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界人士价值观再教育浅析

时间:2022-06-08 12:23:52

宗教界人士价值观再教育浅析

摘 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名族的国家中,宗教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不同的的宗教人士信仰不同其价值观也有区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也不经尽相同,文章通过对三大宗教的价值观的形成及表现的分析,结合当代市场化的利益驱动下对宗教界人士价值观的影响,阐述了宗教界人士价值观再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对宗教人士再教育的相应举措,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宗教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繁荣。

关键词:宗教界人士;价值观;再教育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人类的生活都伴随着宗教的身影。大到国家整治,小到民众的生活都有所涉及。中国这样一个多名族的国家,如何正确的引导宗教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人的价值观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核心精神因素,如何让宗教界人士树立一个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极其重要。

一.宗教价值观的内涵及其表现

宗教界人士判断社会事务时所依据的标准和宗教界人士所拥有的终极信念,是解决在宗教界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内外矛盾的准则。不同的宗教界人士具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价值观,这是根据不同宗教的教义和思想而言的价值观,它主要表现为如何调节个人信仰与社会公共价值之间的作用和关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实际,从三大宗教来分析:

1. 佛教的核心价值

从佛教本身而言,他的目的是让众生脱离苦海,享受快乐的生活。他强调众生皆苦,应当普度众生,可以看出佛教非常重视人的价值,并且不单单是尊重个体还要做到对每个生命的平等相待。佛祖说法利生,意在于众生平等,减少勾心斗角,去让信徒们如何的去戒掉那“贪、嗔、痴、慢、疑、欲、色”等不好的行为。这样一来信徒之间就能更加的和谐向善,不仅有利于佛教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2. 基督教的核心价值

基督教从他的产生背景来分析,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生活的地区。在罗马人的压迫下,民众渴望出现一个能救他们于水火的救世主,因此基督教也就转件的演变了出来。最早的教派信徒多数为贫苦人民和那些受到迫害的受苦阶层。基督教教导人向善,信徒们常去教堂祷告,这种做法是为了洗去入教者的原罪,洗去他们以前所犯的罪恶,以求耶稣的宽恕。可以看出基督教的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归结于民众的精神需求。是为了满足人的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其中主要包括人的精神需求。

3. 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观

伊斯兰教起初是种族单一的宗教,是以《古兰经》为教义,将其中的功课分为了五项,分别为“念、礼、斋、课、朝”。在生活中,信众们必须遵循这五项的要求开展活动。而其中的“礼”和“念 ”是这五功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视为总纲和根本。以此两点来引导和串起整个“五功”体系。“五功”作为一个体系他们相辅相成,更好的代表了伊斯兰教的宗教价值观,同时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与西亚地区发生的暴力和是分不开的。由此造就了他们热爱和平、倡导公正、主张人类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宗教价值观。

综合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价值观的了解,可见他们的本初理念是为了更好的去指导人们去实践,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减轻他们精神上的痛苦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注重人的价值。

二.宗教界人士价值观再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意识具有能能动性,意识影响我们行为,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宗教界人士价值观的形成,也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宗教界人士价值观再教育的可行性

我国自由的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对宗教的发展很有利,对宗教界人士是否接受教育没有干涉。信教可以接受教育,不信教亦可接受教育,在这种宽松的宗教体制下,你可以自由的去信教,国家不会因为你信教就给你打上特殊的标签。作为一位合法的公民你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对宗教界人士进行在教育是可行的。

2.宗教界人士价值观再教育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驱动发展的今天,社会关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使人们的欲望也不断的增多,然而在欲望的驱动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和弯曲和扭转,这种弯曲也在渗透着宗教界人群当中,部分宗教界人士的宗教价值观也在随着利益关系的驱动而走向弯曲,因此对宗教界人士的价值观进行再教育是必要的。

三.宗教界人士价值观再教育的措施

面对新形势下,宗教界人士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如何因势利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那么面对这个新的课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在此笔者一下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1.在高等学府开设进修课程

大学是一个能够容纳百川,汇满天下的包容之所,因此让宗教人士在里面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新思维和新知识。有助于将宗教界人士的学习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使宗教这一特殊的领域能够做到知行统一,在正确的舆论导向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良好的宗教社会教育不仅能够使人的精神境界提高同时也能使宗教人士知识水平增长,因此在高等学府开设进修课程,让更多的宗教界人士到社会大学里面去,并且并且此类大学不局限于社会大学同时包括全日制大学或专业型大学,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同时也可面向世界。然而从近年的宗教人士大学入学教育来看,其入学接受高等教育并不是很理想,表现为报名人数少或者是宗教系下设专业不够细化,导致在高等学府开设宗教进修课程这一方案得不到有效的实行。为此我们应当效仿某些较为先进的方案,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宗教学识,更加有利于对宗教界人士的传统观念的的转型。

2.加强宗教人士爱国主义再教育

对宗教界人士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产生,能够推动信教群众更好的团结社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名族的团结。在我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生活着56个名族,在几千年的文化生活的积淀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民族精神,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荣誉感的体现,宗教界人士作为我国十三亿同胞中的一部分也应该热爱和维护自己的祖国,同时信教群众也要和那些破坏社会和谐的因素做斗争,团结互助一致对外,这样既能增加民族凝聚力,也能使社会更加的繁荣和昌盛。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魂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理论。他指导我们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客观的去分析问题。宗教作为一个心灵的寄托物,我们也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可以保持宗教的神秘感、神圣感,但我们不能够将宗教作为神的化身,不能将其作为一个万能的载体来看。事物是客观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信徒我们要从宗教价值观中去找到那些能够寄托我们心灵的有益的思想结晶,学习那些对自身有价值的积极思想。

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以及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其他的一系列原理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使得宗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力的的前提,也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和国家的稳定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颜佩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视野中的基督教精神》来源: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2010

[2] 马广德《试析回族清真寺“清真”嵌字联对对“清真”文化的阐释》来源:学术期刊 《回族研究》 2006年3期

[3] 李如密《《坛经》中的教学艺术初探――读禅悟教之一》来源:学术期刊《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2月 作者:

[4] 梁向明《论回族学者刘智的伊斯兰教观》来源:学术期刊:《黑龙江民族从刊》2003年5期

[5] 丁文慧《佛教性空思想发展研究》来源: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上一篇:模因论对英语听说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石棉县尔苏藏族原生传统文化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