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人性的光辉

时间:2022-06-07 12:49:12

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不少女性凭借美丽的外形、鲜明的个性以及时代、地域特色而熠熠生辉,引人注目。这中间,有两位受尽侮辱与迫害的风尘女子更因其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而被读者交口称赞,她们就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塑造的喀秋莎・玛斯洛娃和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玛格丽特・戈蒂埃。把语文选修课程“中外小说戏剧名著精读”推荐的这两部重点作品作对比研读,把这两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女性文学形象作对比研究,我们将会获得很多有意义的发现。

尽管玛斯洛娃、玛格丽特生活在不同国度,尽管《茶花女》比《复活》早问世51年(《茶花女》1848年写成),但两位小说主人公的人生际遇却惊人相似――沦落风尘,饱受侮辱,经历坎坷,身心都受到严重的伤害。

玛斯洛娃出身寒门。母亲是未出嫁的女农奴,每年都生一个孩子,因为妨碍干活,5个孩子先后饿死,玛斯洛娃是这个女农奴的第6个孩子。因为她的女主人动了恻隐之心,自愿做她的教母,玛斯洛娃才避免了与哥哥姐姐一样夭折于襁褓的命运。3岁时,母亲死了,被称为“得救女”的玛斯洛娃随两个老处女主人生活。老处女中的妹妹比较善良,替她打扮,教她念书,打算把她教育成小姐;而老处女中的姐姐则比较凶狠,严加管教,甚至打骂,要把她训练成使女。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玛斯洛娃,身份半是小姐半是婢女。少女时代的玛斯洛娃是一个纯洁、天真、乐观、热情的姑娘,对未来怀着美好的憧憬,“眼睛黑得像野李子一样,脸上快活得放光”。她真诚地爱上了女主人的侄子,年轻的聂赫留道夫公爵。聂赫留道夫占有玛斯洛娃后硬塞给她100卢布,之后便不再过问。凄风苦雨的秋夜,玛斯洛娃赶到车站等候聂赫留道夫乘坐的列车。灯火辉煌的车厢、寻欢作乐的聂赫留道夫与置身黑夜、任由风吹雨打的玛斯洛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意识到两个人之间存在的鸿沟。从这一天开始,玛斯洛娃的精神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个“爱世上所有的人和物,不光爱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而且也爱她吻过的那个乞丐”的纯情少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再也不相信善了”,她觉得人们谈论上帝、谈论善,全是为了欺骗别人,那个她爱着而且知道也爱着她的人,将她玩弄够了,将她的感情粗暴地侮辱了之后,就将她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她深刻地意识到,剥削阶级“人人都只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生活着”。被侮辱与被遗弃的痛苦,使她绝望,她想卧轨自杀。怀孕5个月的她被女主人赶出庄园,流离失所。她给人家做过使女,受过男人的纠缠,屡遭不幸,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小孩被送到育婴堂就死了。她走投无路,坠入青楼。“她遇到的所有的人,凡是妇女,就竭力利用她去获取金钱,凡是男人,从警察局长老头到监狱的看守,无一不把她视为消遣作乐的对象”,她成为社会的牺牲品和有钱人的。妓院生活伤害了她的心灵和肉体,造成了她精神的麻木,她只能借抽烟喝酒来排遣忧愁。她就这样浑浑噩噩在妓院生活了7年。后来她接待的一个商人被毒死了,其钱财被盗,玛斯洛娃被诬陷关进监狱。黑暗的社会、的生活摧毁了玛斯洛娃,使她的心态与人格都严重扭曲,连形象也变了样:“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头巾下显然有意露出几绺卷曲的黑发”,“面色苍白得使人联想起地窖里的马铃薯的幼芽”。饱受,变得轻佻而又羸弱的玛斯洛娃与当初那个热情、开朗的纯情少女形成了多么巨大的对比!

与玛斯洛娃一样,玛格丽特原本也是一个纯洁善良的农家少女,被生活所逼沦为娼妓。巴黎浮华、奢靡、浪荡的生活损害了玛格丽特的精神,使她的内心充满痛苦,也严重伤害了她的身体,她经常咳嗽、咯血。那些一掷千金的富豪丝毫不会关心玛格丽特的健康与心情,只把她当成玩弄、炫耀的对象,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不能供他们寻欢作乐,马上抛弃。玛格丽特悲哀地发现:“我们不再属于自己。我们不再是人,而是物。他们讲自尊心的时候,我们排在前面;要他们尊重的时候,我们却降到末座。”世界上真正关心同情她的,只有一只宠物狗。于是,玛格丽特狂饮滥喝,自暴自弃,试图忘却现实,甚至不打算治好肺病,以图快些结束人生。

通过对玛斯洛娃、玛格丽特屈辱不幸的遭遇、艰难辛酸的心路历程的细致描写,通过对她们前后反差巨大的生活态度、精神面貌的具体展现,作者不仅真实显现了贵族阶层的与罪恶,再现了下层社会妇女的不幸命运,也深刻揭示了19世纪欧洲的阶级矛盾,揭露了悲剧的社会根源。

被侮辱、遭迫害的经历不仅是再现、是揭露,更是对比、是反衬、是批判。玛斯洛娃、玛格丽特身上所闪现的高尚、伟大的人性光辉,所保持的不可摧毁的精神气质,不仅与她们的屈辱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她们所处的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那个肮脏、罪恶的社会也是一种深刻的鞭挞。

纯洁、天真、热情,对未来怀着美好期望的玛斯洛娃,尽管被心爱的人抛弃以致沦为,尽管被黑暗、的社会扭曲了心态与人格,思想变得麻木不仁,但她的内心深处仍保有底层人民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当聂赫留道夫第二次来探监,又以结婚为条件要求玛斯洛娃宽恕,以便赎罪,玛斯洛娃被激怒了,8年来积压在心中的痛苦与仇恨全都爆发了出来,她知道他并不爱自己,娶她只是为了拯救他自己的灵魂。聂赫留道夫的举动激起了她内在的人的尊严,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您在这个世界里拿我玩还不算,又要用我来救您自己,好让您能上天堂!”“您想要跟我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 作为陪审员、自以为是救世主的聂赫留道夫的卑微、虚伪,将身陷囹圄、地位低下的犯人玛斯洛娃的人格尊严映衬得多么绚烂!

更让我们深深钦佩的是玛斯洛娃的高尚与无私。当她又爱上了聂赫留道夫,而且爱得那样深,凡是他要求做的,她都做到了,戒了酒,戒了烟,不再卖弄风情,还到医院里当勤杂工。但是,每次聂赫留道夫提出结婚的要求,玛斯洛娃都一口回绝,因为她知道,聂赫留道夫对她的爱早已熄灭,跟自己结婚,他是不会幸福的,她下定决心不接受他的牺牲。

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个精神觉醒、开始走向新生活的女性。在监狱中与难友们的患难与共,使她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信念。目睹了穷人受虐待,政治犯受迫害,法律的不公正,她开始把自己的不幸与下层劳动大众的痛苦命运联系起来。在革命者的影响之下,她对生活产生了新的兴趣,她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享乐而生活着,她看到了生活的新天地,她真正成了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她的精神“复活”了。

玛格丽特尽管爱过豪华、奢靡的生活,羡慕漂亮的马车、衣衫、钻石,为了维持庞大的开销,不得不同时与三四个贵族来往,但她仍是有所选择的,对于德・N伯爵就坚决拒绝,甚至表现得非常粗暴,不留情面。她“虽然过着放纵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纯真”,巴黎生活燃不起她的热情,反而使她厌倦,因此,她一直想找到自己的爱情归宿。当阿尔芒将深深的同情和真诚的爱情献给她时,她先是坚决拒绝,不愿这个纯洁的年轻人为自己毁了前程,然后,甘于放弃自己早已习惯的豪华生活,处处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钱,与情人同甘共苦,过清贫、宁静的生活,甚至偷偷卖掉自己心爱的马车、披肩、首饰,也不愿让情人去借债。尤其让我们震惊与感佩的是,当面对艰难抉择:是要自己向往已久的幸福,还是答应阿尔芒父亲的自私要求,为情人的前途甚至情人妹妹的婚姻着想,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牺牲自己。为此,她不但要重入火坑,通过酒精麻醉自己的神经,以求早离人世,还要忍受情人因误解而做出的种种过分的人格侮辱,“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别人有多么贪婪,她就有多么无私”。

的确,美好与丑恶、高尚与卑鄙、纯洁与污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与鲜明的对比,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两个饱经磨难的平民女子所展现的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操,在让我们沐浴了人性最灿烂光辉的同时,在让我们的灵魂受到洗礼的同时,也让我们将强烈的愤恨与谴责投向迫害与侮辱她们的那个黑暗的时代,让我们深深思索,追问起产生悲剧的社会根源。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上一篇: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下一篇:情趣.意趣.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