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中国大飞机再引热议

时间:2022-09-27 11:11:15

C919中国大飞机再引热议

3月8日,中国国产大飞机C9型客机的1:1展示样机亮相“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争相登机,关于中国大飞机工程的话题再次掀起热议。该客机是我国拥有自立常识产权的中短程商用干线飞机,今朝已经进进工程成长阶段,预计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完成适航取证并投放市场。这不仅使国人为之振奋,国外舆论也为之侧目。

论证曲折

中国大型客机工程即通常所说的“大飞机”,是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C9飞机研制工作分为五个阶段:立项论证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和制造阶段,试用、审批生产阶段。

中国的大飞机工程在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论证之后,于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大飞机工程的正式“起航”。当时各界对大飞机的发展之程充满担忧,然而现在看来其之后的发展速度是显而易见的。

经过反复论证,2009年9月我国大型客机C919已经初步定型,在成都正式开工制造。工程样机是飞机设计中总体、结构和系统各专业先进设计理念的检验平台,也是改进飞机设计的试验平台,被视为大飞机一次性成功的一个关键项目。

2010年,我国大飞机研制初步设计已经完成,研制进入第四个阶段即详细设计和制造阶段。6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以及美国柯林斯公司26日共同签署C9型客机通信和导航系统合作意向书;7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与中航工业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署了起落架系统合作意向书,同时还与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长沙鑫航机轮刹车有限公司、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签署机轮、轮胎以及刹车系统合作意向书;8月,中航工业洪都集团大飞机装备车间在江西南昌举行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机身等直段开铆仪式,标志C9飞机机身部件进入制造阶段;11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珠海航展与国航、东航、南航、海航等6家中外企业,签署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919客机启动用户协议,中国商飞公司获得100架C9型客机启动订单。这标志着国产C9型客机已经确认了首批客户和订单;12月,中航工业西飞公司向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交付了C9型客机中央翼、襟翼及运动机构部段,这标志着我国C9型客机复材部段研制取得重要进展。

市场广阔,志在必得

中国目前在空客2010年的订单中占22%的比重,在波音2010年的订单中占15%的份额。未来4年里,中国的航空公司所拥有的客机数量可能会翻一番,达到5000架。2010年11月1日,波音公司宣布中国买家未来20年里将采购该公司总额达4800亿美元的客机。位于悉尼的市场研究机构亚太航空中心(Centre for Asia-Pacific Aviation)执行主席彼得・哈比森(Peter Harbison)表示:“中国对客机的需求极为庞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国产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5日告诉新华社记者,2011年,国产大飞机C919将迎来新订单,目前已有100架的订单,未来20年总销量将达2000架。

吴光辉说,根据国人生活水平、出行方式等因素的测算,中国未来对C919这一级别的飞机需求量有2300-2700架,全球对这一级别飞机的需求量将达2万多架。

他预计,未来20年C919的总销量将达2000架,将占据国内一半以上的市场,国外占领一部分。“国内包括三大航空公司、中小航空公司以及飞行员,都希望早日使用、驾驶中国自主产权的飞机”。

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已从3家中国航空公司和两家客机租赁公司获得了90架C919客机的订单,而这些订货公司都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即便中国飞机制造业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国内市场上,中国航空公司的增长速度也足以确保中国商飞公司及其西方供货商能获得大量业务。

要是中国能向中国以外地区出售大飞机的话,对中国客机制造商及其外国合作伙伴来说将是锦上添花。“中国客机制造商的出现将使波音和空客的市场份额有所降低,”亚太航空中心执行主席哈比森说道,“但中国不会一夜间就对国际航空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三足鼎立”,外媒侧目

目前,世界干线飞机制造市场由空客和波音两大巨头瓜分。C-919的横空出世,让一些外国媒体对一直由西方所垄断的民用航空市场多了几分担忧。

“C-919可以搭载至多180名乘客,足以与空客A320和波音737相抗衡。”日前,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争当世界航空业主角”的报道。文章说,中国计划凭借C-919喷气客机,打破商用客机市场上空客和波音“双雄称霸”的局面,同时以数百架飞机订单令法国、德国和美国的生产线保持忙碌。

日本《朝日新闻》此前刊发的一篇报道称,中国开发大飞机,使得民航客机依赖于欧美厂商的现状发生重大转变。中国民航业从此具备了挑战A(空客Airbus)与B(波音Boeing)的“利器”。

不过也有西方媒体对中国大飞机冷嘲热讽。英国《飞行国际》杂志就认为,C-919没那么容易获得中国市场以外的国际订单。一来,西方供应商为了在这款飞机上获利,最后可能被迫转让技术;二来,为应对新的竞争者,波音公司正准备研制新一代的窄体客机,以巩固其目前的市场份额。C-919未来要面对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挑战美欧,路途漫长

对于外界将中国大飞机捧上天的说法,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的态度则比较谨慎。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指出,短时间内,中国的大飞机和波音、空客的飞机还不能同日而语。这两家航空巨头的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市场认知度极高,而中国的大飞机“初来乍到”要想获得广泛的认可,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亚洲航空航天论坛主席马丁・克雷格斯认为,中国要在民航飞机制造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不但要面对空客和波音这两大强劲对手,同时亦要回应来自俄罗斯和日本等国的“后起之秀”的挑战。譬如,俄罗斯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也在加紧研制自产的中程干线客机,这款型号为MC-21的客机,座位数在150-210之间,其市场定位和中国的C-919相似,首次试飞和交付时间也是在2014年和2016年。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大飞机进军海外市场,除了技术过硬外,还需要具备海外销售的团队和管理能力。空客和波音这两大巨头,凭借良好的产品和成熟的服务,已经赢得了市场和口碑。他们各自都有一套“人无我有”的营销策略。因此,中国大飞机要想展翅翱翔,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相关链接

关于C919

国产大飞机C919,最大载客量190座。标准航程4075公里,增大航程5555公里,经济寿命9万飞行小时。C919飞机2009年开始研制,计划2014年底首飞,2016年交付用户。C919客机将为8到10年后的民航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中短程商用运输机。以中国市场为主要供应方向,同时兼顾国外市场。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欧洲4国和俄罗斯制造这种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而占领国际市场的只有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20多年来,中国的大型飞机完全依赖外国进口。

大飞机和小飞机的标准是什么?

大飞机和小飞机的区别主要是指它的吨位,通常15吨以上是大型飞机,7吨-15吨之间是中型飞机,3吨-7吨以下是小型飞机,3吨以下是轻型飞机。至于装载人数不能作为界定飞机大小的指标。

大飞机供应链构成须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产和网络的结构

决定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及相关的合作伙伴等基本决策。采购主要考虑价格,因此只需考虑直接成本。一般来说,一架大型民用飞机大概需要400万到500万个零部件。就中国大飞机制造商一家来完成如此庞大的零部件设计生产是不现实的,对于中国大飞机制造项目我们必须适时地将各个零件的生产外包出去,需求多家供应商。但是一旦选择多家供应商后必然会加大控制零部件的难度,增加交易成本。所以我们在选择时应该尽量全面地看问题。同时在选择供应商时我们不仅仅是看到该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成本,同时也应该关注该供应商的运输成本,信息化成本等等,交易成本的内容,对于中国比较其他国家来说应更好地利用优势,利用我国中小企业众多,生产成本低廉,运输成本低等优势大力搞好供应链管理,同时也利用我国大企业众多。

第二阶段:供应链中的产品设计

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有不同的要求,有些产品和服务要求相关公司在设计阶段就进行紧密的合作。而同时公司之间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品及产品的特性,因此,初次建立合作时的交易成本将在总成本中占大头。供应商的能力较低,交易成本就越高,因为通常需要频繁地同这类供应商签订严格的合同。大飞机制造中对于各个供应商的联系并不是一致的,应该分清主次轻重,对于大飞机较重要的供应商我们应该尽量直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交流,形成在该项目下目标一致化。需要通过采购商和供应商的紧密合作来缩减整个供应网络的成本。对于产品本身而言,应该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实现跨企业成本改进。

将成本管理的关注对象从原材料成本扩展到整个价值链中寻找成本缩减机会。大飞机制造企业应该从产品开发初期就开始介入,同时负责协调次级供应商。全方面服务供应商负责开发和复杂的模块,零件和系统。只有这样大飞机制造商才能更好地把握那些能够显著影响成本的机会。

第三阶段:产品网络的形成

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必须能显著地降低公司之间数据交换的运作成本,这样才会影响到交易成本和作业成本。让产品的到货、存储、用料情况一体化,通过电脑网络联系起来。

进行成本管理必须要专业化,形成一个专业全面的成本管理团队,如大飞机制造商中有采购经理,商品采购员,成本预算员,设计工程师,生产流程工程师,供应商技术人员,客户服务代表。而一级供应商中有销售经理,设计工程师,财务代表,生产流程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和采购员等。其中全面成本管理团队的成员资格只是各位成员日常工作以外的一项额外任务。但是各成员必须出席团队会议。该团队只有在目标实现计划完成时或者双方达成协议时宣告解散。双方公司都有责任实施目标并监控目标的实现状况。

第四阶段:供应链的流程优化

主要强调成本缩减措施,通常是缩减直接成本和作业成本。分析供应链整体的生产流程和库存点有助于找到供应链的薄弱环节。随着4个阶段的发展,随着供应链活动操作性的提高,成本一步步地从交易成本转向作业成本和直接成本。

同时3个成本层次的相对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源: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御虎国防科普知识网站)

上一篇:让科学管理成为重要生产力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拿证铺路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