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城市发展速度满意度最高

时间:2022-06-07 03:44:34

拉萨:城市发展速度满意度最高

对拉萨发展推动力最大的“概念”就是青藏铁路

“拉萨”一词来自梵文,意思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由此即可想见这个城市的美妙。拉萨人对自己城市的感觉,不仅仅是满意,简直就是骄傲。特别是近年来,拉萨变得越来越美,建设得越来越好,青藏铁路的通车又给她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在此次幸福指数调查中,拉萨人对于“最近五年的城市发展速度”的评价在31个城市中满意度最高。

大发展在最近十几年

拉萨建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在这里建立了统治全吐蕃的中心。尽管拉萨有雄伟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历史悠久、气势恢宏的建筑,但作为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她的发展历程却连半个世纪都没有,真正的大发展仅仅是近10多年间的事。

上世纪初,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埃德蒙・坎德勒在其《拉萨真面目》中说:“如果人们在走到离拉萨不到三英里的地方,看到了布达拉官的金顶在闪闪发光,然后就掉转头走了,人们还可能会把它想象成为一座着了魔法的城市,一座闪耀着绿松石和金子光芒的城市。但一旦进人这座城市,幻念顿时烟消云散。”

他还写道:“这座城市脏得无法形容,没有下水道,路面也没有铺砌石块。没有一栋房子看上去清洁干净或经常有人打扫。下雨之后,街道就成了一洼洼死水塘,猪狗则跑到这些地方寻找食物渣滓……”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中叶,基本没有任何变化。1951年,拉萨仅有三辆汽车,全都属于达赖喇嘛所有,仅有的工业就是一个火柴厂和一个钉子厂,没有面向公众的学校和医院。

和平解放后,中国政府开始在拉萨修筑公路、开办企业、改造老城。然而限于中国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始终不大,到上世纪80年代,拉萨常住人口仅仅10万人。

拉萨真正的发展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1994年,中央政府召开了第三次“座谈会”,确定了“举全国之力”的对口政策,由此揭开了拉萨大发展的序幕。

如今的拉萨,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原来的西郊成了休闲服务业的中心,本来离城市很远的哲蚌寺、色拉寺附近已经成为人口繁盛的居住区。然而城市的发展并没有抹去拉萨原有的古老特色。

在拉萨的主干道北京东路上,大部分老建筑仍然是坎德勒当年看到的老建筑,但却修饰得干干净净,现代化的生活条件一应俱全。有趣的是,坎德勒当年感到极度恶心的地方,现在聚集了几个在全世界都小有名气的青年旅馆,“老外”们趋之若鹜。

“以前连大贵族都不敢想这样的生活”

拉萨人在过着传统生活的同时,得到了现代的享受。

在拉萨,围绕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转经的人群从来就是一道风景。如今,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诚,但他们的生活却跟祖辈们大不一样。他们住的不再是逼仄肮脏的房子,吃的不再只有糌粑和牛肉,走的不再是坑洼狭小的街道,藏戏和赛马不再是他们唯一的娱乐,即使是严守清规的喇嘛,拿着时尚的手机也不是稀奇的事。 在老城中心八廓街,尽管路面都砌上了平整的水磨石板,古老的藏式宅院却没有因此而拆除,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清理了路上的窝棚,给宅院通E水、电、煤气,打通了下水道,还将其外观粉刷一新。

家住八廓街地区措美林的老阿妈次仁白珍今年78岁了,她仍然住在60年前出嫁时住的房子里,仍然每天去大昭寺转经,重要节日甚至还要磕长头,可是说起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的不同来,她三天三夜都停不下来。

她家的四间房里最多时住了15个人,可现只住了4个人,儿子女儿全都住进独门独院的藏式别墅;她现在不必每天在街上买水,不必买干牛粪生火做饭,不必点冒黑烟的油灯,甚至不必怕上街弄脏新鞋子……“神佛啦!以前连大贵族都不敢想这样的生活!”她说。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群桑今年32岁,他13岁就考上了“内地班”到北京上学,一直上到大学毕业回拉萨工作。“如今内地有的,拉萨都有;拉萨有的,内地不见得有。”他说。

“以前拉萨最苦的是难得吃到蔬菜水果。我记得小时候过藏历年家里摆几个苹果,都是给客人准备的,年后才给小孩子吃。我上学时回家总要带一大箱回来。可现在市场上什么都有,拉萨甚至连蔬菜都完全自给了。”他说。

在拉萨,群桑照样可以像在北京一样,下班后约几个朋友吃饭,想吃什么风味都没有问题;吃过饭他可以去泡酒吧,可以去唱卡拉OK,“音质不比麦乐迪差。”但在北京,他很难去喝甜茶、泡朗玛厅或吃到地道的藏餐。

群桑笑着说:“我的小孩今年7岁,去年带他在北京吃了一次‘必胜客’,回来吵着还要,但拉萨没有这家店。后来我发现大昭寺边上的‘雪域餐厅’比萨饼也不错,带他去吃了才消停下来。”

群桑觉得,在拉萨吃到“必胜客”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

离不开内地支援

自治区区委书记张庆黎曾经对记者说:“的发展离不开中央的关心和全国的支援。如果不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举全国之力支援一个地方,的面貌会比现在落后许多年。”

据了解,的财政自给率只有5%,其余全部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拉萨是最大的城市,城建、公共事业支付的资金远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高,所以尤其如此。

在拉萨,人人都知道布达拉宫的维修工程是中央政府拨了巨款的,最漂亮的大马路是北京和江苏两个对口支援省份整修的。即使是在拉萨郊区的县,最好的建筑都是学校,而这些学校大多都是内地省市援建的,如堆龙丰台小学、墨竹工卡南京希望小学等。这些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个单独的“项目”,它们还为拉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四川人开的饭店、江苏人办的宾馆、浙江人建的“温州商贸城”,以及从内地各个省份赶来的建设大军,也已成为支撑拉萨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目前,对拉萨发展推动力最大的“概念”就是青藏铁路。“铁路带给我们的最大好处,就是对旅游业的促进。拉萨的未来发展跟青藏铁路紧紧联系在一起,而青藏铁路所代表的,正是拉萨同内地的联系。”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孙永说。

上一篇:拉萨:最有人情味的“阳光城” 下一篇:上海:在“万国建筑博览会”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