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焦点·难点

时间:2022-06-08 04:50:34

高房价使财富分配机制严重扭曲

――过度的优惠利率,表面上是让购买住房者受益,但实际上最大的受益者则是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开发商,而利益受到损害的,是银行的存款者(把存款利率降得过低)。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及地方政府来说,由于优惠利率让购买住房者涌入市场,不仅可以让房地产商的利润得以实现(在高房价时把住房卖出),也给其不断推高房价创造了条件;对地方政府而言,把房价推高,土地财政也就增加了。住房投资比重过大,少数人住房持有过高,导致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过快。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首先是住房的税收政策出了问题;其次是住房的信贷政策出了问题。(资料来源:11月16日中国经济时报)

草根经济与创业板

――由政府主导,推动、实施一些特定的事关重大国家利益的科技创新项目或工程是重要而有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一切经济领域中,也都应由各个层级的政府部门发起,用他们各自的行政权力去配置资源,就可以又好又快地取得发展。当一些国企缺乏活力,难有真正的创新能力的时候,经济中有更多领域的发展要靠草根经济去推动。现在,被称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已经上市了,这是来自资本市场上的一个好消息。期盼创业板不应该仅是一个新的圈钱领地,而是在于能够为草根经济中最具创新潜质的企业提供融资,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激发创新的特殊机制,促成使用“政府搞工程”的方式不容易有的民间创投成果能源源不断涌现。(资料来源: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经济或已进入新一轮库存周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货规模具有顺周期特点,即对经济预期走强时,企业增加存货,反之减少存货,这一顺周期特点在1998年、2000年和2002年经济低谷时期表现明显。目前,在地产、汽车等大宗可选消费品销售激增的刺激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库存周期,这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从复苏阶段逐步过渡到繁荣时期。(资料来源:11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制造”改写世界贸易格局

――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助推力量,也成为全球贸易格局的改写者。2001年,中国贸易总额为5096亿美元,2008年达2.56万亿美元,是1950年的2266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也从1950年的0.9%提升到2008年的8%以上。虽然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但中国的外贸份额并没有因此减少。在出口份额不断上升的同时,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也逐渐恢复。联合国贸发会议的《2009世界投资报告》认为,中国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从国际贸易规则的旁观者,已经积极参与到WTO的各项“游戏”中,并将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修订者。(资料来源:11月13日中证网)

复苏期尤忌GDP情结

――“调结构”从来不是容易的事。增长是即期的,是可以量化的,其动力源也相对单一,只要有足够的投入,就会有可靠的预期。最关键的,增长是增量的,这对于利益相关方来说可谓皆大欢喜。而“调结构”则是长期的,其成效不是那么容易量化,而且要做不少减法,需要地方政府长期坚定的意志和博弈的技巧。然而放眼望去,“保增长”不遗余力,“调结构”乏善可陈的现象比比皆是。复苏期,我们更要高谈“不以GDP论英雄”。(资料来源:11月11日经济观察报)

应让消费成拉动经济主角

――中国以大举投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确实取得了效果。不但遏制住经济下滑的局面,而且,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7.7%,三季度达到了8.9%。但仔细分析,前三季度,投资对GDP增长贡献了7.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了4个百分点,出口贡献为-3.6个百分点。7.7%的增长速度主要投资拉动的。大举投资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在最终消费难以启动,难以消化巨大投资产生的生产力后,出现了严重生产过剩。严重生产过剩将严重破坏生产力发展,打击和挫伤生产力的积极性,形成严重浪费。同时,消费难以启动,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民间投资就难活跃,这将使得大批信贷投放进入到股市楼市,吹大资产泡沫,酿成金融风险,这是历次金融危机不变的轨迹。(资料来源:11月9日中国网)

创新,要注意两件事

――第一件事,要发挥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小企业更是主体中的主体。从生产来说,规模经济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像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它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它的规模意义非常重大。但技术创新可不是这样,规模往往是不经济的。国家统计局和工商联前几年有一个调查,70%以上的技术创新都是来自中小企业。第二件事,就是各级政府如何在技术创新、提高效率上正确地发挥作用。除了加强扶持力度,还要讲究方法。首先,政府应该去解决增长模式转变的制度。从正面说就是建立一个尊重规则和法治的市场环境。其次,政府的扶持方式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资料来源:11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创业板不要用“动态市盈率”作幌子

――内地股市圈钱、恶炒成风的不良习气已经初露端倪于刚刚起步的创业板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仅以发行价而论,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静态市盈率即已高达56.7倍。虽然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具有高成长性特征,其平均市盈率高于相应主板市场亦属正常,但以往教训反复表明,成熟市场较为普遍的一般规律未必适合内地股市。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此提醒中小投资者,动态市盈率着实是一个很难在实践中准确把握的估值依据。(资料来源:11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

“‘乱收费’已解决”或只是虚幻政绩的自画像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接受采访时称,从2006年到2010年,国家投入1600多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因此这一阶段收费项目很少,“乱收费”已得到解决。既然教育负担位列“新三座大山”之一,那么教育部官员说“乱收费”已得到解决,就像住建部官员说房价不高一样,招来质疑,几乎难以避免。这并不是人们刻薄,而是因为医疗、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长期都是民生之痛。不久前新闻才披露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七成家长难以承受高昂的教育负担。相信调查范围扩大到农村,比例或许更高。家庭教育成本过高,有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当然,频频爆出的教育乱象,花样不断翻新的乱收费,也是一笔沉重的账单。这一事实足以让夸耀教育成就的任何言辞显得苍白无力。(资料来源:11月12日重庆时报)

设媒体监督员纯粹“画蛇添足”

――10月22日,云南省宣传部面向社会征集100名“媒体义务监督员”,加大对媒体监督力度,“防止话语权滥用”。措施出台后,不少网友担心这是“借公众之手给媒体戴紧箍咒”。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确实是许多媒体存在的痼疾,会形成负面影响,为害于世,因而需要骄枉,加以规范。也就是说,对媒体监督,促使它们履行责任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等于“应该设立专门的媒体义务监督员”吗?新闻媒体作为“第五种力量”,起着信息告知、舆论引导等作用,因而强求社会责任感,追求社会效益,是媒体公共性的题中之义。这就吁求媒体在积极行使监督权外,提升职业素养,加强道德自觉;同时,公众也应对媒体进行监督,敢于质疑,使媒体规避权力滥用,增强公正透明,这也是“用权利限制权力”的体现。一般而言,公众对媒体监督应是全民共举的,不应划归为某部分人的权责。(资料来源:11月8日中国网)

患上“信息公开恐惧症”也许是进步

――所谓“信息公开恐惧症”,至少隐含着两层涵义:一是公众关于信息公开的监督意愿合情合理;二是被监督者出于种种牵强附会的理由,不愿或害怕公开信息,终其根本则是担心一旦公开,公的方面可能带来工作难度,私的方面可能对自己产生某些不利影响。基层政府官员怕信息公开的心理,虽然有些不情之愿,但也折射了对监督效果的某种程度上的认同。相较于那些动辄拉大旗作虎皮,或者以权势压人、傲慢拒绝信息公开的做派,这种“恐惧症”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恐惧症”转变为促进信息公开的有益动力,而不是变成想方设法堵塞公众监督诉求的权力“杀威棒”。(资料来源: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

“10年可买房”不能仅止于承诺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讲,在重庆的年轻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十年内能买到称心的住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官员也曾乐观预计,“再过十年,全国将有三分之二的家庭住进新房”。 在房价高企、买房成民生一大难题的当下,官员敢于作出承诺,给出美好的预期,这是需要勇气、信心和决心的。而对于身居大都市的无房百姓,自然是一贴暖心的安慰剂,值得赞许。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的楼盘价格几乎“拦腰斩”。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2009年楼市却急转直上,走出一段云波诡谲的上涨行情。究竟原因,政策刺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缘于地方政府的利己推动,及开发商的捂盘惜售、人为造市。憧憬未来、描绘蓝图固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立足当下,依法严格查处暗藏在房地产领域中的诸多违法违规事件,坚决铲除纠缠其中的、等不法行为,还房地产市场一个公开、公平、透明的清洁环境。显然,这比仅做一些承诺、期许更为重要。(资料来源:11月9日新华网)

惩罚信用卡透支应该合理有度

――两年前,广州一名男子从信用卡透支两万元。如今,该男子透支的两万元利滚利至20多万元。按照银行的计算方式,再过16个月不还款,欠款将达百万元之巨。说银行对信用卡透支者的惩罚过重,可以有两点比照: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否则,即使在借条上写明了,法律也是不予保护的。信用卡透支者付费达到每月11.5%,大大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可见实在是高了;二是进行二审的行政强制法草案明确:“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 两万元两年后变成20多万元,居然是本金的10倍,显然也是太高了。银行对信用卡透支者的惩罚如此之重,原因在于这是银行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单方面制定霸王条款,既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也没有权力部门的监管,更没有消费者的话语权,自然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规定。现在看来,还是应该有个框架,让银行的权力在笼子里运行,而不能随他们挥起屠刀。(资料来源:11月11日长江日报)

上一篇:二十万财物毁了七名招投标评审专家 下一篇:伊顿,让中国猕猴桃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