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2-06-07 07:13:37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腰麻,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手术开始时的血压、心率变化,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剖宫产; 麻醉

doi:10.14033/ki.cfmr.2016.35.0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58-03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孕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紧急方法。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控制并不理想,部分地区选择剖宫产的产妇越来越多。良好的麻醉是保证剖宫产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但由于剖宫产手术的特殊性,对麻醉方式和物的要求较高。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要求起效迅速,镇痛作用良好,既要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保证母婴的安全,又要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持续镇痛以减少手术切口和宫缩痛对术后泌乳的影响[1]。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和物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对40例剖宫产患者的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剖宫产的产妇,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均自愿参与研究;(3)无严重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4)ASA Ⅰ~Ⅱ;(5)无手术禁忌证,无麻醉禁忌证;(6)无凝血功能异常;(7)无激素、镇痛药长期使用史;(8)无药物过敏史、无恶心、呕吐史。排除标准:(1)伴有重要器官严重障碍者;(2)有酗酒史,药物依赖史者;(3)活动性肝病、胃肠道疾病;(4)术前48 h内使用过阿片类药物和心血管类药物;(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内分泌疾病;(6)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者或服用与精神疾病相关的药物。将该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6.5±7.2)岁。孕周38~42周,平均(39.5±1.3)周。身高155~175 cm,平均(163.5±12.5)cm。体重40~78 kg,平均(65.2±15.6)kg。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27.8±7.5)岁。孕周38~42周,平均(39.2±1.5)周。身高157~178 cm,平均(162.9±13.2)cm。体重42~82 kg,平均(66.5±16.4)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完善的检查,术前禁食6 h、禁饮3 h,均不给予术前用药,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前开放外周静脉,麻醉阻滞前均给予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300~500 ml。协助产妇取左侧卧位,于常规铺巾消毒后经在L2~3或L3~4椎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当见到脑脊液流出后,观察5 min无全脊麻征象后,于2 min内追加剩余剂量,注意速度均匀。(1)对照组:给予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12 mg进行麻醉;(2)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具体方案为:0.5%罗哌卡因注射液9 mg,5 μg舒芬太尼注射液。在15~30 s注射完成。注药后拔出腰麻针,在同一间隙向头端行硬膜外置管3 cm,然后均改为平卧位,并将右臀垫高;迅速调整手术床角度,两组麻醉平面控制在T6平面以下,根据疼痛及手术肌松的情况追加剂量。术中给予面罩给氧,当收缩压基础值30%时静脉给予麻黄碱与静脉注入阿托品予以纠正[2]。然后进行剖宫产的相关操作。术毕拔管,协助产妇去枕平卧,在恢复室内继续观察,当双下肢肌力完全恢复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开始时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的用量、镇痛持续时间、术后镇痛评分以及肌松效果。其中镇痛评分采用数字模拟评分,评分0~10分,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剧烈。肌松效果分为极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3]。极满意为肌松效果较满意,对手术无干扰;满意为腹肌稍紧但不会对手术造成干扰;不满意度为肌松效果影响了手术,患者不能接受。不良反应:于剖宫产后的1、2 d内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牵拉反射、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观察组手术开始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罗哌卡因用量少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肌松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未见明显的椎管内麻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剖宫产是妇产科重要的手术助产方法,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近年来,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而麻醉环节是剖宫产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剖宫产手术前的麻醉效果于母体和婴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麻醉方式及物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手术的成败及母婴的预后。剖宫产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是既要求完善的痛觉神经阻滞,又要减少运动神经阻滞[4]。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手术的主要麻醉方式,其具有完善的镇痛、肌松效果和可控性,同时物较少通过血脑及胎盘屏障。近年来,随着新型局麻药及阿片类药物的出现和推广,小剂量阿片类药物复合局部蛛网膜下腔给药,不仅可缩短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减少物的用量,而且还能够直接激动脊髓μ受体而产生较强的镇痛效果,弥补相关阻滞不全等硬膜外麻醉的不足[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的剖宫产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快、罗哌卡因的用量少、镇痛时间长、肌松效果M意、术后镇痛效果理想,均优于单纯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μ受体激动剂,与芬太尼相比,更易通过血脑屏障,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时间短,作用维持时间长的特点[6]。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联用能够作用于不同脊髓部位及离子通道,有效避免了传统硬膜外阻滞起效慢和阻滞不全率高的缺点,可延长镇痛维持时间,提升感觉阻滞平面,减少单纯腰麻因用药量大而导致血压波动剧烈的多种弊端,达到增强镇痛的疗效、延长镇痛时间的效果[7]。而且结果还显示,加用舒芬太尼后并未显著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有研究显示,由于加用舒芬太尼减少了罗哌卡因的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8]。综上所述,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剖宫产起效快,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军,许植,韩云志.硬膜外罗哌卡因辅以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88.

[2]王辉,吴永刚,任国玲,等.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3):142-144.

[3]顾沙.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2):297-299.

[4]尚晓宁.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230-1231,1240.

[5]李圣君.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2):93-94.

[6]罗小会,廖琴,孙铭阳,等.0.75%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6):570-572.

[7]付春香.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中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43-44.

[8]刘彦,徐克雷.地佐辛、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增快麻醉起效时间及阵痛疗效的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5):1261-1263.

(收稿日期:2016-08-03)

上一篇:中医推拿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 下一篇:腹主动脉球囊预置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术中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