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08 05:19:57

浅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现代财务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是事业单位管理本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也是事业单位有效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现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事业单位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相互约束、相互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经济活动顺利进行;有利于防止等犯罪行为,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目前我国还没有权威性机构正式制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有效也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所以很多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较高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建立、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没能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可有可无。有的事业单位为了应付检查,虽在形式上设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真正执行。有的事业单位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浅显地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错误地认为做到建章立制就等于建立了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认识不到内部控制是事为业单位业务活动过程中一种动态的监督机制,它涉及到单位所有的业务活动和各个环节。有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是会计一个人的事情,认识不到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业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也应承担其相应的责任。

2、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都是依据国家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该规范虽然在基本方法、原则等方面对事业单位也适用,但是其设计思路主要针对企业,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适应性比较差。很多事业单位没有正式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处理经济事务时,仅凭有关的国家财经法规制度,事务处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办法,但由于制度本身制定得不是很合理、缺少保证制度执行的有效机制等原因,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发挥,造成内部控制失控。有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没能发挥内部控制岗位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作用,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没能有效运用。有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所涉及的范围没有覆盖到所有人员和每个环节,尤其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薄落问题较为突出,资产管理和处置的随意性较大,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1)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督部门在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时,检查范围仅涉及财政资金是否合法使用,一般不检查事业单位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2)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有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机构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形同虚设。有的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内部审计机构,内部监督也就无从谈起。

(3)对事业单位进行工作考核时,大多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主要考核依据,只重视结果,形成重考核、轻内部控制的现象,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上级部门应组织对事业单位领导进行以《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习,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意识到自身应承担的责任,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切实履行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职责,正确认识到单位内部控制活动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发挥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先锋作用,推广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适时对单位全体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培训,增强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单位内部控制是单位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度不健全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开展的根源。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全面、有效、可操作的内部控制实施办法,并随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增强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应性。

(2)根据相互制衡、责权利统一原则,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内部机构和岗位,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根据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将岗位责任细化,明确各岗位的权限范围和相应的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

(3)根据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覆盖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各个环节,对单位业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同时对薄落环节、重要岗位进行重点控制。

3、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贯穿整个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过程的自我调控体系,要使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考核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体制内改进为何难以为继? 下一篇:加多宝,“怕上火”口号再响亮也该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