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面板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时间:2022-06-08 08:03:20

防渗面板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 本文根据某水库混凝土砌石重力坝工程,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坝体防渗面板的施工,有效防止渗漏现象的产生。实践证明,施工采取的措施得当,整个工程施工效果良好。

关键词 水利工程;防渗面板;防渗处理;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V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156-02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大坝坝型是混凝土砌石重力坝,坝体分为挡水坝和溢流坝两段。坝顶的高程为567.32m,坝顶宽度为6.2m,整个坝顶的长为316.35m,最大的坝高为111.54m。为了有效提高整个坝体的防渗效果,同时降低坝基的压力,从坝基的混凝土顶部(467.4m)高程起,在坝体上游的迎水面和下游的原河床510.25m高程以下分别设置混凝土防渗面板。其中下游防渗面板面板设计厚度为1.0m,上游防渗面板自高程500.0m~575.0m,厚度从2.0m渐变至1.0m,高程575.0m以上厚度变为0.8m,迎水面坡度为1:0.15。为防止混凝土面板裂缝,面板沿坝轴线方向设伸缩缝,分缝宽度9m,伸缩缝设两道止水,混凝土设计指标C25W8F150。

2 施工要点控制

2.1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本工程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用量。确定了以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一是防渗面板位于水位变化区外部混凝土、抗冻要求较高,选用同力牌普通硅酸盐42.5MPa水泥;二是尽可能使用大粒径骨料,级配选用三级配,即0.5cm~2.0cm、2.0cm~4.0cm、4.0cm~8.0cm;三是细骨料选用人工中砂,细度模数2.5~2.8,8%≤石粉含量≤14%;四是掺加粉煤灰,掺量根据试验确定;五是选用具有抗裂、抗渗、引气减水作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六是根据水位变化区(坝体外部)最大灰比选取要求,水灰比取0.45;七是根据防渗面板单层配筋、结构断面大的特点,尽可能选用较小的坍落度,入仓坍落度选取3cm。

依据上面的原则,进行了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通过优选,最终确定了C25W8F150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详见表1。

2.2 混凝土基础面的处理

2.2.1 砌石面的处理

在进行坝体块石的砌筑时,需要保证其立面的平整度,偏差必须小于5cm。这主要是因为砌石面如果不平整,会增加砌石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这样容易长生细微裂缝。因此对于不平整的地方必须凿除。

2.2.2 水平施工缝的处理

混凝土土水平施工缝如果处理的不好,会严重影响其防渗效果。因而,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人工凿毛时,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大于2.5MPa,而采用风镐凿毛时,要求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10MPa。这主要是因为如果提前凿毛,会损坏混凝土表层,容易在施工缝出现渗漏现象。

2.3 止水带的安装

防渗面板中会设置伸缩缝,在伸缩缝处需要设置两道止水带,高程在500以下的设置两道的紫铜止水带,高程在500m以上的先设置一道紫铜止水带,在设置一道651的橡胶止水带。施工时,必须加强对止水带接头质量的控制,才能有效防止渗漏出现。

本工程中的紫铜止水带是工厂直接生产出来的,运到现场就可以直接焊接。紫铜止水带的接头焊接采用的是氩弧焊焊接法,该方法能保证焊缝的光滑平整,不会出现砂眼、裂纹等现象,焊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必须大于20mm,焊接完工后要检验是否存在漏水。

橡胶止水的接头,分别采用了对接、搭接、复合接3种不同的连接方法,接口处专用的粘结剂粘结,并且要用夹具夹住4小时以上,确保接头的牢固。

2.4 混凝土防裂措施

2.4.1 温控防裂措施

1)为优化本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粗骨料采用的是三级配,并且掺入了粉煤灰和减水剂,减水剂具有抗裂、防渗的功效,在保证混凝土各特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

2)混凝浇筑的时候,温度不能太高,在夏天施工时,只能在晚上进行浇筑作业;

3)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控制,结合工程所在地气候情况,本工程要求浇筑温度在10℃~22℃之间,混凝土出口温度控制在8℃~14℃;

4)为了更好的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高程相同或者上下层相邻的混凝土浇筑时,不能连续浇筑,要求间歇时间控制在4小时~6小时;

5)采用了PVC花管进行流水养护,浇筑往后始终保持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湿润,这样能有效减低混凝土的温度,防止龟缩裂缝的产生,对于深层裂缝的产生也有抑制作用;

6)做好混凝土面板保温工作,防止混凝土内外出现较大温差。该工程施工正处于春、秋季节,白天晚上温度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进行拆模后,要马上对面板进行加盖保温处理,以确保内外温差的稳定,绝对不能出现温差超过25℃现象的发生;

7)根据工程所在地温度环境的变化,选择合理的拆模时间,拆模的时间控制在2d~5d,冬天时间稍长,夏天时间稍短,拆模后要加强对面板的保护。温度较低或者温差较大时,拆模后腰加以覆盖,温度骤降,则不能进行拆模;

8)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度的监控。为了更好了解到混凝土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控制好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我们在防渗面板埋设了测温仪器,实时监控混凝土的温度。

在混凝土浇筑前,就在面板上设置了两个测温点,并埋设好了电子测温探头,其导线伸出面板150mm,对测温点进行编号,每点能观测到中、上、下三个部位。混凝土浇筑完后的4天内,每2小时观测一次,4天后,每隔4小时观测一次。此外,在每次观测时,还要观测大气的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2.4.2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本工程中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就用布放置在防渗面板上部的PVC花管上面,让水从布上留下来,如果晚上温度较低时,则停止流水养护,并在防渗面板上面加以覆盖,整个养护的时间不得小于28天。

3 结论

防渗面板施工的关键技术在于能够较好的控制混凝土开裂,一旦发生裂缝后,修复处理起来就非常麻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充足准备,防止裂缝的产生,真正做到“技术科学、措施得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确保防渗面板的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牛运光.病险水库加固实例[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张文淖.土石坝病害的防渗加固[J].云南水电技术,2009(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东庞矿岩巷快速掘进设备配套及现场施工研究 下一篇:复杂地质条件下穿层钻孔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