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IPO新军规

时间:2022-06-07 11:19:34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IPO财务核查风暴”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前,证监会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指定30家企业为下一步抽查对象,IPO专项检查由此开始正式进入全面复核阶段。4月9日、10日、11日,新华社三天连发五文,大谈IPO与指数涨跌无关,将IPO何时重启推向舆论高点。

缘何最严?

据了解,拟上市企业在3月底完成自查之后,证监会将组织15个小组奔赴全国进行督察。为了此次检查,证监会专门成立了15个小组,每个组将有近200万元的预算,共计3000万元。“相比证监会2011年度3200万元左右的‘三公’经费,此次IPO核查,可谓投入了重金。”相关分析称。

证监会深圳监管专员办事处顾问宋清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财务核查仅在复核阶段就需要投入上千人力、数千万元资金,再加上自查阶段各中介机构的种种费用,监管层此次高昂的投入,目的就是要查出问题。但是,就目前的结果来看,一些较可疑的项目或者问题并没有被重点检查,顶着压力不撤单而又没被抽中复核的问题企业可以逃过一劫。“这是目前情况下的矛盾和博弈。”宋清辉说。

事实上,纵观中国资本市场近30年的发展,目前股市最大的问题不是源于资金短缺而在于制度缺陷。正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司可以通过财务造假等手段上市;再者,由于股市发行制度的不完善,在新股发行中就会出现高市盈率、高申购资金、高开盘涨幅和低中签率为主要症状的“三高一低”症等诸多问题。

对此,宋清辉认为,此次IPO财务核查,不是仅逼停或暂缓几家造假或存在硬伤的企业上市,也不是通过严格的财务和法律稽核查究投机企业,而是要正本清源,彻底改变A股IPO的财务造假风气,从而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并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

而作为已上市公司,永大集团董秘李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部分企业的确出现了财务数据不实的现象,同时近期整个股市的表现也并不是很好,股民对企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证监会在IPO财务检查上加大力度也是必要和适时的。

“折戟”背后

对于大量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内金融业严格的准入管制,使得民营企业获得的金融服务明显不足。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在此情况下,IPO融资无疑成为这些企业解决生存危机的第一需求。

比如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万福生科事件。万福生科在上市第一步起,就开始虚构财务数据。在IPO招股说明书中,万福生科虚构了自2008年开始的财务数据和营业利润,本来2008~2011年4年内,其实际净利润只有2100万元,根本达不到上市标准,但通过拼凑一系列光鲜亮丽的财务数据,万福生科将4年的净利润夸大至1.81亿元。通过造假手段骗过证监会,进行IPO。对此,宋清辉称,“圈钱”融资的欲望正侵蚀着拟上市公司的神经,这是他们造假上市的动力源泉。

李东也认为,在当前国内现有的经济环境下,大部分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确实感觉到了压力。他指出,银行贷款越来越难,其他融资方式成本又较高,民营企业融资非常困难。

而这也是此次IPO财务核查的重点。在创业板IPO财务核查中,创业板排队企业出现背离行业发展趋势、增长不明显、甚至低于5%的情况,以及财务指标异常、年终突击确认收入、故意压低业绩的情况,被重点关注,并列入初步核查名单。因此,大批并没有造假的企业也因其他问题开始撤单。

而对于这些撤单企业,李东建议,一是可以通过现有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这样既节省时间,也利于资源整合,二可以借壳上市、登陆新三板等。

宋清辉认为,一般而言,拟上市公司如果在财务业绩上未达到上市要求,就将面临中止发行的困境。对于撤单企业,能够二次申报自然最好,如撤回的原因只是暂时性的业绩下滑,还是有机会再次递交申报材料的。如果是证监会审核政策问题,一般会等待政策明朗才有转机;如果企业业绩无法扭转,机会就不大了。“总之,撤单企业二次申报是首选,被并购是次选,最后才是回购。”他说。

坚守IPO建议

在此次IPO财务核查中,企业业绩过硬、财务资料扎实是拟上市公司及排队企业顺利通关的关键。因此,对于拟上市公司及排队企业而言,冲刺IPO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必不可少:一是保证业绩的真实性,二是信息披露要充分。

“从最近的万福生科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通过造假上市可以得逞一时,但企业最终还是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宋清辉说,“证监会近期也多次表态,要对严重违法行为‘零容忍’,并在其权限范围内对诸如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更加严厉的惩处。而此时,风口浪尖上的拟上市公司,最好不要以身试法。”

与此同时,企业上市前与上市后的实际经营过程的微妙变化,对企业本身也有很大触动。上市后企业由私营公司转身成为公众公司,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应增加。企业不应只将上市作为目的,而应将其视为规范自身运营管理的过程,并注意到其后续发展的严格性。

“这些对企业经营者心态的调整要求很高。”李东说,“企业财务要始终为股东负责,其次是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处理问题。如果信息披露出现造假,就是对股东利益的最大伤害。因此,心态的调整就很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抽取的30家企业是以往违规记录较多的中介机构所推荐的企业,其中包括2010年被证监会行政处罚、采取监管措施以及被立案调查的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的项目在即将进行的抽取过程中,将会被优先抽取,占整体抽取比例的一半。而这些机构未被抽取的项目,将与其他项目一同进入下一轮抽取,最终产生抽查名单。对此,宋清辉认为,此次证监会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实际上与市场上中介机构造假以至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有相当大的关系。

因此,Pre-IPO企业在选择中介机构时就应格外小心。对此,宋清辉给出了几条建议:一是企业要判断中介机构是否具有从事证券业务的资格;二是对中介机构的执业能力、执业经验和执业质量进行充分了解,选择具有较强执业能力、熟悉企业所从事行业的中介机构;三是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应该进行良好的合作。

“对中介机构的惩罚力度不够,它们就有动机做假。”宋清辉表示,“目前,证监会已经注意到拟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因此,他们正在对拟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委托聘用关系进行了实质性的革新,企业要格外注意。”

李东则表示,Pre-IPO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应坦诚相待,要做到心态与身份的理解和互换。

上一篇: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日本是唯一希望等 下一篇:股市迎来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