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导致近视

时间:2022-06-07 04:49:38

生活方式导致近视

【摘 要】 近视眼是一种全球性流行性眼病,其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除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外,高度近视眼还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东亚地区的近视患病率远远高于欧美地区,在欧美国家,成年人患病率一般在12%~28%。在我国,仅青少年患病率就约为27.65%~53.80%不等。不同性别间患病率大致相似[1]。传统的看法是,这一地区的人因遗传变异而易患近视,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巨大的环境作用已超过了遗传的影响,许多现代社会的不良生活方式直接导致近视的发生。近视眼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仅仅依靠医务工作者矫治达不到抑制其蔓延的目的,必须加强相关教育,促使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对近视进行积极预防。

【关键词】 生活方式;视网膜;近视

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近视已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2],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可能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预防和减少其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近视的研究多集中在遗传基因和临床矫治方面,而从普通人群角度出发探讨日常生活方式在近视发病中扮演何种角色的研究在国内和国际上都甚少,本文对其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1 近距离工作

Wensor等[3]发现近视眼的患病率与一些近距离工作的职业有关,如大学教师(OR值为1.63)、文秘人员(OR值为1.89)等。Simensen等[4]随访屈光正常的纺织检验女工(工作距离为30cm)和对照者的屈光改变,发现有90%女工呈近视状态(平均为-2.25D),眼轴长为24.36cm,而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等与对照组无差别,对照组无一例出现近视(平均为+1.19D)。这是由于青少年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较大。长时间的注视近物,使睫状肌和眼外肌(主要是内直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晶状体曲率明显增加,同时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球壁逐渐延伸,眼轴拉长,近视程度逐渐加深[5,6]。近距离工作使眼睛调节增强,使视网膜成像不清,过度使用调节逐渐使眼轴加长,造成近视[3,7]。眼球后部延长仅1/6mm,即可使近视增加0.5个屈光度[8]。

2 电视及视频终端(VDTs)

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使用视频终端工作、学习和娱乐的人数激增,Mutti等[9]综合大量文献资料表明,观看电视或在工作中利用视频终端(VDTs),虽比其他文职人员易于患视疲劳或调节障碍,但除其它混杂因素后并未发现上述两者可引发近视或加重其进展。但是青少年学生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或游戏机,极易造成眼疲劳[10],最终导致近视的发生。欧敏等[11]研究表明,每日看电视或玩游戏超过1小时的青少年学生近视进展率为80.38%,二者显著相关。

3 连续长时间阅读

Wallman等[12]提出,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是一种特殊的形觉剥夺。认为近距离作业时,书面照明度较户外差,书本多为白纸黑字,大多数视网膜细胞反应少,处于抑制状态,只有黄斑中心凹细胞反应敏感。即近距离作业时,只有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部位能获得充分的视觉刺激,而视网膜其它大部份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缺乏足够刺激而细胞活性降低。随时间的延长,眼轴便会增长从而导致近视[13]。彭远光等[14]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由小学―初中―高中,近视的患病率呈递增趋势,主要是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时间延长,特别是近距离作业时间延长,造成了特殊的形觉剥夺所致。

4 户外体育活动过少

狭小的空间居住不利于视觉的发育,动物实验已证明生存在狭小环境的小动物易患近视[15]。另外,Parssinen等[16]证明患近视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参加体育活动较少,而成年后在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体原因不明确。Seet等[10] 研究结果也表明过少的户外活动与近视相关。

5 夜间光照

Quinn等[17]发现晚间开灯睡眠与近视眼的发生密切相关,动物实验表明连续灯光刺激可使眼球变长,其机制尚不明确。但Saw[18]发现相关研究结果不一,未得出此结论。夜间连续灯光刺激能否引起近视还处于争论之中,但是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容易导致近视已是共识。

6 睡眠不足

最近,Rose等[19]又在近视眼病因的研究中发现低度近视的形成与遗传关系并不明显,而与睡眠时间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眼局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去平衡,是近视形成的病理基础。由于睡眠不足,可引起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必然会影响眼局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从而引起眼睫状肌调节功能紊乱,导致近视眼形成。

近年来,尽管专家多次呼吁重视青少年视力保护问题,但近视在我国患病率仍然逐年上升,着实令人担忧。目前对人们生活方式与近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国内和国外进行的研究都甚少。应当作进一步探讨并宣教,使人们对与近视相关性问题了解更多,就有可能自觉采取措施,更好地预防近视。

参考文献

1郑曰忠.近视眼的流行病学. 眼科,2001,10(5):301-303

2惠延年.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1-182

3Wensor M,et al.Arch Ophthalmol,1999,117:658

4Simensen B,et al.Acta Ophthalmol,1994,74:469

5刘家琦.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96-499

6汪芳润.近视眼.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12-214

7Wu S,et al.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9,40:2179

8胡聪.近距离工作与近视.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4):187

9Mutti DO,et al.J Am Optom Assoc,1996,67:521

10Seet B,et al.Br J Ophthalmol,2001,85:521

11欧敏,江力磊,王怡,等.近视进展与相关因素的分析. 洛阳医专学报,1999,17(1):30-31

12Wallman J,et al.Science,1987,237:73-75

13朱小松,刘家琦,陈瑞英,等.实验性近视眼研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3,17(1):91-94

14彭远光,肖立春,甘宇业,等.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因素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15(2):8-10

15Rosner M,et al.Arch Ophthalmol,1987,105:1508

16Parssinen O,et al.Myopia,use of eyes,and living habits among men aged 33-37 years.et al.Acta Ophthalmol,1985,63 (4):395-400

17Quinn GE,et al.Nature,1999,399:113

18Saw SM,et al.A synopsis of the prevalence rates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for myopia.Experiment Ophthalmol,2003,86(5):289-294

19Rose K,et al.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myopia.ExperimentOphthalmol,2001,29(3):116-120

(收稿日期:2007-07-09)

上一篇:飞行员饮酒后缺氧训练1例 下一篇:谈药物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