”之意。庭院内置假山、花石等小景,烘托了宁静、清新的气氛,增添了灵动的生活气息。可见,江南民居对空间布局的处理十分灵活、巧妙,不墨守成规,也不刻意求气派,而是从当地的自然、气象等条件出发,既尊重功能,又能通过理性的构思,精深的安排,综合地满足功能、礼教、审美等各方面的需求。

民居如一页素笺,在大自然的彩色画笔下描绘出春、夏、秋、冬四季,犹如穿越了时空隧道,斑斑驳驳中显现着深远的历史。这简朴的青瓦粉墙,檐下宽大的廊影,图案分明的门窗,线条明快流畅的柱额挂落,肌理质感真切的屋脊台基,这素净的色彩,多变的构筑,凝固的空间,流动的时间,饱含的韵律……一切都那么简洁实在、寂静幽幽,没有虚张声势的构图,没有争奇斗艳的色彩,淡淡的黑、白、灰三色解读着江南文化的内涵,是我国古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上一篇:浅谈幼师专业舞蹈教学 下一篇:自主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