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铁路建设与管理模式初探

时间:2022-06-08 06:28:37

北京市郊铁路建设与管理模式初探

市郊铁路一般是指站间距一般在1公里以上和5公里以下,运行速度一般在120km/h或者更高,主要服务于城市郊区化和同城化发展趋势的、具有公交化和通勤化特征的轨道交通线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形式。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市郊铁路是支撑都市圈、城市带发展的基础,也是疏解城市功能、促进区域合作互动的重要手段。随着首都经济圈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郊铁路建设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市郊铁路是支撑都市圈发展的重要交通手段

目前纽约、巴黎、东京及其世界级都市圈区域,市郊铁路在都市圈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纽约是公认的世界城市,围绕纽约市形成了美国纽约大都市地区(New York Metropolitan Region),也就是纽约都市圈,包括纽约市、纽约州以及康涅狄格州与新泽西州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3483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纽约都市圈轨道交通主要分为两个系统,地铁系统服务于纽约市,轻轨、市郊铁路主要服务于大都市区,承担区和临近地区居民至中心区上下班的通勤铁路。纽约圈包括纽约市地铁线(NYCTS,New York City Transit Subways),北部线(MNR,Metro-North Railroad),长岛线(LIRR,Long Island Rail Road),新泽西交通公司管理运营的新泽西轨道网(NJT,New Jersey Transit),纽约州和新泽西港务局(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管理运营的哈德森港口线(PATH,Port Authority Trans-Hudson)和机场轻轨线(AirTrain)。纽约地铁共1000多公里,但市郊铁路、轻轨等4000多公里,承担都市圈的重要客流运输任务。

巴黎大区(?le-de-france)是法国北部的一个行政区域,该区域以巴黎为中心,全区面积12012平方公里,人口约1200万,辖区市镇总数1281个。巴黎轨道交通系统包括普通地铁(Metro)、市域快速轨道交通(RER)、市郊铁路和轻轨等四种。其中,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承担了约57.6%的总交通量。巴黎公交公司(RATP)负责经营管理地铁、轻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部分线路以及巴黎市内与近郊的公共汽车服务,而法国国家铁路公司(SNCF)负责经营管理大部分RER线以及市郊铁路。巴黎大区地铁、RER、市郊铁路、轻轨的线路长度分别是200km、586.4km、833km、38.1km,共计1657.5km。巴黎市郊铁路建设运营起步较早,1837年8月26日便开通了第一条从巴黎通往郊区的铁路线,线路从巴黎圣拉扎尔站至郊区吕贝克(LePecq),全线长19km。

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都及琦玉县、神奈川县、千叶县、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山梨县等7县,辐射半径达100km,面积36879平方公里,人口4237万(2005年)。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主要由地铁、JR普通铁路、JR新干线和民营铁路组成,据统计,首都交通圈内轨道交通线路129条,其中能查到明确里程的线路有条99条,这些里程之和为2336.6km,平均路网密度达到231m/km2;而在东京23区内,网络长度为620.2km,网络密度高达1005m/km2,人们步行10分钟之内就至少会有一个轨道交通车站。首都交通圈内地铁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东京市的地铁系统(主要集中在山手线以内的市中心),二是横滨市的地铁系统,虽然两者服务于不同城市,但同属于东京交通圈。按此口径进行统计,则东京交通圈内的地铁共有14条,线路总长度332.6km。

从世界级都市圈的交通组成来看,都是市内以密集的地铁为主,与周边辐射区域的交通联系以市郊铁路等形式的轨道交通为主。市郊铁路占城市轨道交通比例达70%左右,有条件的城市会主导建设运营,也有发挥国铁(巴黎)、民铁(日本)、城市政府的力量,为城市提供运力支撑。市郊铁路的建设也大大提升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目前东京的公交出行率达到86%,巴黎是61%,伦敦是70%,而北京还不到50%。

二、北京有条件发展市郊铁路

北京国铁既有线资源丰富,随着客运专线网络的不断形成,既有线资源能力得到不断释放,为发展北京市郊铁路建设奠定了硬件基础。北京铁路枢纽目前拥有12条铁路干线以及相连环线,用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资源,“环+放射”的铁路枢纽格局与城市结构基本相符。随着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建设进度加快,普通干线铁路运输压力将逐步减轻,更多的国铁资源释放出来,枢纽内部分线路在满足路网运输需求外,可兼具城市客运功能。通过合理规划与合作,可充分利用铁路枢纽网富余运能,开展以市郊运输为主的城市区域间旅客运输。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在30公里半径内,既有国铁资源500多公里,整个北京市域有1000多公里的国铁线路,据初步估计,如有效加以利用,至2020年可开行1200对市郊列车。北京已经尝试开行市郊铁路,S2号线是北京开通运营的第一条市郊铁路,市郊铁路S1线也计划年内开工。S2线是原铁道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改造京包线北京段和原地方铁路康延支线并新建康延联络线后形成的北京市区通往西北新城的快速客运通道,其通行线路是由北京北站开至延庆县。运行初期由于其票价相对较高,车次间隔较大,更多市民选择乘坐地面公交或自驾车出行,乘客上座率并不理想。2011年6月28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市交通委、北京城市铁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四方签订了《市郊铁路S2线政府购买服务协议书(2011-2013年)》,同时,北京铁路局和北京城市铁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按照“新运营模式”开行市郊列车的委托协议》,市郊铁路S2线开启了全新的运营方式。2011年7月1日起将北京北站至延庆县市郊铁路S2线票价大幅下调,全程最高票价由23元/人次下调为6元/人次,乘坐1站仍为5元/人次,乘车间隔也大大缩短,客流量大大增加,未来随着轨道交通网建设完善,客运能力将进一步释放。

三、北京市郊铁路发展的思路

市郊铁路对于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市郊铁路的延伸拓展作用,才能使真正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进而提高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北京市建设市郊铁路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首先,市郊铁路具有公益性,向社会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票价不能太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一般都不能全成本覆盖,除非政府给予必要的交叉补贴。其次,市郊铁路具有商业性,可以进行商业化运营,通过特许经营制度、土地联合开发、财政补贴支持条件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抵补财政投入,减轻政府压力。从各国市郊铁路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日益重视土地导向开发(LOD)、交通导向开发(TOD)、服务导向开发(SOD)。由于市郊铁路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在政府财政、土地等支持下,可采取市场化的购买模式、补贴模式、自营模式等,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

北京市郊铁路的建设和管理要依据北京经济社会和轨道交通发展实际,以北京空间发展战略为指引,超前谋划、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市郊铁路。统筹城市运行对安全性、公平性、效率性、效益性的要求,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优先利用北京丰富的国铁资源,构建适宜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站线分离、主导车站运营”模式、站线租用或购买模式等,合理确定北京市在调度指挥、售检票系统上的权利。同时,充分发挥政策、交通、土地、环境等资源优势,构建财政、开发性金融和社会资本相互支持的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培育信用稳健和现金流充裕的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创新“捆绑”BOT模式、商业资源综合开发模式、土地置换模式、大平台投融资模式等,为保障北京轨道交通体系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四、北京市郊铁路建设和管理的模式

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铁路市场化进程加快,铁路作为市场化利益主体有动力参与地方市郊铁路发展。北京市可以利用这一机会,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市郊铁路建设和运营,加快市郊铁路建设进度。

1.主导建设运营模式

主导运营模式是北京市政府要承担主要投资责任,铁路总公司、周边城市承担次要投资责任。由北京主导建设,建成后市郊铁路可以和城市轨道交通整合,构成全市范围的轨道交通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实行全程主导,也可以部分主导。

全程主导主要采取站线租用、站线购买模式,除了要控股铁路项目外,还需建设独立的调度指挥、售检票、车辆检修等业务模块。可以由北京市与北京铁路局签署协议,收购或长期租赁既有站线资源,新建线路由北京市控股管理,新建调度指挥和售检票系统,实现与轨道指挥中心联网运行,车辆检修可由地铁运营公司承担。

部分主导可采取站线分离、主导车站运营模式,北京市获取车站管理权,进行综合开发,市郊铁路运输组织则仍由国铁管理,该模式有一定创新性。可由北京市和北京铁路局协商,下放车站经营管理权,但不转让资产产权,交由北京市进行全面综合开发。国铁公司线路在承担国铁客货运同时,兼容市郊铁路的运输,采取服务购买或运输委托运营模式。

2.参与国铁建设运营模式

此种模式北京市政府须承担辅助投资责任,铁路总公司或其他主体承担主要投资、建设运营责任,北京市通过征地拆迁、财政或其投融资平台出资方式,向项目公司注入资金,形成股份,参与市郊建设运营。

建设完成后,北京市可采用不再追加投资,不承担弥补亏损责任,以其出资为限,直到被稀释接近退出为止;或者保留股份,承担股东的相应权利义务。具体操作中,北京市可以把拥有的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等产权,与市郊铁路产权进行置换,以获取市郊铁路的站线控股权,进行更新改造,建立调度指挥、售检票系统等,争取并入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对获取车站或站线资源,可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特许经营。

3.服务购买模式

服务购买是由北京市与铁路总公司及北京铁路局进行谈判,由北京市出资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北京铁路局为北京市开行市郊铁路。谈判主要集中服务购买条件、补贴方式、列车开行频率、服务质量等问题,需要对票价水平、开行班次、服务质量、成本补偿标准及调整机制等进行协商。服务购买模式下北京不承担车、机、工、电、辆等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等责任。服务购买的优势是短期需要资金量小,不需要大量建设和维护资金的需求,减轻政府资金压力。

4.国铁独立建设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完全由铁路总公司提供市郊铁路服务,投资、建设、运营由国铁承担,北京市仅规划支持,不参与建设和运营,适用于国铁建设资金丰富,网络规模不断扩张,由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但目前此种方式困难较大,铁路总公司由于建设资金压力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重点仍将是干线铁路,无暇顾及市郊铁路建设,另外,国铁运营后,难以保证北京市市郊铁路的服务质量。

各种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线路选择使用,从长期来看,主导投资建设采取自主经营,可以从初期就实现制式上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营,比较容易实现联网运输。如果初期投资不足,可以采取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逐步过渡到自主运营、联网运输。

五、对策和建议

随着区域一体化化进程加快,北京市市郊铁路建设和运营必将迎来发展的新时期,政府要提前做好研究和规划工作,从政策上支持市郊铁路发展。

1. 开展市郊铁路建设模式研究工作

首都经济圈的交通规划建设已经起步,环北京的高速公路七环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将成为连接城市区域的环状路线。作为辐射连接区域的市郊铁路也应该加紧研究,出台相关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同步开展。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摸清北京市具备利用条件的市郊铁路资源,调研城市经济社会需求,做好基础工作,根据需求调整市郊铁路规划;做好方案研究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提出不同线路的规划方案、建设方案和运营方案;做好市郊铁路的圈层布局研究,按照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交通圈进行圈层分析,做好与现有轨道交通的衔接研究。

2. 加强车站配套设施规划建设

围绕市郊铁路站点可以进行整体规划和商业开发,为市郊铁路运营提供部分现金流。如日本最大的客运枢纽东京站,目前有地上2层、地下5层,15个站台、30股到发线,衔接3条新干线、7条JR普通铁路(可与地铁过轨运行)、7条地铁,站点内部空间进行充分开发利用,与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率的综合交通枢纽。2012年,广东省出台《关于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机制意见》,提出站点周边800米内可以进行商业开发。北京市也可以研究相应政策,加强站点周边的开发利用,通过这部分收益降低政府补贴费用。

3. 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联网运营

市郊铁路建设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联网运营,在发展北京市郊铁路过程中,要与地铁、城铁、公交等交通模式联合,争取实现同台换乘,尽量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联网运营。如在新机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可以充分利用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和国铁资源,在充分利用现有线路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交通资源的互联互通。

4. 出台相关管理法规、条例、规章制度

为加快区域铁路建设,吉林、广东、山东等有陆续出台了铁路管理法规,如河北省的《河北省地方铁路条例》(2007.7.1),湖南省的《湖南省铁路专用线管理办法》(2008.8.1)。北京也需要完善法规体系,尽快出台法规和规章,规范北京市郊铁路建设。加快启动与铁路总公司、北京局的谈判工作,对未来各条市郊铁路的建设运营模式进行协商,结合当前北京市市郊铁路建设与运营的现实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市郊铁路发展方向。

5. 推进市郊铁路规划与重点功能区、新城建设紧密结合

加强市郊铁路规划工作,结合现有轨道交通规划、快速公交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市郊铁路资源,做好各类公交交通规划的衔接,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结合现有重点新城规划,使市郊铁路建设与新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支撑新城产业发展,疏解城市功能,服务新城居民需求;规划要与重点功能区建设结合,充分考虑功能区的交通流量,满足功能区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

上一篇:读懂京西转型 下一篇:继续走低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