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欣赏教学为契机多元启美

时间:2022-06-07 05:47:57

以欣赏教学为契机多元启美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往往又被许多美术教师所忽视。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心理动因,是创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对美术活动感到愉快与充满好奇,化被动为主动,使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缺乏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它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求知欲。”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在单位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质和量,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如果只依赖课本中少数几幅欣赏作品的话,局限性太大,较单调。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多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增加一些欣赏内容,并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已有的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再由于学生的意志力(尤其低年级)不够稳定、兴趣容易转移,加上如果美术欣赏课只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的兴趣就很难被激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所以我在教学时常采取以下方法:1.课前组织学生参与欣赏作品的收集、挑选和分类活动。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3.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在上一年级《太阳月亮你们好》一课时,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我利用之前收集到的学生作业作为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各种太阳、月亮的变化。这样,学生欣赏的面大了,他们的想象思维就会更开阔,画出的画也会更生动。

二、启发想象,育能启美

艺术作品就像一台发动机,它能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可以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进行创造,使欣赏对象带上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美术实践的“外力”,教学时教师可在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不仅把艺术作品原来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领悟再现出来,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经验对原来的形象进行补充、加工、深化、改造,创造出各具特点的新的艺术形象。在教学小学美术《动物明星》的装饰方法时,利用虎、鱼与鸡在装饰手法上都必须经历变形这一图案装饰方法的一致性和相似点,通过古今各种图案和实物的欣赏和对比,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回忆虎、鱼在简化、添加、装饰的处理方法,从而演变为鸡的装饰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动物装饰的一般方法,即通过对动物原形体的变化(或简化,或添加,或装饰),达到图案装饰的艺术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就能举一反三地学到新知识。

三、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美育可以使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洁的精神源泉。”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教材中大量图片(尤其是绘画、雕塑)无不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审美情感,发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优势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以此来积累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陶冶情操、启迪心灵,从而塑造出健全的人格。

四、多元评价,怡情启美

美国教育家帕内斯在《培养创造行为》中指出:“没有综合评价和改造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也就不会有创造力。”当学生渐渐领悟到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及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后,他们对作品必然会产生自己的态度。教师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教学时可以通过:(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4)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为什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触;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等,从而深化学生对画的感受和理解。

五、电化教学,提境启美

当代美学研究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以提升。”现代美术欣赏教学是通过对美术名作的欣赏,使学生审美体验进入自律状态,学会掌握欣赏的方法、要领及规律,从而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对美丑的分辨力,增强对艺术美的感受力、理解力。 以往“挂图式”的美术教学欣赏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课本上的图例小又不是很清楚,让学生欣赏也有一定的困难。此时,多媒体教学器材进入课堂教学,为美术欣赏课开拓了新的天地。利用高精度的投影仪,教师只要提供图片(甚至小得如一张邮票)就可投影在一米十见方的电动屏幕上,全班同学都可以愉快的欣赏。更有意思的是,教师带领学生畅游互联网,小小的电脑屏幕经过投影放大,就是在容纳两百人的大教室当中最后一排的同学也可以清楚地浏览,并可以播放动态视频和各种相关音效,使得美术欣赏成为一种美好的享受,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一课的教学伊始,教师在多媒体控制台上电脑的网址栏中输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址,进入网站,这时互联网的信息被投影到电子屏幕上,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同来参观这个优秀的网站了。教师再根据课程的导入方式来选择不同的栏目。学生被这种全新的美术欣赏课深深吸引,网页中提供了不同年代青铜器精品的清晰图片,且每一张图片都有详细的文学介绍(包括大小、年代、形体、出土和审美价值),让学生对中国的青铜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网站中提供的文物无论在数量、品种、花色等方面都是无以伦比的,可以让学生大开眼界。通过网络,学生有机会接触丰富的信息,认识和理解本民族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的特色及文化意蕴,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有利于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学生在美育中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美术教育者应该重视欣赏课教学,通过美术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和视觉分析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双会看形式美的眼睛,而且还拥有能够领会文化内涵的心灵。学生会以开阔的视野,认识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存在,并会以珍视的态度,正确地看待人类文明遗产。

上一篇:精心设计作业,全面发展个性 下一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