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与“尊重”

时间:2022-05-22 04:45:55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这组的重点是通过4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的艺术,初步知道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能帮助我们摆脱有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还能愉悦我们的身心,丰富我们的生活。其中的《晏子使楚》是一篇著名的历史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晏子出使齐国,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想显摆楚国的威风,却被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故事。这篇课文的语言的巧妙不仅使晏子摆脱了被侮辱的尴尬,还获得了楚王的尊重。通过这次巧妙的语言运用,晏子成了典型的语言运用大师。

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所教的班的学生全是彝族,他们通过近五年的语文学习有着一定的理解能力,也能理解一些比较浅显的汉语,但是对于比较深奥的汉语语言的理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学《杨氏之子》的时候,只有两个学生能知道一点杨氏之子的语言应答巧妙及时,幽默风趣。所以,要理解更难的《晏子使楚》,就只有在设计上很下一番功夫了。

教学目标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会写14各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侮辱”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语言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特色分析

基于教材内容、特点及班上学生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评价,在读中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理清脉络,扫清学习阅读障碍。

1.引入新课(从杨氏之子应答是的迅速幽默引入),揭示课题。学生看大屏幕,出示资料(晏子的生平,当时中国大地上存在好多的国家,当时楚国和齐国的情况)。

2.理清脉络。(1)学生齐读、自由读,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2)边读边想:“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扫清学习障碍。(1)生字、新词:操作电脑,学生读上面的生字、新词。提醒学生“柑橘、盗贼”等字的笔画,弄懂“面不改色、安居乐业、侮辱”等词的词意。(2)多音字:都du(首都)(成都),dou(都有)(都是);大da(大人)(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dai(大夫)——医生。(3)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再回答:“楚王想怎么样?做了几个?成功了没有?”(预设:楚王想侮辱晏子,做了三次侮辱的事,都被晏子一一回击,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4)双语教学:“侮辱”彝话怎么说?(音:批且,字,忽略)。

4.课堂练习。读大屏幕上的字词,抄写生字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晏子语言艺术的高超,初步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分清几个角色:晏子,楚王,武士,旁白。(2)学生分清几个角色的语气:晏子——不卑不亢,应答自如;楚王——趾高气扬,灰溜溜;武士——高声应答,配合楚王;旁白——叙述者。(3)学生分学习小组练习3~5自然段,然后请两个小组做汇报,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2.体会语言艺术,初步理解逻辑推理。(1)男女生分角色读3自然段,同时思考并回答:“第一次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么反击的?”然后教师板书:楚王——让——钻狗洞——(推想)如果钻——狗;晏子——看,说,问——什么国家——(推想)如果钻,那么楚王——狗国——狗王。(2)教师小结:晏子不卑不亢,反击了楚王了第一次侮辱,体现了他的语言艺术高超,是自己免于了被侮辱的尴尬。(3)让3个学生自愿分角色读4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第二次楚王又是怎么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么办的?”然后教师板书:楚王——瞅,没有人(小矮子)——为什么派你(小矮子);晏子——人多——上等人——上等国,下等人——下等国——我不中用——这儿(下等人——下等国,刚好对等)。(4)教师小结:晏子再一次反击了楚王,使楚王只好陪笑了。(5)学生自学“第三次晏子对楚王的反击”,引导学生完成板书:楚王——押囚犯——盗贼,齐国人,没出息;晏子——淮南柑橘大而甜(淮北枳苦而小);齐国人——齐国——安居乐业;齐国人——楚国——盗贼——水土不同(你楚王治国无方,你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6)教师小结:三次侮辱,三次失败,所以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7)双语教学:“尊重”彝话怎么说?(音:儿德莫,字,忽略。)

3.从楚王一次次的失败,晏子一次次的战胜楚王,你认为晏子是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晏子看了看,晏子故意装出为难的样子,晏子故意笑……)(晏子勇敢,机智,语言高超,思维敏捷……)

4.让学生把杨氏之子和晏子做比较。(预设:杨氏之子言语敏捷幽默风趣,晏子言语更高超,是自己免于尴尬,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梳理升华。学生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 )的杨氏之子,( )的晏子。

上一篇:谈导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谈通过构造几何图形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