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视角下政府部门ご葱录ㄐв跋旎制研究

时间:2022-06-08 12:10:57

知识管理视角下政府部门ご葱录ㄐв跋旎制研究

摘要: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从知识管理视角探究政府部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华东地区43家单位中212个部门的调研发现:领导的企业家精神正向影响部门创新绩效,部门社会资本与其创新绩效相关性不显著;部门知识管理能力在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与部门创新绩效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知识管理能力;社会资本;创新绩效;企业家精神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10.05

中图分类号:F0623;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10-0022-04

Abstract: Based 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resourcebased view,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capital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public sectors on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By the investigation on 212 departments of 43 units in east China, it finds that entrepreneurship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capability of knowledgemanagement totally mediates the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partly mediates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capacity; social capit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ntrepreneurship

国内外有关创新绩效的研究集中在私营部门,而关于政府部门创新绩效的研究则较少;学者分别从情境要素、管理风格、组织内部要素(高绩效工作系统等)、外部因素(外部变革等)及创新中知识广度和深度探索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但很少有学者从领导的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出发进行研究,而从知识管理能力视角出发的研究则更少。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以及学习型政府的构建对政府管理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市场导向、企业家精神、协同治理是政府部门创新的重要途径[1]。本文从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方面来考虑政府部门管理创新。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协同治理,但各方在协同过程中势必依托部门内部的关系网络即部门社会资本。依据资源基础理论,知识作为部门中一种重要资源,它在部门间的合理流动将提升部门创新绩效。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领导的企业家精神,而部门知识的有效运用将为领导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提供资源基础。因此,本文选择知识管理能力作为领导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效用发挥的切入点,并将其作为政府部门创新绩效实现的重要手段。部门领导是知识管理研究及政府部门绩效研究的重要关注点[2],因此,本文研究集中在部门层次。

1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部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绩效

组织的管理创新是指创新组织的管理实践、管理流程和管理技术[3]。政府部门的创新管理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管理实践的高效及增强公信力。政府中部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指领导具有企业家思维和战略导向,引导建设竞争性政府、预见性政府、市场导向的政府[4]。关于政府中部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结合已有研究,从冒险、创新和先动三个维度来界定[5]。创新性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维度。具备创新性的领导将倾向在管理实践、服务流程中尝试新技术,这将推动政府部门服务流程再造、管理实践创新及创新绩效的提升。具备先动性的领导将具有更加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争先精神,能够把握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创新契机,在同质化的公共服务市场中提供异质化的公共服务,推动部门创新绩效的提升。具备冒险性的领导,能够主动承担管理实践和服务流程创新中带来的风险和责任,这将增大该部门创新成功的概率。政府部门管理创新作为探索性实践,领导的冒险性将推动管理创新过程中领导与员工的新思路、新想法、创新行为的产生。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1:部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正向影响该部门的创新绩效。

12部门社会资本和创新绩效

结合已有研究,本文将部门社会资本划分为关系、认知和结构三个维度[6]。认知维度指部门网络中规范和目标的一致性;关系维度指部门网络中的信任和互惠;结构维度指部门网络的联结和紧密程度。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的水平越高,部门内部的联系就越紧密,成员交流越频繁,进而推动部门服务创新经验、管理创新技术的推广和扩散,推动部门创新绩效的提升;关系维度水平越高,部门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及开放性越强,这将提升部门内部信息和知识的共享水平,成员知识共享将为部门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多元化、互补性的资源基础和信息渠道[7];Inkpen和Tsang认为,社会资本中认知维度水平越高,部门内部目标和行动规范的一致性越强,部门内部成员合作过程中的协调成本和机会成本也越低,这将推动部门内高效合作及协同创新。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2:部门社会资本正向影响该部门的创新绩效。

13部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与知识管理能力

知识管理能力指政府部门通过对知识资本的处理和协调进行价值的创造[8]。结合已有研究,本文将知识管理能力划分为知识转移、知识整合、知识应用三个维度[9]。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维度指领导为创新服务和管理的手段而引入新事物的愿望[10],领导的企业家精神越强烈,引入新事物的愿望越强烈,部门愿意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开展创新活动,而知识作为重要的创新资源,能得到有效管理和充分运用;Miller和Friesen指出,企业家的冒险维度指领导在结果不明晰的情况下,采取决策的果敢程度。创新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冒险性的活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越强烈,越会利用本部门的知识来从事具有冒险性的探索行动,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有效的工具能得到频繁地转移、整合和应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越强烈,领导的先动性会使其利用来自其他部门的竞争压力来推进部门的管理创新,知识作为重要的创新因素,必将得到重视。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3:部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正向影响部门的知识管理能力。

部门社会资本水平越高,成员的认知水平越高,则成员的目标和行为规范的一致性越强,他们在知识转移、整合、应用过程中行动的规范性越强,这将降低部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成本、破坏性冲突。部门目标和行为规范的一致性将有助于他们加深对部门内隐性知识的理解,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增强部门的知识管理能力。Kale等提出,部门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水平高,则部门处于信任、互惠、低监督成本和高知识共享的环境中,这将降低部门内合作风险,促进知识共享。结构维度水平高,部门可以降低知识管理中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成本;部门内部及其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和知识交换的频率高,可降低知识共享和知识理解的成本。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4:部门社会资本正向影响部门的知识管理能力。

14部门知识管理能力和创新绩效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部门可利用其掌控的资源或具备的能力获得竞争性优势[11],知识管理能力包括知识转移、知识整合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知识转移指部门对知识在不同组织层次、不同产生点和应用点之间的流动和传播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能力[12]。部门的知识转移能力可使其实现与其他部门间的知识互补,发展集体性知识,从而融入更多新知识,提升部门创新绩效;部门的知识转移能力可增强其对知识的搜寻能力,并向其他部门进行知识扩散,进而提升创新绩效;部门的知识转移能力可避免其因知识的重复性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降低知识的获取成本和创新成本[13],提升部门创新绩效。知识整合指部门对知识进行整合、重组的能力,以及去除冗余、过时知识,增强知识一致性的能力。对已有知识和外来知识进行整合和吸收,可以使部门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知识,为创新绩效的产生提供资源基础;外来知识和原有知识的碰撞可使部门成员产生新想法,为创新绩效的产生提供思想基础[14];部门对交换得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吸收可增加部门成员对新事物的接受和运用程度,激发他们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开拓精神。知识应用指部门对知识的开发、获取、编码和存储的能力[15]。部门的知识应用能力可将部门内显性知识转化为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和新技术,提升部门创新绩效;部门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使其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将部门的隐性知识转化为适应外部环境需要的新知识,提升部门创新绩效;部门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使部门的显性知识内化为组织记忆[16],提升部门创新绩效。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5:部门的知识管理能力正向影响其创新绩效。

2研究方法

21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本文的研究数据从我国东部某一地级市政府及其下辖区(县)级政府的内部职能部门获取。问卷分为单位领导问卷和部门领导问卷,单位领导评价其下属(部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及部门创新绩效;部门领导评价本部门的社会资本水平及知识管理能力。本文给每份问卷分配一个独立识别码,用以实现单位领导问卷和部门领导问卷的配对。所有变量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施测。本文共在32家单位的250个部门发放,回收有效配对问卷212份(29家单位),有效回收率为848%。部门领导中,男性占835%,女性占165%;30岁以下占123%,31岁到40岁占481%,41岁到50岁占373%,50岁到60岁占23%;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137%,本科学历者占75%,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113%。单位领导中,全部为男性;31岁到40岁占442%,41岁到50岁占419%,50岁到60岁占139%;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163%;本科学历者占628%;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209%。

22研究变量及测量

本文基于已有的成熟量表进行预调研,对接受调研的单位领导、部门领导

在预调研过程中,选取抽样样本中具有代表性的7家单位及抽样样本外具有代表性的3家单位的单位领导、部门领导及人事主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

在预调研过程中,首先对受访对象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访谈的提纲基于各变量的成熟量表设计,并对访谈题目进行编码,对访谈过程中发现的量表中不适合政府部门管理情境的题目予以删除,对量表中未体现的题目进行补充。,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订

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各变量的测量量表并未一一列出,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联系作者索取。,使之更契合政府部门的管理情境。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借鉴Turner 和Makhija开发的量表[17],修订后的量表包括“本部门有能力将工作相关的知识/经验传递、教授给成员”等9道题目。企业家精神的测量借鉴Covin和Slevin开发的量表,修订后的量表包括“领导经常率先引入一些新工作方法,提供服务的新技术、新手段”等6道题目。社会资本的测量借鉴韦影在中国情境下修订的量表[18],修订后的量表包括“部门成员会定期探讨执行上级下达任务的策略”等10道题目。创新绩效的测量借鉴Minna 等开发的量表[19]及翁列恩关于创新方式的测量题项[20],修订后的量表包括“部门不断应用新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技术”等3道题目

翁列恩博士基于案例和政府部门的实证数据对政府部门创新绩效的量表进行了开发,由于本文测量政府部门的创新绩效,因此,本文借鉴该量表中测量创新方式的题项。。

3假设检验结果

31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本文以Cronbachs α 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知识管理能力、社会资本、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绩效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092、089和087,均达到07以上,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效度检验。本文借鉴国内外成熟量表,并经过预调研的修订,从而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另外,本文采用标准化项目负荷量、平均变异抽取量、组合信度来检验聚合效度,如表1所示,各变量的各维度的标准化项目负荷量均大于07,各潜变量的组合信度都大于08,平均变异抽取量均大于06,因此,变量测量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如表2所示,各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的算术平方根大于潜变量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因此,变量测量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32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知识管理能力、社会资本、企业家精神、创新绩效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标显示:χ2/ df=242,RMSEA=008, NFI=095,CFI=097,TLI=096,表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如图2所示,部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对部门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51,p01),H2未得到支持。部门企业家精神对知识管理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2,p

4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并结合来自政府部门的实证调研结果,进一步建议如下:

培养和发扬政府中部门领导的企业家精神,使其在部门知识管理能力及创新绩效的提升过程中发挥巨大效用。Richards和Duxbury的研究也表明,组织中层领导的管理实践可以影响部门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因此,部门领导在政府知识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部门领导在政府创新过程中发挥企业家精神,充分利用部门已有的管理知识、经验(隐性知识)等知识资源进行转移、整合、应用,为提升政府创新绩效奠定资源基础。

把握“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契机,增强部门的知识管理能力,加速部门中知识资源转化为创新绩效的速度和效率。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优势,实现部门内的知识从个体拥有向部门云端存储转变,增强部门成员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实现部门间知识共享与互补;实现部门碎片化的知识向结构化的知识进行转变,从而增强部门的知识整合能力。

实现政府管理创新中部门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能力的共同作用。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中,应促进部门内部、部门成员间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目标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调性,提升知识转化为部门创新成果的速率;部门领导应努力营造部门内信任、互惠、资源共享的氛围,促进部门内知识与资源的共享,促进部门知识管理过程中创新性管理成果的产生;部门领导应注重与其他部门的紧密联系,降低知识的获取成本,增强与其他部门进行知识交换的速度和频率。

本文存在一些研究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虽然构建了部门知识管理能力、社会资本、企业家精神、创新绩效的概念框架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局限于部门/团队层次,缺乏组织层次乃至跨层次的研究。本文中对政府创新绩效的衡量仅仅从政府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技术创新、满足公众需求等方面展开,这也源于目前关于政府部门创新绩效量表研究不够成熟。研究样本中政府部门来自东部某一地市,调研数据影响了研究的外部效度,今后的研究应尝试在更大的范围内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区域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Hartley J, Sorensen E, Torfing J.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Market Competition and Organizational Entrepreneurship[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3, 73(6): 821-830.

[2]Gregory S R, Linda D. Workgroup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Knowledge Intensive Public-Sector Organizations: An Exploratory Study[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15, 25(4):1247-1277.

[3]Birkinshaw J, Hamel G, Mol M J. Management Innov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8, 33(4): 825-845.

[4]戴维・奥斯本, 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43-45.

[5]Aan P L, Johan K, Cabrera R V. The Dual Nature of Innovative Activity: How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Influences Innovation Generation and Adop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1,26 (5):555-571.

[6]李浩.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网络知识管理框架及进展研究[J].管理世界,2012 (3):158-169.

[7]李霞.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学习行为及团队绩效研究[J].软科学,2012,26(6):83-91.

[8]Maurizio M, John D, Andrea G. Public Sector Knowledge Management: A Structured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5,19(3):530-588.

[9]Wu I L, Chen J L. Knowledge Management Driven Firm Performance: The Roles of Business Process Capabil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4,18 (6):1141-1164.

[10] Lumpkin G T, Dess G G.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21(1): 135-172.

[11]Barney J B.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1): 99-120.

[12]Walter J, Lechner C, Kellermanns F W. 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and within Alliance Partners: Private versus Collective Benefits of Social Capital[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7, 60 (7): 698-710.

[13]于玲玲,赵西萍,周密,等.知识转移中知识特性与联系强度的联合调节效应研究――基于成本视角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0):49-57.

[14]孔凡柱.知识整合能力与运作特性对组织创新绩效的交互效应研究[J].软科学,2014,28(12):10-14.

[15]Wu I L, Chen J L. Knowledge Management Driven Firm Performance: The Roles of Business Process Capabil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4, 18(6):1141-1164.

[16]Nonaka I, Toyama R, Konno N.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J]. Long Range Planning, 2000, 33(1): 5-34.

[17]Turner K L,Makhija M V.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ontrols in Managing Knowled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 31(1):197-217.

[18]韦影.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3):518-522.

[19]Minna S, Juhani U.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ts Effects[J]. Balt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7(4):355-375.

[20]翁列恩.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

上一篇:探讨高职院校图形创意教学中创意思维能力的培... 下一篇:联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