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认定探讨

时间:2022-06-07 08:54:31

合同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认定探讨

【摘要】本文探讨了合同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认为作为特殊的诈骗犯罪,其起刑点高于诈骗罪,“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应高于诈骗罪,并且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应通过具体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避免司法实践中对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认定、量刑档次上产生分歧,造成法律适用的混乱。

【关键词】合同诈骗罪;数额;认定

一、基本案情

2012年2月至7月,犯罪嫌疑人杨某某、谭某在获得湖北靖华雨科技有限公司“靖华雨”牌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授权后,以销售“靖华雨”牌热水器为名,对50名经销商做出各种虚假承诺,待骗取经销商信任后与犯罪嫌疑人杨某某、谭某签订未填写货物单价的购销合同。在经销商将定金、货款支付给犯罪嫌疑人杨某某、谭某后,犯罪嫌疑人杨某某、谭某采取不发货、或发出部分货物后不按照承诺继续履行合同、或在订货单上填写高于事前约定的货物单价,迫使经销商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等方式骗取定金、货款。嗣后,犯罪嫌疑人杨某某、谭某将骗取的货款按比例予以分赃。事后经查明,犯罪嫌疑人谭某实施合同诈骗56笔,骗取金额计人民币1121770元;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实施合同诈骗49笔,诈骗金额计人民币872172元。

二、争议焦点

对于本案的争议和分歧,主要集中于诈骗数额认定上:一种意见认为,依据现有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杨某某、谭某构成合同诈骗罪,并且数额特别巨大,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另一种意见认为目前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界限不清,应该由法院自由裁量,综合本案情况,属于数额巨大,应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案件剖析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实施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可以说,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与量刑档次、幅度密切相关,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量刑,这也是本案中争议的焦点。早在 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第二条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其后1997年对刑法予以修订,新修订的刑法将合同诈骗罪从一般诈骗罪中单列出去,并置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但因为除罪名单列外,1996年的其他相关规定与新刑法在立法精神上并不冲突,且其并没有被废止,其中关于诈骗罪规定的数额认定标准仍然适用于合同诈骗罪,因此司法解释中关于“数额较大、特别巨大、数额特别较大”的规定仍然适用于合同诈骗罪。2011年,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了《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对诈骗罪的认定数额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该规定第11条规定,以前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该规定于2011年4月8日起施行。根据该规定,96年司法解释中关于诈骗罪认定数额标准、档次自行废止,应以2011年新司法解释为准。同时因为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档次的认定是以诈骗罪的数额档次认定的,由此合同诈骗罪认定数额档次也应随着新解释的调整也相应调整。因此,本案中的杨某某、谭某构成合同诈骗罪,且犯罪数额达到“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一点建议

作为特殊的诈骗犯罪,其起刑点高于诈骗罪,“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也应高于诈骗罪,并且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也应通过具体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避免司法实践中对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认定、量刑档次上产生分歧,造成法律适用的混乱。两高应及早出台具体的司法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则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以此促进法律正确实施,维护法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参 考 文 献

[1]田鹏辉.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问题[J].学术交流.2004(1)

[2]张成法.论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数额[J].理论界.2005(5)

上一篇:合格投标人与有效投标人规定数量刍议 下一篇:新民事诉讼法施行中有关检察监督问题的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