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6-07 02:09:45

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摘 要: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模型是实践中区分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深层次特征群,是构建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升师范生实践能力的理论依据。在此模型基础上,本文以心理学专业为例,构建了一个目标、两项重点、三种形式与四个阶段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课程教学、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学校及院系层面的系统引导)与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强化了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训练,促进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态度的认同、个性特质与个人修养的提升。

关键词:师范生;实践教学;素质模型

一、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思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反映了优秀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所具备的工作动机、人格特质、工作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与技能等素质明显高于普通教师。以优秀教师的素质模型为依据,可以为理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高素质”和“专业化”目标提供良好的切入点,为培养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新思路。

我们曾对全国824名基础教育教师以及303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研究发现,能够区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素质模型是由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个人修养、学生观念、职业态度和个性品质等六个因素构成,如下表所示。研究发现,这一素质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总体工作表现、带课成绩和受学生欢迎程度等方面的绩效指标。

这一模型反映了优秀基础教育教师胜任不同工作角色及成功应对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时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应做到以生为本、爱心施教(学生观念),业务精湛、教学高效(教学技能);在对待职业方面应做到热爱教育、充满活力、潜心从教(职业态度);而在对待自己方面则始终做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个人修养和个性特质),同时掌握渊博学识(专业知识)。

优秀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模型并非六个因子的简单集合,而是彼此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个有机结构。这一结构为构建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教学是对师范生参加工作前所应具备的教师素质的实践演练。已有研究指出,教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将经历新手阶段、过渡阶段和高级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以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将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学会将知识技能高度整合而高效地解决问题为标志。通过实践教学,为未来基础教育教师提供分析问题、将经验迁移到新问题的实践机会,使其将现有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职业态度、学生观念、个人修养等得以检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促进基础教育教师向其职业生涯的高一级阶段发展。

二、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有效、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以优秀教师素质模型为基础,其构建不仅要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发展,还要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感以及入职适应能力。依据这一思路,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我们构建了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种形式与四个阶段所构成。具体而言,一个目标是指通过四学年各教学环节(包括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系统训练师范生,把师范生培养成为可以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两个重点是指师范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侧重职业态度、个人修养、个性品质的长期熏陶;三种形式是指在理论与实验教学基础上,主要采用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自主训练三种实践教学形式相互递进与补充来实现;四个阶段则是通过四个学年系统学习,各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地加强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促进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的衔接,突出学校系统引导与学生自主训练的融合,最终促进师范生的教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为例,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所示。

三、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举措

1. 全程贯通式培养是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针对胜任基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师范生培养目标,对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进行了实践探索。按四个学年分成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每个阶段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并使其与师范生各阶段的技能训练(三字一话、统计测量、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技能)相匹配,从而系统培养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技能。以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培养为例,在第一学年由心理学专业名师开设“爱上心理学专题讲座”、第二、三学年将一线基础教育心理名师“请进来”走进本科课堂分享基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入职适应问题的应对等,为师范生树立优秀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榜样,引导师范生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及做好入职的心理准备,使其切身体会到名师的成长与发展始于当下,使师范生的职业态度、个人修养、个性品质得以持续性熏陶,从而实现两个培养重点。

2. 系统引导与自主训练相结合是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

全程贯通式培养要依托于围绕理论与实验教学开展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这一系统引导和自主训练形式相结合来实现。通过第一学年的“爱上心理学专题讲座”、第二、三学年的基础教育心理名师请进来和学生走出去(基础教育观摩)的教育见习以及第四学年在基础教育进行专业实习这两种学校及院系层面的系统引导形式,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的认识与感悟,使学生明确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同时以心理学教师成长联盟的自主训练形式,贯穿大学四年,充分调动师范生的主体性,为其提供一个自主交流、相互帮带、取长补短、提高心理教师职业能力的自我发展平台。

四、基于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反思

维果茨基认为:“教师教育项目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促进职业认同的发展”。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是师范生在职前教育阶段,接受自己的师范生角色和认可教师职业,并把教师职业内化到自我概念中,形成以教师职业为目标的职业自我概念,表现教师职业行为,对教师职业产生积极的归属感和职业承诺的综合,是师范生能否成长

为优秀教师的核心要素。作为态度的职业认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受到来自个体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实习阶段对教师职业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实习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而且在不断变化。

我们曾对35名师范生10周教学实习前后的教师素质变化情况进行了追踪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通过10周的教学实习,师范生在教学能力和学生观念两项上获得了显著提升,师范生在教学能力(t=3.17, p

参考文献:

[1] Dineke, E. H. & Tigelaar.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compet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J]. Higher Education, 2004, 48.

[2] Pantic, N. & Wubbels, T. Teacher competencies as a basis for teacher education: Views of Serbian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0(26).

[3] Caires, S., & Almeida, L. S. Teaching Practice in InitialTeacherEducation: its impacton stud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Teaching, 2005(31).

[4]Sugrue, C. Student Teachers’ Lay Theories and Teaching Identitie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7(20).

[5]马红宇,唐汉瑛等. 基础教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及其绩效预测力研究[J]. 教育实验与研究, 2012, 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胜任力的教师教育与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BA090066)研究成果]

上一篇:企业参与下的高校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 下一篇: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