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源大学生学习情况对比

时间:2022-06-07 11:39:50

不同生源大学生学习情况对比

过去,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就读三校(中专、职校、技校)成了没有前途的代名词。可如今,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广和深入,三校生也可以和普通高中毕业生一样,进入大学继续接受高等教育。2000年5月上海市开始设立“三校生高考”,三校应届毕业生于每年5月,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填报大学志愿,然后参加由市教委专门针对三校生举办的“三校生高考”,各高校根据成绩择优录取。如今上海约有45所高校向三校生敞开大门,每年约有2万名三校生报名参加考试,平均每年录取约1.4万人。三校生在通过3年专科或4年本科学习后,同样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三校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进入高校后学习情况怎样?与普高生有何差异?需要哪方面的帮助?为此笔者对上海高校的三校生和普高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

现状

三校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高于普高生

本次调查的高校是上海的普通大学。在调查中,40.9%的三校生打算毕业后从事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而普高生中,仅有36.7%的学生选择此项。因此,与普高生相比,三校生对目前所学专业的认同度较高。

三校生学习动机的层次更高

调查发现,有34.7%的普高生和53.4%的三校生选择的学习动机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有28.6%的普高生和46.6%的三校生选择学习动机是“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究其原因是部分普高生不是以第一志愿进入大学的,他们自认为不是高考的胜利者,进入大学时,具有较强的失落感、挫折感和自卑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和远大的目标。而大部分三校生在中专、技校和职校中是同批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已经实现了自己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愿望,是带着胜利的喜悦踏进校门的。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对在将来干出一番事业满怀信心。因此,三校生的学习动机层次更高。

普高生和三校生的学习动机均呈功利化

无论三校生还是普高生,学习动机都呈现功利化色彩。有73.9%的三校生和60.2%的普高生承认进入高校的学习动机是为了“获得大学学历文凭”,有超过一半的三校生和普高生承认学习动机是“将来找份好工作”。这与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有关。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化,势必会造成一种“浮躁”的气氛。大部分学生都有这种思想:“将来工作用得着的知识我要好好学,将来用不着的就没必要认真学。”各种“就业宣讲会”同学们趋之若鹜,也不管是否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而“专业知识讲座”却因为与就业无关,少有人问津。这一现象在各高校都很普遍,值得教育决策者们重视。

普高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明显高于三校生

本次调查显示,“对自己的理论学习能力有信心”的三校生仅有18.2%,而普高生中则有50.0%。认为“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强”的三校生有30.7%,而普高生中则有48%。对“学好现在就读的专业感到自信”的三校生也仅有28.4%。由此可见,三校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较低。在人们普遍的观念中,只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考不进高中,进入中专、职校和技校学习。同时三校由于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技术操作人员,因此对数学、英语、语文等基础理论学科的教学也没有高中扎实深厚。这些因素造成了三校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

三校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

调查发现,仅有18.2%的三校生“课余经常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明显低于普高生的51.0%。同时,只有13.6%的三校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而能做到课后复习的三校生也只有29.5%的,与普高生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三校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强。大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老师课堂授课”和“学生课后自学”相结合,而三校生还习惯于“老师讲什么,我们就学什么”的传统学习方式,缺乏自学能力,不会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等强大的资讯平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指导他们制定课外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自主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三校生文化基础差,不适应目前的教学安排

本次调查中,我们还对三校生和普高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显示:高数和英语等需要高中文化基础科目的成绩,三校生明显低于普高生。问卷调查中也发现,仅22.7%的三校生认为目前的教学进度适合自己,17.0%的三校生认为目前的课程难度是适合自己的,均明显低于普高生的比例。

由于中专、技校和职校的教学目标与普通高中不同,三校生侧重的是实践操作能力,相对普高生来说,理论学习相对较少,缺乏系统全面的文化基础教育。于是,当他们进入大学,一旦与普高生接受同样难度、同样进度的文化课时,就普遍觉得力不从心。文化基础差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而学习跟不上进度又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积极性下降则学习没有动力甚至厌学,学习困难重重,如此反复,三校生文化课的成绩就无法提高。

三校生实践技能突出

三校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三校生也具有他们的强项,那就是实践操作技能。调查显示,三校生的工程制图成绩明显高于普高生。这与三校生对实践课程重视程度高分不开。受调查的三校生中有近70%的学生入学前所学专业与现在专业是相关的。调查还显示,52.3%的三校生认为“实践课程对于理解专业知识很有帮助”,明显高于普高生。这说明三校生更重视实践课程对专业知识的辅助作用,这与三校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是分不开的。同时,招收三校生的高校在教学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帮助三校生加快对专业的理解,并发挥三校生的特长。

建议和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针对普高生和三校生学习动机均呈现功利化的现象,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文凭和工作不是读大学的惟一追求,大学生理应树立正确的“三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利益,又以个人的发展和完善去促进社会的发展。

加强三校生的自信心教育,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高尔基曾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当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三校生的文化基础差,与普高生在同一个环境中学习时,自然出现跟不上进度的现象,成绩落后于普高生。要使三校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首先应该对其进行自信心教育。自信心是一个人顺利成长和能够有所作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一个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学校可以为三校生开设心理辅导,学习指导等座谈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上尝试分层教学,开办辅导班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因此三校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必然没有普高生来得扎实。高校在招收三校生后,不妨针对三校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状况、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特点,专门制定有别于普高生的,适应他们自身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比如,把三校生与普高生独立编班,在教学上进行分层教学,而不是给普高生和三校生合并上大课。针对三校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地为其补习基础知识,然后进行高等教育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放慢教学速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知识的接受,缩小三校生和普高生之间的差距。

还可以为三校生专门开办英语、高等数学等个别学科的辅导班,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保证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过渡衔接

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中,语文、数学、外语被称为文化课,却往往可有可无地被置于专业课的陪衬地位。有的学校中,这些文化基础课程的课时严重不足,还常常受到其他方面的干扰与冲击。跨世纪的职业教育,如果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不行的;然而,仅有职业技能而缺乏相关的职业文化素养也是万万不行的。

联合国教科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宣告,“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及个人能终身学习。”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要突破狭隘的职业教育思想,要在文化教学、学习技巧、德育等方面加大力度,做好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过渡衔接。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大量技术型的高层次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保证。普高生在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更适合向知识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而三校生在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心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向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上一篇:职业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 下一篇:国外名校巡礼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