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时间:2022-06-08 02:20:24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12 年1 月~ 2013年3月我院院前急救中缺氧患者122例使用口咽通气管后的通气情况。结果:院前使用口咽通气管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 0. 05),患者的缺氧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口咽通气管能防止舌后坠,保持有效的呼吸道通畅,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是一种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

【关键词】口咽通气管;院前急救;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37―01

院前急救中,为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及时实施氧疗等措施,有效地开放气道是成功的关键[1]。使用口咽通气管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方法[2]。2012 年1 月~ 2013年3月我院在院前急救中对昏迷、肌张力减弱、舌后坠等缺氧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在提高抢救质量、保持呼吸道畅通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2012 年1 月~ 2013年3月院前急救的患者122例, 其中男79例、女43例; 年龄13 ~ 78 岁;颅脑外伤54 例、脑血管意外32例、呼吸道疾病18例、心脏病5例、中毒8 例、其他5例。患者均有自主呼吸,但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经吸氧指末血氧饱和度低于90%。

1.2 方法:

1.2.1 掌握口咽通气管的适应证 呼吸道梗阻的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便于吸引;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伤;同时有气管插管时,取代牙垫作用。

1.2.2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 选择适当型号的口咽管至关重要,长度(在口外)大约相当于门齿到下颌角,宁大勿小,宜长不宜短。选择一个较长的口咽管比短的安全,因为口咽管太短不能过舌,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太长可达到会厌部接触会厌,引起呕吐。正确的位置应使口咽管远端位于会厌上方。

1.2.3 置管方法 放置口咽通气管前向清醒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清除口腔分泌物;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上呼吸道三轴线( 口、咽、喉) 尽量成一直线,用压舌板压住患者的舌根,必要时用舌钳牵拉住患者的舌头,正向顺势将口咽管插入至舌根后。

1.2.4 测试人工气道是否通畅 以手掌放于通气管外,于呼气期感觉是否有气流呼出,或以少许棉花放于通气管外,观察其在呼吸中的运动幅度,此外还应观察胸壁运动幅度和听诊双肺呼吸音。

1.2.5 固定方法 口咽通气管放置成功后,取胶布A、B 两条,长约20 cm,将A胶布一端固定于右侧面颊部,然后绕口咽通气管1周后,仍固定于右侧颊部;将B胶布用相同方法固定于对侧颊部。

1.2.6 注意事项 (1) 保持管道通畅: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至窒息,(2) 加强呼吸道湿化,避免痰痂形成堵塞口咽通气管。(3) 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4)妥善固定通气管,防止吸入气管内或脱出。(5)置管及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准确。(6)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7)口腔内门前四颗牙具有折断或脱落危险的病人禁用[ 2 ]。

1.3 观察指标 记录放置口咽通气管前与置管成功后5 min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2 结果

结果显示放置口咽通气管后5 min患者呼吸频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上升。使用口咽通气管前及置管后5min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见表1

3 讨论

操作简单、有效、节省体力是院前急救措施追求的标准,通畅的气道是心肺复苏的首要环节[3]。气管内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管理的确切方法,但要求在插管前先用其他方法如面罩等提高肺内O2分压,技术要求高,需要一套完备的器械和专业人员才能完成。为患者施行人工辅助呼吸放置口咽通气管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抢救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时,使用口咽通气管,能在数秒钟内迅速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解除气道梗阻获得有效通气 ,争取了抢救时间;口咽通气管还可以和面罩通气结合使用,抢救者还可通过通气管吹气,为患者施行人工辅助呼吸。在危重患者抢救中,放置口咽通气管可以减少患者口咽及气道黏膜的损伤,并防止舌后坠,有利于护理人员快速吸痰;口咽管管腔内可插入12~16号吸痰管,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提供了路径[4]。口咽通气管末端接近会厌处,咽喉部深处的痰液可吸出,避免了经口、鼻腔吸痰时对粘膜的损伤。将鼻导管插入口咽管给氧,可迅速缓解机体低氧与二氧化碳蓄积[5]。统计资料显示,观察组置管后,呼吸频率下降到每分17~24次/ min,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1%~96%,与对照组置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中,口咽通气管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了抢救速度和质量,节省了急救人员体力,一定程度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抢救过程中患者的口腔黏膜、咽喉软组织的损伤,促进患者舒适。口咽通气管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简便易行、易于掌握、对患者无创伤且费用低廉的优点。在院前急救中,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开展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钟新华,陈华丽,杨雪娟. 昏迷病人舌后坠两种院前急救处理方法的疗效观察[ J ]. 现代临床护理,2005,4(6): 54 55.

[2] 吴红梅,蔡建英. 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J ]. 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2) : 975.

[3] 符燕妹,王 峥,邱秀媚.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J ].山东医药, 2008, 10 (14) : 152.

[4] 李丽琴.口咽通气管在癫痫大发作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0,16 (3) :365.

[5] 费娟英,张利燕,李 玲.口咽通气管―鼻导管声门前给氧在心肺复苏初期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0,9 (3):193.

[6] 李红梅. 咽通气管在危重脑血管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3(3) :45-47.

[7] 单飞花,海 明. 气管插管和口咽通气管在院外急救中应用比较[ J ].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 3 (3) : 188 - 189.

通讯作者:

梁智敏, E-mail:

上一篇:孕三烯酮联合尿促性素、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 下一篇: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