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汤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56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07 09:33:45

调中汤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56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调中汤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脾胃不和型厌食症患儿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以及健胃消食片,观察组给予调中汤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调中汤;脾胃不和;厌食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07-02

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厌食症[1]。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小儿长时间出现食欲不振、饮食不思等[2]。长期的厌食会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缺乏微量元素以及免疫能力下降,严重的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在中医中小儿厌食主要与小儿脾胃不和有关。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虚弱,后天喂养的饮食不当导致脾胃不和。临床上尝试用健胃消食片帮助小儿消食,但效果并不理想,本组研究采用中药调中汤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优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2012年收治的脾胃不和型厌食症患儿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男35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8±0.96岁,平均体重23.12±3.01kg,各组28例患儿。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1988年《中医儿科学》厌食症诊断标准,长期出现食欲不振,食入量与病前相比减少1/3-2/3以上。所有患儿精神状态正常,无其他全身以及消化系统类疾病。临床症状:厌食或拒食,精神状态尚可,面色少华。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小儿健胃消食片,3-4岁每次2片,5-6岁每次3片,日3次。观察组给予调中汤,方药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陈皮6g,枳壳6g,生甘草6g,生山楂8g,焦六曲8g,莱菔子8g,水煎服,早晚各一次,饭后服,7d为一疗程,两组均进行3个疗程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3]痊愈:患儿食欲以及食量正常,所有临床症状均消失;显效:食欲以及食量均明显增长,但还未完全恢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食欲和食量均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食欲和食量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比较使用方差分析χ2检验,P

2 结 果

治疗后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观察组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小儿厌食是儿童常见疾病,小儿的厌食跟多种因素有关。食欲是一种神经活动现象,厌食症的病因一般是由于患有急、慢性疾病或是胃肠道疾病,还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气候因素以及喂养不当有关。小儿脏腑娇嫩,脾胃相对于较虚弱,如果后天喂养不当,或是饮食失节均可对小儿脾胃造成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患儿会出现食欲下降,面色无华,日久怎会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可影响智力的发育。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脾胃不和则不能乳食,致肌瘦、大病,或吐泻后脾胃虚弱,不能传化谷气。”中医中主要认为小儿厌食和脾胃不和有关,其病位在脾胃,治疗原则要调理脾胃。临床上较多给予健胃消食片进行治疗,或是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但是其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本组研究采用调中汤,健脾消食,攻补兼施。此方以四君子汤为主,外加陈皮、枳壳、生山楂、焦六曲、莱菔子进行治疗。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的常用方,并且也是补气健脾的基础方,党参具有补气健脾之功,配上茯苓、白术可健脾燥湿可加强党参功效。四君子汤可调节胃肠分泌,据研究还可调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陈皮、枳壳可行气除痞,对胃肠有调节作用。山楂、神曲、莱菔子具有消食导滞功效,防止患儿食积。全方补气健脾,消食导滞,性味平和无刺激作用,满足患儿长期服用。治疗后观察组痊愈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曾凌云.肥儿合剂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22):49-50.

[2] 延建红.浅谈小儿厌食症[J].黑龙江中医药,2011(02):31-32.

[3] 邵征洋,连俊兰.调中汤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02):146-147.

上一篇:大剂量他汀联合GP2b|3a受体拮抗剂及血栓抽吸导...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