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做好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2-06-08 06:29:46

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做好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教学资源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的非智力、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聪明才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多媒体资源等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68-01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资料和辅助设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语文教材是经过不同的专家群体认真仲裁选择并根据教学秩序逻辑性地构建起来的资源综合体。因此,教材本身是已经过筛选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照搬,它需要教师的加工、创造,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教学中强调文本与师生的对话。无论是在教材的使用上,还是在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新课程都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而是要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深层内涵。

2、抓住生活、身边的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爬山、挖野菜、钓鱼、捉蝴蝶、做家务……都是习作的好素材。因此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说一说,写一写,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读书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各种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它们在与社会接触中会获取到各种信息,并会对各种信息做出反馈,从而也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进一步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

3、开发利用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乡镇”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等。农村学校乡土资源丰富,对乡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感情。由于是农村地区,种养业发达,每乡镇各有特色,如茶叶、西瓜、竹等等。根据以上资源,我们的语文课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本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本地的山川地理物产自然环境;本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本地的古建筑及人文景观,本地乡土文化(如戏曲、教育、民间文学)等等,使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4、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科学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为21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契机,也对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摆在初中教师面前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最大效益地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化资源优势为语文实践教学的优势。因此,有目的地挖掘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新世纪基础语文教学提高与发展的突破口。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出现,校内、校外课程界线正在逐渐被打破,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5、充分利用教师这一特殊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典范,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一课,重点在于告诉学生英国南极探险家斯科特和他的队员在归途的覆没,悲剧是伟大的。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对他们的探险精神、科学态度、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英雄行为肃然起敬。这些浓厚的人文素养,课文中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但恰恰是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是必须引导他们很好地去讨论、认识并加以吸纳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它们。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使教科书的缺憾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得以弥补。

总之,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以具体的策略、方法与条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最有效地通过内化生成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资源向生命转化的过程。从结果的意义上讲,有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实现了课程学习的内容目标,提高了学习者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过程的意义上讲,它激发了语文学习的兴趣,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了热爱母语的感情,不断积累并培养起人文内涵。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作用 下一篇:加强课堂评价促进小学英语语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