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看“风景”

时间:2022-06-07 03:30:45

公交车上看“风景”

城市里小车如流,但是乘公交车的人还是比坐小车的多得多。我属于公交族。公交车里,每天上演着喜剧、悲剧、正剧、闹剧、活报剧。或许因为面对陌生人群,所以就省去了掩饰,于是即兴表演、本色表演的人就多了。在现实的公交舞台厢里体验剧情,让你目睹形形的嘴脸让你感受所有人的内心世界让你愉快让你遗憾让你生气让你悲哀……

我的感受塞满了脑子,不得不说了。

我把公交族分成6类型:

硬坐型

北京很大,乘公交车从东北边到西南角,从西北头到东南隅,少说也得两三个小时。坐上了,福气,站着的,晦气。坐着的人,不分年龄大小,心安理得,观外景,打瞌睡,那神态就是要把坐进行到底。有白发老人来了,没看见;售票员喊,年轻人让一让座,没听见。谁爱让谁让去,反正与我无关。屁股磨起了茧也不站起来,这就是硬坐型。咳,心硬。

软坐型

一天多乘几辆公交车,总能碰见在售票员的提示后站起来让座的。这种人,多半是上班族,辛苦一天半天的,想坐下来放松放松。可是,谁叫自己耳聪目明呢,车里人多,不时上来一些老人;马达轰鸣,掩不住那一声求助的诚恳。唔,站起来让座吧。可身体真的疲劳啊,瞧瞧,有没有比自己更年轻的人主动让座?算了,那几个美眉不会让了,那几个帅哥更没门儿,还是自己站起来吧。这事儿,心软总比心硬好。

赖坐型

公交车上几乎都设有老弱病孕残专座,可实在没看见那专座起啥作用。认不认识字的都装作看不见那几个字,尤其是抢座的小青年,更是睁眼瞎。认为售票员喊话请年轻人给老弱病孕残让座时,而站起来的一般都不是那几个座位上的人。因为那几个专座靠窗边,正巧被人群挡住了,为赖坐的人创造了“看不着、听不见”的条件。赖坐型赖坐在老弱病孕残专座上,真得有点“赖功”呐。

护坐型

爷爷奶奶虽然上年纪了,父母阿姨一天工作很辛苦,但他们都认为小孩该坐自己不该坐。小孩子是自家的或者主人家的宝贝蛋,不能让他们磕着碰着,于是爷爷奶奶、父母阿姨宁可背着小孩的书包,提着小孩的食物,上车就为小孩抢座位,然后站在小孩身边跟着汽车摇晃,两眼还紧盯着坐着的宝贝蛋,惟恐周围对他有丝毫不利。这种人是心甘情愿的护坐型。

拒坐型

我好几次在公交车上看见同样一群年轻人,姑娘小伙聚在一起站着,有空位也不坐。他们小声地说着话,满脸阳光。我坐十五站下车,他们晚我一站上车,可见路程也不近。我觉得有些奇怪,他们为什么有座位不坐?有一天我在车上又碰见这群年轻人,就问他们,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人都有惰性,坐着就不愿起来。遇上老弱病孕残,不让嘛心里难受,让了嘛身上难受,不如干脆不坐。年轻人多站站没啥不好。”看他们多心顺。如今,心顺比什么都好。

让座型

社会风气有很大好转,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比过去多了,只是还没有形成主动让座的习惯,使一些人也不好意思接受让座。有一次一个姑娘给一位两鬓斑白的大爷让座,大爷连声说不用不用。姑娘是真心让座,大爷是执意不坐,下一站上来一个小伙,就毫不客气地坐下了。当然,激起了乘客的公愤,最后老大爷还是坐下了。让座型让座,常常得到心灵的回报。那天我给一位老大娘让座,她连说几声谢谢。乘车途中,她不时微笑着用感谢的目光与我交流。我下车了,她还向我挥手。真的,我那一整天心里都美滋滋的,总忘不了那个微笑、那声谢谢,还有那一只股着青筋的挥动的手。

换坐型

有一天,我从南七家乘公交车到石景山,越往前行驶上的人越多。我听见两位中年妇女在对话:“您在哪下呢?”答:“我在石景山下。”“哦,我也是。您坐吧,咱俩换着坐。”那站着的妇女推辞一会儿就坐下了。她俩就亲热地拉起了家常。就这样,她俩过几站换一换,不仅都不累,还做了好事,交了朋友。我在石景山下车后,见她俩下车后互相握着手,依依不舍的情景,很感动的。心想,首都建设精神文明,换坐型该多一些才是。

上一篇:欧美专家教你打破美容清规 下一篇:解决你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