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剑清作品赏析

时间:2022-06-08 04:58:06

连剑清作品赏析

文苑四季

文字,如四季歌。时光流逝,触动心灵的情感多姿多彩而奇妙无穷。我在文字家园生活、成长,聆听思想的音符、记忆的呓语……

文字家园有多大呢?有人说,思想的范围就是世界的范围,如是,文字家园在思想的流浪下,被无限扩大――像秦的文明和精神可以穿越千古深入世界,可以使沉睡的军魂再次复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出生的海子笑得如此淡定从容。只是不知道,离开文字家园,是去另一个家么?终究,离不开文字留下的乡愁。山海关铁轨上火车的奏鸣,是送给他的催眠曲吧?此时,与其说他是海子,不如说他是孩子,沉睡在花丛的摇篮中,然后在大海上漂流,任风浪淹没地平线。水天相交处,他醒了,登上天上的山峰,踏着梦中的云朵,拾起童年的记忆,看乡愁的翅膀像蝴蝶飞舞。

这是一个至死都渴望回到精神家园的孩子!

海子走得很坚决。他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那么,是否和文字有关呢?

文字家园并非一次疯狂或阒寂就可以破灭或建成。矛盾的存在使所有和文字有关的创新在时间的考验下取得更有意义的突破性胜利。你听那“蜗牛故事”前后的音乐……当文字在心灵的曲调下有了创新的灵魂,理解和接受后的欣喜一定弥足珍贵。等待是飞鸟的身影,在蓝天下留下了连彩虹都想亲吻的痕迹。

诗意地栖居,就是在文字家园里坚持到底,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思想风格,健康快乐地生活着,奋斗着,让青春开出一季的馨香。“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们总是能在思念的时候,听到乡愁的歌声在浅唱着,而文字家园的心语永远是乡愁的前奏。

屈原带着离骚在水中流走了,洁净而唯美。“草木有本心”,岸上的芦苇怎会不懂得何为默哀,仿佛一场悲壮的饯行。听到了么?那是夏天的白芷,还有淡黄绿色的蕙兰……萋萋的香草用清亮的嗓音吟唱着千古芳香。

生于夏日子夜,对黑夜有着特别的喜爱。习惯静静坐在窗台前,伴着热闹的虫鸣和轻淡的灯光,肆意闻着从远山跑过来的满是泥土和青草气息的清风,不时身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意境,让思绪在文字的家园里纷飞、飘扬。成长像那棵正茂盛的榕树,在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交响曲中,蔓延的绿意如青春一路且行且歌。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当文字学会了黑色幽默,成长的自由和勇敢便欢笑得淋漓尽致。黑夜孕育着光明,家的温暖,在鱼肚白的晨曦中开始弥漫着,从瞳孔的世界中跃出一轮红日。

没有明媚的忧伤,没有45度仰望天空的泪流满面,我只要简单的记号。在岁月的衣襟上有我拥抱过的余温和我幸福的香味,已然足够。纵然岁月的衣襟要被刷洗,我也会将我的快乐晾在文字家园如茵的草地上。那逆流成河的悲伤,只是逝去的记忆,并不是青春的主旋律。

嫉妒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惊叹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大气,感叹易安“人比黄花瘦”的才情,向往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的安然,喜欢“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豁达……

刘禹锡诗云:“我言秋日胜春朝”。保持一份恬静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不陷入浮躁,秋天的美丽随处可见。

张爱玲的旗袍上爬满虱子?谁也舍不得曾经的流光溢彩、青春美丽,被苦痛、忧愁如此淹没吧?当我们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氛围中陶醉,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温馨祝福中,是否记得曾经在异国他乡,有这样一个女子,在这样的夜晚,选择永远睡在圆月的天堂。仿佛没有任何缺憾,也许是因为那玉盘太过圆满,以至在无数人看来有些酸涩的结局在她的期待中却是晴朗的。

文字家园,所谓美丽的错误,不只是归人或者过客,还有流浪着游离着的幸福,只有真诚的心才能与之邂逅。

三毛在撒哈拉辛勤耕耘着她的文字家园,她的足迹坚定、执著,我们有幸看到了浩瀚沙漠中的一片盎然绿意。

文人墨客营造的文字家园使我感动,泰戈尔、鲁迅、冰心、徐志摩、安妮宝贝、韩寒、饶雪漫……也许,这些都无法表示时代的标签,但每一种家园都有值得思考和珍藏的格调。

然而,曾经的心潮澎湃、个性张扬,哪怕没有皆大欢喜的丰收,终究要长成果实,由酸到甜,积淀着成熟,然后给岁月解馋……

寒梅暗香浮动,落雪飞花如梦。

余秋雨说,“青春的力量是无可抗拒的,即使在地狱也会变成天堂。”北风刺痛的是畏缩和麻木的心灵,却伤不了热血的狂欢――即使梦想也会孤单。把冷酷的冰块磨成清寂的镜子,把繁复的面具祭给傲骨的松柏,把沉沦的破船雕成反思的雕塑,把萧条的草木烧成灿烂的阳光……文字家园的冬天也是动人的季节。

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珍藏生活的厚爱,品味消逝的日子,打点成长的行李,又是一个轮回。

文字在心灵安家,永远有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只要还有信仰和力量,如歌的四季,文字家园就会一直温暖、一直美丽。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正兴学校

【连剑清作品赏析二】

穿越文字的记忆

我是记忆,文字是我的朋友。

父母总以为,女儿文字会习惯安居在诗歌里。然而,文字不愿意在“帘卷西风”中独守闺房。文字离家出走了。怎么才不致于让文字把诗歌误解成围城呢?诗人郁闷了。诗人垂下眼皮,双手合十,为迟钝的笔进行N秒钟的默哀……

一路走过

文字想去撒哈拉,于是我带着文字,踏着三毛的足迹――一箫一剑浪迹天涯!我和文字光着脚丫奔走在沙滩上,与淘气的浪花打水仗,与美丽的贝壳捉迷藏,与海上落日游泳赛跑……我们都很好奇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冒险与鲸鱼搏斗的刺激。我们想去桃花岛,可是春天还来不及摆渡,秋天已翩然而至。我们想去品尝三国,可是东风一来,她就乘坐着草船上的箭飞走了,让坐在背后的我化为灰烬。我们想去体验西游,虽然菩提树叶“不是无情物”,但是终究凋零了一树的绿意。我们想着“士为知己者死”,想着泰坦尼克号,可是梁祝长了翅膀,就像五彩斑斓的梦在天堂漂泊。她吃着萝卜以为自己就是嫦娥的玉兔,我嚼着咸菜犹如尝到了眼泪的味道。她看着月食以为那是太阳与月亮私奔的情景,而我为了守护她,承受着一场场沉默了许久的暴风雨。

那坠落的榴莲,是我与文字的相逢,不怕受过的伤;那墙角的黄花一片,是我与文字的相知,哪怕风雨兼程;那青石上的苔藓,是我与文字的相忘,不再迷茫……

相知年华

我给文字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文字,好久没与你促膝长谈,思念的潮水泛滥了……”

文字幽幽地说:“你可真残忍啊,让人们习惯了对你的误解,让人们习惯了受伤,留下一场泪别。”

我开始“花言巧语”:“对于没有善待时间的人来说,我就是一个无情的人。人们总是希望看到我的美好,时刻都在为我的成熟做着准备,一旦准备欠佳,或者误入歧途,惩罚便接踵而至。当人们的奢望多了,失去也会更多。当人们想得过于复杂,就不是真正的快乐了。爱自己,就应该学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错过的已经是历史了。

当烦恼和压力袭来,当内疚萌生,自以为坚强的外壳里依然跳动着一颗容易受伤的心。

当我给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威胁,紧迫感伴随。然而,人们需要的是有节奏和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在恐惧中慌张着、失落着……最终逼得自己神经错乱。换个方式大胆发泄吧!然后快乐地大笑,迎接新的黎明和黄昏。

行动是理论的敌人和朋友。怎么想怎么说,好好说不如好好做。不同的言行思想,导致人们对我的印象或美好或丑陋。只有当人们真正清醒的时候,才能认识到他们自己以及我存在的意义。

文字感动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正兴学校

上一篇:一张____的脸 下一篇:别走,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