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目标下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07 04:06:14

“稳增长”目标下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摘 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自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行业一直在尝试推行的重要改革之一,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直难有实质性进展。在“稳增长”的目标下,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和促进货币市场发展,扩大内需、促进投资和调整经济结构,这些举措必会给利率市场化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挑战。金融机构应抓住有利时机,认清风险、小步快进,做好迎接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稳增长;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

作者简介:王愚(1977—),男,江苏人,南京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5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22-02

一、“稳增长”目标提出对经济形势的影响

2012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社会各界对此次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整进行了解读,就影响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来看,“稳增长”目标的提出预示着以下可能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动。

(一)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要改善经济发展持续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状,政府将陆续出台投基建、扩内需、减赋税等系列政策。要投资,单纯依靠“铁公机”的政府主导行为显然已经不合适了,民间资本将处于更加显要的位置被重视起来。增速向民间资本开放一些垄断或国有行业、为民间投资主体提供更有利的融资环境、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将是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的关键。

(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金融政策方面,在控制通货膨胀压力仍不可小觑的前提下,要保证或刺激经济增长,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与财政政策并行,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或适当放宽贷款利率下浮的幅度限制也是有可能的。从国内的部分近期先行经济指标和信贷指标看,再生产环节对于货币的需求呈自发性下降态势,企业中长期贷款和融资规模的需求也快速下降。因此,除减税外,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给予优惠也将成为重要的扶持手段之一。

(三)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民生

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外部需求的“瓶颈”一再显现,我国人力、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也继续受到挑战。无论在怎样的经济形势下,对原有低水平、重复性和“三高”型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最终要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意味着政府不仅会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调节分配、改善结构等方面的作用,而且将继续深化对个人所得税等一系列财税制度的变革。通过对就业、教育、医疗改革、社保体系、住房、文化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完善,最终完成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二、“稳增长”目标提出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稳增长”目标的提出对推进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1.利率市场化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可以看出,“稳增长”的目标正是在经济发展连续下行的条件下提出的,我国财政的连年赤字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等原因,目前国内市场存在普遍的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这就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经验,已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有近一半的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所以目前的经济环境显然不能为利率市场化的大踏步前进提供支撑。

2.利率市场化需要平稳的物价水平

只有在相对平稳的物价水平下,名义利率水平与实际利率相差才会较小,利率市场化的推出不会引起存贷款利率的大幅波动。如果市场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往往会带来存贷款利率的大幅上升。这会加剧银行间的不正当竞争和经营风险,也会对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伤害。而防通胀正是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目标之一,由此可见,需要时刻防止通胀抬头的物价状况。

3.利率市场化需要相对宽松的信贷规模增长空间

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需要一个市场化的信贷规模增长空间以通过信贷规模的调整来消化利率波动对经营利润的影响。而在信贷规模总量控制的政策约束下和提高贷款利率的竞争压力下,商业银行很难保证正常运行的盈利。“稳增长”政策出台后,政府会相继推出一系列降低准备金率、贷款门槛等措施,这对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增长空间无疑是有利的。

(二)“稳增长”目标的提出对推进利率市场化微观主体的影响

1、商业银行改革初现效果

经过多年的准备和部分利率市场化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机构预算硬约束、市场定价能力、风险管控等多个方面已经基本具备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条件。

2.超额准备金利率问题将进一步解决

按照通行的做法,超额准备金一般不支付利息,这使得中国的银行资金更多地在金融部门之间流动而不进入实体经济部门,大大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稳增长”目标提出后,政府必将全力解决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改善居民储蓄的高增长现状,这将极大提高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积极性。

3.利率与汇率的互动管理日益成熟

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汇率和利率的关系更加紧密,由于涉及到国家之间的贸易、资本流动等问题,利率机制上的国际协调更为重要。而我们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成熟的金融危机处置手段也为利率与汇率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支持。

三、通过各类“稳增长”措施实施推动利率市场化稳定有序开展

(一) 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竞争能力,建立行业协会

降息是比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更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推动银行贷款利率下行,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改变其对未来经济趋冷的预期,从而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需求,把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内。自一月份以来,央行连续几次宣布降息,7月份又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和0.31个百分点。这种不对称降息意在刺激投资需求的同时,保护存款人利益、管理好通胀预期,同时能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需求,企业将拥有更强的贷款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上限不调整,体现出管理层的谨慎态度。这种情况下,一是要抓紧拟定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提供利率市场化规范运行的制度保证。在金融机构内部,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健康的分级授权制度;二是充分学习和利用货币政策的变动,提高银行差异化定价和盈利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立行业协会,增强迎接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的抗变能力,探索通过行业协调等方式来避免无序竞争。

上一篇:终端投入怎么就打了水漂 下一篇:云式薪酬:员工激励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