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高效性

时间:2022-06-07 09:37:10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高效性

摘 要:随着高效课堂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性学习等高效的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还有待提高。从课前准备、探究学习、检测反馈、教学反思四个方面阐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课前准备;探究学习;检测反馈;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改革的实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无论是教育专家、学校还是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而进行一系列地尝试。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成为我们共同探讨的焦点。何谓课堂教学高效性?高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效能高、效力大。”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自主合作、课堂探究、检测反思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有效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兴趣上,从被动到主动,从不学到爱学;在情感上,从自卑到自信,从冷漠到激情。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性呢?下面,笔者就谈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全面预设,充分备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的高效性

高效课改下,“课堂的无法预设”导致很多有教龄的教师不去精心准备课堂,而是将课堂实际效益寄于自己的长时间讲解上,

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被动地听讲,盲目地接受。教师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高效、和谐的教学氛围。没有预设的课堂如观花赏月、听曲观戏,教学课件、视频、录音竞相登场,非高效课改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一堂课下来,只见各种活动的热闹,不见课本的有效开发、挖掘和共鸣。

1.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前预习这个环节被大部分语文教师忽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预习题,比如,课文熟读,学生生字词等,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提高课堂环节预设的全面性

首先,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把握住课本的重难点及内涵,更要考虑到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与方法。其次,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接受过程中的困难,商讨高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课堂预设的高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上探究学习要高效

1.教学环节要高效

课堂上环节很多,45分钟内教师必须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达到一个具体的目标。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讨论点,由每个讨论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和成长的“摇篮”。

2.问题的设置要高效

课堂问题的设置既要有实效性,还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难易要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心理学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可能不会感兴趣了。问题的设置不能死板。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数学中所谓的一题多解。

3.教师的语言要有效

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拿鼓励学生来说吧,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足

够了。

三、注重课堂检测反馈的高效性

课堂检测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当堂检测更有效呢?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这样既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其次,课堂检测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梯度。课堂检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可以体现基础知识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第二部分要进行思维性的训练,跳一跳摘苹果,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当堂检测反馈纠正要及时。检测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才是关键。最后,必须让同学改正、整理错误的题,并记在纠错本上,这样有助于巩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四、提高课堂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反思,亦称“教学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无声的“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

1.“如何预设”

每节课结束后,应对教学预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完美之处?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情境创设,并及时修正

教案。

2.“疏漏之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问题设置难度是否适中,课堂气氛活跃与否等等。课后进行必要的反思,客观及时地找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便会越来越和谐完美。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高效的活动,高效才是教学的生命。低效课堂费时多、效果差。学习氛围浓厚、时间分配合理、过程组织严密,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学习。如此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上一篇: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活高中语文课堂 下一篇:联系教学法在人体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