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营养餐“味”有多美

时间:2022-06-08 02:15:42

中小学营养餐“味”有多美

民以食为天,吃饱、吃好对于发育中的中小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给贫困地区学生提供营养美味的伙食,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按每名学生每天3元钱的营养改善标准进行补助。北京市政府早在1999年就在中小学中全面推行学生营养餐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快学校食堂建设、加强食堂管理,力争实现学生伙食“均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目标。在营养餐推广十余年后的今日,家长对学校伙食是否放心?学生是否满意?2012年12月底,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对全市809位家长和174名学生进行了访问,了解他们对学校伙食在卫生安全、营养搭配、口味、分量和价格等方面的评价和满意程度。调查范围涉及全市16个区县家庭户,调查对象为在学校就餐的北京市中小学学生或就餐学生的家长,同一家庭中只访问一人。

吃得怎样

固定配餐是主要就餐方式

调查将就餐方式分为三种,分别为“在食堂自选”、“食堂固定配餐”和“外送配餐”。其中,食堂固定配餐和外送配餐统称为“固定配餐”。调查显示,固定配餐是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主要就餐方式,占76.2%(食堂固定配餐占41.0%,外送配餐占35.2%);而在食堂自选占23.8%。按就餐场所分,共有64.8%的学生在食堂吃,接近北京市教委2012年的65%的食堂就餐比例数据。

分城乡看,城区学校的学生在食堂就餐的比例最低,农村最高。学校在城区的学生,59.1%在食堂就餐,40.9%吃外送配餐:79.2%的镇区学生在食堂就餐,20.8%吃外送配餐:87.5%的农村学生在食堂就餐,12.5%吃外送配餐。由于农村学校交通不方便、缺乏配送条件,只能自建食堂供餐;同时农村寄宿学校较多,而市教委规定寄宿制学校必须开设食堂,因而农村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的比例较高。

午餐花费平均每月208元

本次调查的学生几乎都在学校吃午餐,还吃早餐或晚餐的各占15%左右。学生每月午餐平均花费为208元,即每餐不超过10元。有11.4%的学生一天三餐都在食堂吃,其中多数是镇区和农村学校的学生,每月伙食花费上升到420元。

小学生午餐花费最低。小学生每月午餐平均花费为195元,初中生216元,高中生233元。城区学校的学生,月午餐花费为212元,镇区学生为199元,农村学生为172元。城区学生每天午餐花费比农村多1.8元。调查也发现,郊区的个别家长和学生表示学校伙食费用全免。

多数学校在主食供应上能兼顾米饭和面食

在主食选择上,有些学生爱吃米饭,有些爱吃馒头、花卷等面食,喜好不同。学校是否能照顾到这些喜好,注重主食的多样性呢?问到学校午餐都有什么主食时,54.9%的被访者表示米饭和面食都有,30.4%的人表示米饭和面食能交替提供,表示只供应米饭的占13.1%。可见,学校在提供午餐时,考虑到了学生喜好不同的情况,能兼顾米饭和面食,其中多数能够同时提供米饭和面食,其余则交替提供。

满意度如何

学校伙食总体评分为68.2分

综合考虑饭菜的质量、口味、菜量和价格等各种因素,被访者对学校伙食的总体评分为68.2分,其中76.2%的被访者对学校伙食评分超过60分,9.4%的被访者评分在40分以下。学生对学校伙食的评价比家长略高。809位家长对学校伙食的平均评分为68.0分,174名学生的平均评分为69.4分。

饭菜品种越丰富,被访者满意程度越高。从菜的品种看,学校午餐只提供2个菜,被访者对学校伙食的评分为63.5分;提供6个菜及以上,评分提高到78分(见图1)。从主食品种看,同时提供米饭和面食,被访者对伙食评分为72.5分,分值最高;米饭和面食交替出现,被访者评分为64.4分;主食只供应一种,被访者的评价最低,为58.3分。

被访者对饭菜温度最满意

调查分别了解被访者对学校饭菜安全卫生、营养搭配、口味、饭菜温度和价格方面的评价,均采用“好评、中评、差评”三个评价等级。调查显示,半数被访者认为学校饭菜比较热乎、适宜入口;除此项外,被访者对其他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中评”,但对口味和价格方面的评价相对略低(见图2)。

问题有哪些

10.2%的被访者觉得学校饭菜分量不够

在不考虑饭菜口味的前提下,59.0%的被访者表示学校饭菜分量够吃;30.8%表示量差不多、刚好够;10.2%表示不够吃、吃不饱。分人群看,在家长和学生中都有一成左右认为饭菜分量不够。

固定配餐方式,尤其是外送配餐,更容易出现分量不够的问题。认为分量不够的多为吃固定配餐的学生,其中近六成吃外送配餐;而在食堂自选,基本不会有吃不饱的问题。由此可见,采用固定配餐方式,会有一部分食量大的学生吃不饱。

伙食营养搭配有待全面均衡

“均衡膳食、合理营养”是对中小学校伙食的基本要求。而调查显示,学校午餐菜品一般以两三个为主,营养搭配有待均衡全面。其中,提供2个菜的占30.6%,提供3个菜的占36.6%,提供4个菜的占10.2%,提供5个菜或更多的占10.1%,还有12.5%的被访者表示不太清楚。30.4%的被访者表示学校午餐做不到每天荤素搭配,荤菜较少;表示每天都能吃到鸡蛋的占19.0%,有时候供应的占66.5%;午餐一直都没有牛奶或酸奶的占67.9%,一直都没有水果的占51.6%(见图3)。

农村学校伙食品种没有城区学校丰富

分城乡看,农村学校伙食评分为67.7分;城区学校和镇区学校比农村高0.6分,均为68.3分。农村学校伙食评分略低于城区,主要是由于农村学校饭菜品种供应不如城区丰富。41.4%的农村学生反映其学校午餐只供应2个菜,比城区高11.5个百分点;54.3%的农村学生每餐都有肉吃,比城区低21.7个百分点。

被访者对外送配餐最不满意

在三种就餐方式中,被访者对学校食堂自选方式的满意度最高,评分为74.6分;食堂固定配餐70.3分;外送配餐61.7分,分值最低。目前,提供中小学配餐的餐饮公司为市教委推荐的定点生产单位,经相关机构严格审核、认定其具有食品安全保障,但被访者仍然对外送配餐不太满意。只有29.2%的被访者认为外送配餐饭菜热乎,该比例不到食堂供应的一半。对外送配餐的安全卫生、营养搭配、口味和价格方面做出好评的被访者比例均较低。

只要伙食是食堂供应的,不论是品种较为丰富的自选模式,还是固定配餐方式,被访者的评价都在70分以上。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校的食堂卫生等级多数是“A级”,部分是“B级”,几乎没有“C级”。说明多部门的严格管理和学校能就近监控,让家长和学生对食堂伙食比较放心。

注:调查中,如何划分城区、镇区和农村,由被访者自行判断,并没有严格依据统计上城乡划分标准而定。通常来说,城区包括北京城六区和远郊区县的中心区域,镇区指远郊区县的镇中心区域。

上一篇:金融街:在那山花烂漫时 下一篇:农超对接,悄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