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讲的误区,提高社会思品中考复习的效率

时间:2022-06-07 07:38:29

跳出讲的误区,提高社会思品中考复习的效率

“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授知识、组织教学、启迪思维、激感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可以说“讲”是实现师生互动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社会思品中考复习,承担着温习旧知、系统梳理、归纳总结、查漏补缺的重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讲”是否得法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下。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的“讲”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随心所欲”“重复啰嗦”“以讲代学”“面面俱到”等,不仅极大地遏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也严重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使“讲”变得低效甚至无效。那么该如何讲才能使复习更有效呢?下面结合社会思品中考复习来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目标明确,讲之有方

与新授课相比,复习课内容抽象、知识密度大,教学难免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习积极性,不少有经验的教师常会根据内容需要在课堂上讲些趣味小知识,但有的教师对讲的内容缺乏选择,想到什么讲什么,为兴趣而兴趣,致使一些内容偏离教学目标,造成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例如某教师在复习“说明洋务运动的概况并探讨它的影响”这一考点时,信手拈来曾国藩关于教育、为人处事方面的众多故事。虽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由于“无的放矢”, 学生并没有对洋务运动的概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无法对洋务运动的影响进行深入地探讨。显然,这样的教学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也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益。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应为教学目标服务,课堂中教师的讲也不能只为迎合学生的兴趣,或仅凭教师个人的喜好,讲什么、怎么讲都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目标选择内容,只有这样,“讲” 才会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以学促讲,讲之有道

复习中为了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教师总会事先对每个考点进行深入分析,层层剖析,在讲解时力求讲全、讲细、讲深、讲透,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从表面上看,教师是为学生好,但实际上却剥夺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求,将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境地,因而教学效果经常事与愿违。其实,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学生不努力,而是教师的“讲”没有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这一过程。因此,复习中的“讲”不是替代,不是包办,更多时候应体现为一种组织、引导和促进,“讲”必须以“学”为前提,为“学”服务,以学促讲,这样才能讲得恰当、讲得高效。

三、取舍有度,讲之有效

复习中经常有教师抱怨课堂时间不够用,拖堂也是常有之事,细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教师在讲解考点时一味求全求细,不论难易必要亲自讲解,生怕学生自己吃不透、学不全,结果导致教学时间分配不均,教学内容主次不分。例如,在复习“列出秦朝到清王朝更替的时序”这一考点时,有一教师满腔热情地为学生细细讲解了从秦至清的历史,虽然教师讲得唾沫横飞,但课堂却异常沉闷,最后教学任务也来不及完成。而另一教师则先让学生自主复习,再由学生合作释疑,然后在学生容易混淆的几个知识点上指点迷津,最后用朝代更替歌进行小结提升,结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兴趣盎然。比较两位教师的做法,不难发现,复习并不是讲得越多、越细就越好,“讲什么、讲多少”还得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学情出发来取舍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一般来说,学生通过自学能理解的不讲,通过合作探究能基本解决的略讲,对解决不了的可以点拨着讲。总之,只有明白“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才能讲得生动、讲得高效。

四、深活结合,讲之有窍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很多教师心目中复习课就是“炒冷饭”,认为只要冷饭多炒几遍,学生自然就能懂得多、学得深。虽然不少教师也想努力摆脱“炒冷饭”的局面,但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其实复习之难,难就难在“创新”上,因为只有“新”的东西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刺激,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那么,如何才能把旧的知识讲出新意?我总结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内容讲“深”。所谓“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挖掘、适度拓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悟原先没有理解或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样就会再次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二是把内容讲“活”。社会思品是一门时代性、生活气息很强的学科,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现实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教师在复习时能将社会热点、生活实际引入课堂,用知识解读热点,用热点整合知识,那么知识就会“活”起来。例如:在复习“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时,我将当前国际社会的焦点“叙利亚危机”引入课堂,利用这一内容来引导学生分析“威胁世界和平的诸多因素”,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途径。在复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又把学校开展的“循环使用课本”这一活动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挖掘我国的资源现状,明白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意义。事实证明,这样“讲”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更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复习效率有显著作用。

五、形式多样,讲之有味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互动教学,知识的传播、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激发等都是通过交流互动才实现的。长期以来,课堂总是局限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简单交互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课程指出,学生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这一资源,把教学建立在更为广阔的交流背景上。因此,换一种讲课方式,常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在考点复习时,我经常利用学生爱好挑战的特点,鼓励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建构知识体系;在热点复习时,利用学生喜欢议论国家大事的特点,在课前开设“时事讲堂”,让学生充当时事评论员,组织热点讨论;在难点突破时,利用学生喜欢辩论的特点,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就某一疑难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实践证明,与单一的交互方式相比,多形式的交互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更有利于师生间思维的碰撞并产生智慧的火花。

总之,教师必须跳出“讲”的误区,正确把握教学目标,讲得得当,讲得巧妙,这样中考复习才会生动、有效。

上一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