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堂朗读 提高学生素养

时间:2022-06-08 02:14:53

重视课堂朗读 提高学生素养

何为朗读?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富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胸中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才会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如杜甫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人人皆知的名言,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 就《语文课程标准》而言,朗读同样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朗读有切身的体会,假如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难以理解文章。一个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可想象的。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就是母语教学,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住并努力抓好朗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还能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给学生读书听,同时,也让学生读。在朗诵中,让学生领略朱自清《春》的艺术魅力,感受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震撼力量,体会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人文传统,欣赏杜甫《望岳》的气势与胸襟……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朗读的兴趣大大高涨,书声琅琅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得到了心灵和语言的升华。

第二,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抑扬顿挫,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机巧,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而且还会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水平,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我在设计《清贫》朗读时,注意到这样一个情节――同志被捕时与两个匪兵的对话。同样一句话,处理不同,效果大不一样。能艺术地朗读,人物的身份、性格甚至神情、心理,都能一读而毕现;文章的情趣、意境、主旨都可以通过朗读来体会、感悟。可见,斟酌朗读的过程,反复朗读的过程,也是领会文章、分析文章的过程。

第三,朗读是一门艺术,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同是一篇诗或文,干巴巴的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好的朗读,人们会由衷的发出赞叹:“真美”!这“美”指的是音乐的美、艺术的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听潮》,此文着力突出海潮这部“伟大的乐章”之美,由恬静柔美的“梦幻曲”到明快悦耳的“奏鸣曲”,再到撼人心魄的“交响曲”,加之作者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构成了极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们反复朗读、吟诵,在诵读中大家仿佛同作者鲁彦一起在夜幕笼罩的海边听潮,具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形成对海潮完美艺术形象的体验与感受。

第四,朗读可以激发人的情感美。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涵感情的抒发与宣泄,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可以说,好的朗读可以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力量,拨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灵魂。例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衷赞美了白杨树,从白杨树的外形到内在精神,再到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层层深入,逐步推向高潮。反复朗读,自然会激发学生对白杨树、对英勇的抗日军民的钦佩、热爱与赞美之情。

总之,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真正重视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这一主体在朗读中充分体现出来,让朗读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上一篇: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策略与探究 下一篇: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