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喉罩吸入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时间:2022-06-08 01:58:24

七氟烷喉罩吸入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分析七氟烷喉罩吸入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来笔者所在医院行短小手术的患儿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则采用七氟烷喉罩吸入复合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比较两组恶心呕吐、喉痉挛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R、MAP波动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短小手术; 七氟烷; 氯胺酮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3-0052-02

doi:10.14033/ki.cfmr.2015.23.026

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隐睾和包皮切除术是临床常见的小儿短小手术。目前多采用氯胺酮分离进行全麻,常有效地用于小儿基础麻醉并可减少术前焦虑,常和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等异常行为的发生有关系,但是存在小儿麻醉耐受能力差、不配合麻醉及呼吸抑制等问题[1]。因此如何科学选择物和麻醉方式是目前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探索方向[2]。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在小儿短小手术中运用了七氟烷喉罩吸入复合麻醉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来笔者所在医院行短小手术的患儿16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手术指征: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2~8岁,体重11~28 kg。排除有认知障碍及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患儿,排除肺疾病及有麻醉手术史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龄(3.65±2.12)岁;平均体重(14.69±4.15)kg,手术类别中腹股沟斜疝38例,鞘膜积液22例,隐睾11例和包皮切除术9例。观察组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71±2.05)岁,平均体重(14.81±4.22)kg,手术类别中腹股沟斜疝41例,鞘膜积液20例,隐睾12例和包皮切除术7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类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肌肉注射氯胺酮5~8 mg/kg和阿托品0.01 mg/kg,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道,用0.5~1.0 mg/kg维持麻醉状态,术中行无创血压、心电监护和面罩吸氧。

观察组:由麻醉师环抱婴儿,将面罩轻叩在患儿口鼻部,调节七氟烷浓度至6%~8%,诱导完成后2 min内完成喉罩置入,连接麻醉机采用2%~3%七氟烷复合50%的O2、50%的N2O行机械通气,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调整呼吸频率,然后建立静脉通道,同样行无创血压和心电监护。手术结束后停止七氟烷和N2O通气。

1.3 观察指标

手术完成后将患儿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记录患儿苏醒期的生命体征,以及恶心呕吐、喉痉挛和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麻醉前、麻醉后和手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组间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儿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

麻醉前后观察组HR、MAP和SpO2均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R、MAP波动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及手术后,观察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MA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9例,发生率23.75%,分别为恶心呕吐14例、苏醒期躁动5例;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35例,发生率43.75%,分别为恶心呕吐22例、苏醒期躁动7例、喉痉挛6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小儿年龄尚小,缺乏对外界突变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即使是短小手术也不得不采取全身麻醉以满足手术完全镇静的需要。氯胺酮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类全麻药,肌肉注射后可迅速进入血液而分布到全身,由于其油水分配系数大,因此能进入脑组织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上行传导,而发挥镇痛、镇静效果,但其对循环系统的兴奋作用和呼吸道刺激作用较为明显[3]。七氟烷因其无刺激气味、血气分配系数低、麻醉起效迅速、停药后苏醒迅速等优点而在小儿麻醉诱导中被广泛使用[4]。吸入复合喉罩能有效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对咽喉部的刺激,避免呼吸和循环障碍的发生,是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常用的手术气道维护方法[5]。因此七氟烷喉罩吸入复合麻醉在临床上也逐渐被推广[6]。

本文比较了两者麻醉效果,结果发现七氟烷喉罩复合麻醉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氯胺酮静脉麻醉,表明七氟烷吸入麻醉能有效降低麻醉和手术风险。另外七氟烷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也小于氯胺酮,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氯胺酮,可见七氟烷喉罩吸入复合麻醉的安全性也优于氯胺酮。

综上所述,七氟烷喉罩吸入复合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氯胺酮,更适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

参考文献

[1]王红旭.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分离麻醉对短小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7):87-88.

[2]张永国,龙明波,何错.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318-319.

[3]李聚禧.两种麻醉方式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临床医学,2012,32(8):67-68.

[4] Sharkey A M,Sharma A.Tetralogy of Fallot: anatomic variants and their impact on surgical management[J].Semin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12,16(2):88-96.

[5] Lim B,Pawar D,Ng O.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vs spontaneous ventilation via ProSealTMlaryngeal mask airway in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ambulatory surger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aediatr Anaesth,2012,22(4):360-364.

[6]李月琴.喉罩下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气管插管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115-116.

(收稿日期:2015-04-25) (编辑:金燕)

上一篇: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