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管理成为重要生产力

时间:2022-06-07 02:51:14

让科学管理成为重要生产力

当金融危机的阴霾渐渐散去,中国的经济强国之路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创新之路,成为国内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有着多年管理经验的于燮康,对此深有体会。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于燮康正是这句话的实践者。他投身半导体行业四十余载,用渊博的知识、开拓的视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在管理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现在的他不仅担任着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这一重要职务,还担任着多达三十余项社会职务。于燮康沉浸在繁忙的工作中,而他认真、努力的执著精神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最佳的诠释。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半导体事业,于燮康刻苦钻研国家的产业政策,四处奔波,积极为半导体产业政策的制订献计献策。这份执著和奉献的精神,让他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一系列非凡的成就。

科学管理是一门艺术

辉煌成就的背后,是默默的付出。于燮康在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用锐意进取的精神,完成了每一次人生的华丽转身。他用兢兢业业的工作,为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8年,于燮康投身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这块热土上,在过去的四十余年时间里,他从组织集成电路产供销一条龙管理,到落实集成电路安全生产;从创立集成电路营销新体制,到开拓集成电路新业务市场;在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上,于燮康认真坚定地走好每一步,他的一生与微电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锤炼加工,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为尽早让我国已建成的“六五工程-双极集成电路生产线”尽早产生效益于燮康充分发挥管理者的领导才能,成功地将管理学理论结合企业实际,转变领导班子观念,及时调整了组织架构,摆正质量与标准的关系,改变僵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强化团队在开发、生产、销售各环节的作用,发挥经济责任考核的导向作用。这种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他任职仅一年的时间里,双极集成电路产量首次突破设计量,产出超设计能力13.4%,总厂利润占集团公司的85%以上,产量和盈利连续五年在国内同行中保持相对优势,受到电子工业部的通令嘉奖。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挑战,身为管理者的于燮康也是如此。2003年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一年,他就任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理念、新的同事和新的业务以及不尽相同的管理理念,如何走出艰难的第一步成为于燮康面临的最大的难题。那时的于燮康用从容的心态面对困难,他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公司员工的智慧,让他们在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上身心愉悦地来工作,在和睦的企业文化氛围中,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多年的管理工作,让于燮康深谙企业管理之道。在他看来,责任是领导者实施领导的起点,也是领导力得以施展的基石。要勇于负责,把责任铺满心扉,用心血浇铸,全力以赴,勇往直前,才能体现出完美的执行力。管理也是生产力,不要重技术轻管理,不要重业务轻管理;管理、技术、业务须齐头并进。同时,管理也是一门艺术,适合才是管理的真谛所在,每个管理者都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于燮康看来,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调节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让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于燮康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在管理上总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适时对工作进行总结。在他看来,管理的方法和理论要与时展相和谐,管理者要及时调整企业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管理的有效性,让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需求导向是企业创新战略的基石

作为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于燮康对工作一直认真负责。他经常回顾、总结企业的发展历程,敏锐地进行分析判断,认为,企业欲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顾客的需求,产品结构要根据市场进行战略性调整。

实践出真知,多年的管理经验,让于燮康对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往往能够快速及地时发现并解决。早在几年前,当于燮康意识到国内经济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时,便果断地采取适当控制投资规模、降低负债率、降本节支等应对措施;同时,确立了“苦练内功求生存,科技创新求发展”的两大思路。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将主抓精细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加大销售力度等作为工作重点。这些苦练“内功”的工作,为企业赢得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于燮康灵活的思维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与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围绕“新”字做文章,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并提出了三个发展方向:一是积极培育和发展高科技产品。公司将投资的重点转移到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世界前沿的系统集成封装等封装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全力以赴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出有竞争力、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改变经营模式,从规模扩张型和投资拉动型向研发带动和品牌经营型转化。改变单一的专业化代工模式利用新技术延伸产业链发展,为品牌经营创造条件。 三是整合技术资源,按照“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发平台”的思路,在研发能力上寻求突破口。为加快推进中国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设立了“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长电科技为主体,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成立了国家工程实验室。而且,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也已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作为科技公司的副董事长,于燮康对高端产品的追求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在他看来,有些技术是现阶段企业无法消化的,会为企业带来产业化进程拉长、产品成本高、质量不稳等不良影响。

于燮康认为,凡事要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任何“”的模式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应改追赶战略为创新战略。通过稳扎稳打的方式,最终赶上甚至超过国际水平。

组织创新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创新成为企业生存的根本。作为一名管理者,于燮康尤为注重管理方面的创新。他认为,管理创新要从机制、理念、组织方式、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做好这些方面的创新,对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营造品牌影响力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在于燮康看来,管理是生产力,有创新才有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最大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于燮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9年,无论是对于燮康还是对公司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他们接受了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的“关键封测设备、材料应用工程项目”。这是一个共同合作的项目,它以长电科技为主体,和通富微电共为责任单位,由24家单位分别承担41个课题的研究并使其产业化,以实现关键封装测试设备与材料的国产化,满足国内封测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以摆脱关键封测设备和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作为封测应用工程项目总体组责任专家小组的召集人,于燮康深感责任重大。在国家科技部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组建了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09年12月30日在京成立,成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第一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以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关键封测设备及材料应用工程项目”、“封测工艺先导性及产业化项目”、“先进封装装备及材料项目”等共计9个项目,约80余个课题,为技术驱动平台和纽带,依托封测产业链各骨干单位的人才、技术和市场资源,形成我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关键技术与重大科技产品创新的强大推动力。经国家科技部审核,2010年6月1日被科技部正式确定为开展试点工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各个承担单位的通力合作,不断研发,目前已取得了重大的标志性成果,攻克了10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申请了12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7项,部分技术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

封测联盟是重大专项实施中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的第一家,也是在重大专项中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一个良好开端,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与发展。于燮康等人运用组织方式对项目进行运作,这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更有效地加强了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开创了管理创新的先河。

企业创新管理的真正魅力

谈起企业管理的魅力,于燮康认为,企业管理的魅力在于管理的系统性、整合性、持久性与科学性。生产力诸要素无一不依赖于管理,并依靠管理融为一体而发挥作用的。于燮康深知,企业管理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它虽然没有任何具象的外在形态,却是一个企业综合软实力的体现。高效高质的管理可以让企业从容面对任何不利因素;反之,则会让企业丧失核心力,从而失去发展方向。对管理,于燮康的态度一向是慎之又慎。

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对企业的管理,更强调对人的管理。针对这一点,于燮康做了很多工作,他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感染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这就是他的团队发展意识。他将团队的成功、团队的荣誉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一点始终贯穿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

对于燮康而言,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不但要关注本企业的发展,还要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要对企业管理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企业的管理历程,认为,现在,很多企业逐步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独特风格,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我国企业管理与建立现代管理体制和企业发展需要相比,与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水平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但多数企业已看到这样的不足,并不断改进,中国企业界的管理者也在与时俱进,正在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家长式管理向人性化管理、从感性管理向理性管理、从官本位管理向科学开明管理的方向转变,使企业运营能够以规范、制度、流程以及方法、步骤来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让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面对多变的市场因素,于燮康用认真敬业、科学严谨的态度,探索企业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创新等诸多层面的相互推动和影响,从入手出发引发深入思考,为企业的发展倾尽毕生心血,在管理层面,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科技创新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形... 下一篇:C919中国大飞机再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