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身病为心病

时间:2022-06-08 08:59:06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曾说:“莫将身病为心病。”“心病”比“身病”更难治愈。不少老人对这种说法也许不以为然:自打退休以后,既无公务缠身,又无逢迎之累,何不悠哉乐哉?这自然是一种人人企盼的境界。但是,人在世上总要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而老人已远离权势,不能施以实惠,你原先常常遇到的“笑脸相迎”,现在可能变成了一副“冷面孔”;你原先精心栽培的年轻后生,现在可能是迎面相遇也会形同陌路;你原先听到的赞美之辞,现在可能变成了责骂之声。家庭也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烦心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肩上百斤不算重,心头四两重千斤”不独对年轻人而言,对老年人也一样适用。因此,“落寞”“孤僻”“自闭”总和一些退休老人如影相随。面对老年人的种种“心病”,依照许多老年人成功的经验,不妨试用两法对症治疗:

“忘却法”。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就连战功赫赫的粟裕大将1955年授衔时也曾三次辞帅,“我只是沧海一粟”是他的自我评价。闻知连声赞道:“难得粟裕!壮哉粟裕!”与粟裕这样彪炳史册的开国元勋相比,我们那点业绩何足道哉?回首平生,只要俯仰无愧,便早该将自己那页“光荣历史”翻将过去。有人喜好说三道四,那是他的个人兴趣,于人无损,于己无补,随他去了;有人擅长变脸,不过为“众生相”里添一品种,只会让人们多一点见识罢了。理智倾向未来,情绪倾向过去,学会忘却,就会从自我陶醉、自我困扰中解脱出来,以平和、恬适的心态去拥抱今天的生活,去品尝来日的乐趣。

“自乐法”。现在社会上已经为老年人提供了不少健身娱乐的场所,项目繁多,能不能真正“乐”起来还得靠自我选择,自我体验。旅游走天下,书画写人生,歌唱壮情怀,抚琴传雅韵,无不可使人抛却烦恼,平添乐趣。老人或重读自己书屋中的经典,再一次和大师晤谈,接受中外名著对心灵的洗礼;或端坐案前,用笔用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也同样自得其乐,乐在其中。

上述两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自然也得遵循“个体化原则”。各人经历不同,各人爱好、个性有别,大家都有了广泛挑选的空间,也都有了反复体验的时间。忘却忧烦,有人可立说立行,有人则需要与人倾诉,与人深谈之后方有所悟;寻求快乐有人喜欢交朋结友,有人偏爱独处静思;至于与儿孙和谐相处更是一家有一家的家境和家道,没有一定之规可寻。不管怎样,只要我们笃信“境由心造”的道理,就可以“心随人愿”,去营造快乐、恬静、洒脱的晚年生活。

(摘自《老友》)

上一篇:半夜醒来能追加安眠药吗等4则 下一篇:孩子不是玻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