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07 10:12:23

【摘要】 目的 研究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跟踪观察在我院实施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手术的1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成功的形成了栓塞,经术后随访及血管造影复查,无死亡病例,其中8例患者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 球囊辅助;栓塞;瘤颈重塑形;宽颈动脉瘤;疗效。

颅内宽颈动脉瘤分两种:一、动脉瘤颈宽>4 mm,称为绝对宽颈;二、动脉瘤的颈体比≥1/2,称为相对性宽颈。过去治疗方法为单纯性的利用电解脱弹簧圈(GDC)形成栓塞,手术风险大,且成功率低。随着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的产生,可以辅助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疗效也大大增加[1]。笔者通过研究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进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13例患者的术后疗效,对其临床效果作出评价,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前来本院实施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13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1岁,平均52岁。13例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均为持续性头痛,短暂性意识丧失等,在行血管造影检查后均确诊为颅内宽颈动脉瘤,其中眼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6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基地节动脉瘤1例,椎体动脉瘤2例,脉络前动脉瘤2例。动脉瘤颈体比值均小于2。根据术前HuntHess分级表示:8例患者为I~Ⅱ级,4例患者为Ⅲ级,1例患者为IV级。

12 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确定动脉瘤的颅内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联程度确定手术方案。

将患者全麻,全身肝素化后,通过右侧股动脉插入导管鞘,通过微导丝将微导管引致颈内动脉处,通过术前造影检查的结果,通过导管将球囊至于瘤体动脉内,直至进入动脉瘤体内。充盈球囊使得动脉瘤瘤颈完全被覆盖,然后通过微导管注入GDC进行动脉瘤腔的填塞,直至其成型后将球囊释放。重复以上操作,结合造影检查,直至动脉瘤腔完全栓塞。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5 d,口服阿司匹林3个月[2]。出血急性期,术中常规抗凝的,支架辅助例外。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

2 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对动脉瘤形成了栓塞。有4例患者在术前治疗方案中实施单纯性的GDC填塞,但由于出现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的情况,后改为球囊辅助进行栓塞。所有实施球囊辅助治疗患者中有1例出现GDC从动脉瘤内脱出,10例达到完全致密栓塞,1例因瘤颈宽度异常而未能完全填塞,1例由于经济原因造成了未完全填塞。所有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分支血管堵塞,动脉瘤破裂等情况。

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对侧轻度偏瘫,通过适当的稀释血液、控制血压及抗凝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因术前动脉瘤等级较重,术后出现并发症死亡。其余患者在术后半年至一年的随访,有8例患者无动脉瘤复发,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当今社会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医院神经科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其死亡率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瘤破裂造成脑疝的形成和其并发症,因此早期发现动脉瘤早期处理,阻止其生长是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手段。如今GDC在脑血管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血管内栓塞可以进行微创手术,并发症少,逐渐被医学界所接受,但其在治疗宽颈动脉瘤时有其局限性,由于宽颈动脉瘤的瘤颈较宽,容易造成弹簧圈的脱落,造成邻近血管的堵塞及载瘤动脉栓塞不全,影响其疗效。所以利用球囊辅助瘤颈形成可以有效避免以上情况发生[3,4]。

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栓塞的主要特点为:①可以对宽大的瘤颈形成封堵作用,减少GDC脱落发生的可能性;②可以反复的充气,使得GDC填充的更加紧密,提高栓塞致密程度。③此法为微创型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其特定手术操作方法,需要在一根载瘤动脉内同时进行两根导管的操作,即要求施术者有娴熟的操作技巧。由于其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动脉瘤的破裂,血管痉挛及血栓的形成,所以施术者操作应该既快又准,以免血管壁长时间受压,造成动脉瘤破裂等不必要的情况发生。现将具体缺点总结如下:①动脉瘤破裂,当出现动脉瘤破裂后,需要施术者迅速充盈球囊,利用球囊的充盈闭塞动脉瘤和肝素等药物减少出血,在本院进行的13例患者中,均未出现上述情况。②术中还可能会发生血栓形成及邻近血管交通支堵塞,所以对于球囊的充盈时间不宜过长,如果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应该立即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以免因为血栓影响造成脑缺血等严重后果,使得患者预后效果差。③血管痉挛,由于长时间的压迫血管,对血管壁的刺激较大,由于动脉瘤患者的特殊性更加会引起血管痉挛的发生,所以施术者对血管的压迫时间应该缩短,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在术后近心端动脉内选择性地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等,预防血管痉挛[5,6]。通过半年至一年的术后随访观察,笔者未发现因为手术的其他并发症,但长期结果还需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通过观察本院的13例宽颈动脉瘤患者手术效果,通过施术者的仔细操作,未出现以上几点并发症,总结得出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疗效安全,有效,患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李毅毅,祝刚,晏广,等.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5):2021

[2] 高天,杜世伟,张士永,等.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分析.中国医药,2012,07(9):10951096

[3] Kucukay F.,Okten R.S.,Tekiner A,et al.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endering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comparison with two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and rotational angiography for detecting aneurysms and their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10):27942800

[4] 佟小光,尚延国. 支架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陕西医学杂志,2009(4):462463

[5] 李毅毅,祝刚,晏广,等. 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5):2021.

[6] 寇志平,娄雪磊. 球囊辅助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2011, 31(1): 6869

作者单位:516000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上一篇:12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分析 下一篇:母胎ABO血型不合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