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荷”为美

时间:2022-06-08 12:33:05

下午放学铃声一响,玉林北流市民乐镇南庆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南庆中心小学)六(3)班学生肖诗雯拎起书包便跑出教室,奔向“小荷尖角音乐吧”。看到其他同学还没到,她就“哆来咪发嗦拉西”开嗓练了起来,随后还复习了上节课老师教的歌曲。

自“小荷尖角音乐吧”成立后,肖诗雯每天都重复这样的练习,乐此不疲。“我很喜欢唱歌,可是以前就只能在音乐课上学一下。后来学校成立了音乐吧,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报名。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感到很快乐。”说着,她便唱了起来,“……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歌声清亮婉转。

据南庆中心小学校长胡梅介绍,“小荷尖角音乐吧”成立于2015年6月,是该校“荷花文化”的重要部分。

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导航仪,就像我校的‘荷花文化’,它能让老师更好地自我定位,也能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为规范。”已在南庆中心小学任教二十余年的池上兰老师感慨道。

过去,南庆中心小学虽然也有一些零星的办学理念,但不成体系,教师的工作和发展、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都没有一个整体性、系统性考量。“总之一句话,学校的管理比较缺乏目标性。”池上兰说,“这就导致了老师们工作没有动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下滑。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北流市提出了“一校一特色”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庆中心小学结合当地农户广植荷花、卖藕养家的实际,确定了以“荷花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正是学生所要学习的。而且‘荷’与‘和’同音,也表达了我们建设和美校园的决心。”胡梅校长进一步解释道。

2014年,该校开始构思建设“荷花文化”。当时没有现成的样板可学,而且师资紧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该校首先组建了校内研究小组,成立QQ群,组员们各领任务,上网查阅资料,然后通过小组会议和QQ群进行推敲、研讨、归类、细化。形成初步思路后,胡梅校长又亲自带队外出学习取经,最终确立了“荷花文化”的核心内涵――“以‘荷’为美,明理成人”和“培养像荷花一样洁身自爱的莘莘学子,培养像荷花一样有清正之气的儒雅之师”。

“过程是艰辛的,效果是喜人的。如今,老教师一改过去松懈的工作状态,年轻教师积极参与,都为‘荷花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我感觉整个学校都活起来了。”池上兰说。

“荷花文化”生根发芽

如果说翻地、起垄、播种是“劳体”的过程,那么之后的打理、施肥、养护则是“劳心”的工作。“这不是下几分力就可以有收获的,需要我们花更多心思和精力去设计、落实,才能让‘荷花文化’在我校生根发芽,最终开花结果。”胡梅校长如是说。

确立“荷花文化”的目标和方向后,南庆中心小学开始了落实环节。第一步,该校从校园环境建设入手,修建了荷花文化长廊,介绍荷花的种植、护理知识,荷花的品质和有关荷花的诗词文章,系统地向学生展示“荷花文化”,还开挖了一方荷花池,池内安放假山、放养金鱼,并根据季节种植不同品种的荷花。

记者到该校采访时,池内荷花已经含苞欲放,学生们围在池边,有的给金鱼撒食,有的用小手舀水浇洗荷叶。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荷花是老师带领我们一起种的,你看那几个花骨朵,等它们都开了,一定非常漂亮。”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课程设计、活动开展等一系列内容。为了让“荷花文化”真正落地,南庆中心小学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小组,就“出淤泥而不染――荷花特色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这一问题开展校本课题研究。随后,该校又要求各班利用主题班会,由班主任向学生讲授荷花的种植、养护等知识。当然,课堂并不局限于教室。周末或节假日,该校还会组织学生进农户、下荷塘,亲身体验植荷种藕。

“我们还要求各学科根据学科实际,适当渗透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语文课,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赏析《爱莲说》这类文章,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品质;美术课,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鉴赏荷花画,制作荷花手工作品,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胡梅校长介绍说。

除此之外,举办荷花作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编写《品荷明理》小图册,成立小荷尖角音乐吧、墨韵丹青坊、“荷”谐诗社等学生社团,以及建设班级荷花展示台、开展“荷花星级班级”评比,等等,都是南庆中心小学构建“荷花文化”的重要手段。

“开展‘荷花文化’建设才一年,学校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显而易见的是校园的卫生情况,你看,现在的校园多干净呀,我刚进学校时可不是这样的。”2015年是李方誉进入南庆中心小学任教的第一年,也是该校全面构建“荷花文化”的第一年。这一年里,李方誉参加了构建“荷花文化”的相关工作,感受到了学校的改变。

如今,“荷花文化”就像一颗种子,在南庆中心小学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像荷花一样绽放

2015年秋季学期的一个周末,南庆中心小学五(2)班学生朱金莲跟随老师来到了农户封大爷家里,听封大爷讲种荷的知识。活动结束后,朱金莲在随感文章里动情地写道:“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冰水刺骨,封大爷都会下塘种藕、挖藕,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家人。我被封大爷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以后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努力做一个像封大爷一样勤劳的人。”

“自那以后,我感觉到朱金莲逐渐改变了。由于家庭原因,她以前内向害羞,厌学情绪也比较严重。现在,她不但课上敢于发言了,课后还经常向其他同学请教问题。我们班还有不少像朱金莲一样逐渐改变的学生,他们变得越来越爱学习,越来越有礼貌了。我想这就是‘荷花文化’熏染的结果吧。”朱金莲的班主任苏韵老师说。

家长们也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南庆中心小学五(3)班学生林玮琪的爸爸林乃富告诉记者,自从林玮琪参加了“荷”谐诗社之后,他便爱上了写诗和读书。“以前,吃完晚饭我们就看看电视,然后洗澡睡觉。现在他经常叫我们跟他一起看书,还问我们一些写诗的事情,这个我们哪里懂呢?”林乃富笑着说。

“校园文化建设讲究的是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这是我们构建‘荷花文化’的目的。”胡梅校长说,“2015年,可以说我们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使校园文化建设课题化、系统化。我相信,随着‘荷花文化’的不断完善、发展,我校也会像池里的花骨朵一样,挣破花苞,绚丽绽放。”

(责编 练希雅)

上一篇:我区着力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待遇 下一篇:用爱心播种凭智慧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