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2-06-07 02:15:27

财经类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税法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税法对纳税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针对税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建设改革的对策及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税法;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我国高职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高职校就要建立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制建设也日趋完善,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税法体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普及税收理论,培养公民良好的纳税意识,对于税收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经济的繁荣富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税法课程不仅是财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乃至整个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对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探讨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的教材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脱节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税法教材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注册会计师教材。由于理论性过强,内容又很繁杂,同时纳税申报表的编写方法又忽略不计,导致内容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而且很多学生只会计算各个税种的应纳税额,不会进行纳税申报等实务性操作。

(二)税法课程的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割裂,导致实训教学有名无实

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课程安排上实训教学大都安排在理论授课之后,没有将模拟实训与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贯穿于其中,实训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第二,实训软件中所使用的资料缺乏可操作性,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现行税法体制修订的速度非常之快,而实训软件更新的速度远落后于现行税法的变化,这就影响了实训的教学效果;第三,在实训教学模块中又过分强调了应纳税额的计算,忽视了会计凭证的审核、监督以及税务筹划能力的培训。

(三)教学方法僵化死板

通过调查河南十余所高职院校得出结论:目前,部分高职财经类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中,采取的是大致相同的教学模式: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授课地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等。因此,造成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手段落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就无法提高。

(四)考核方式单一,有待进一步改进

税法课程在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中一般都属于考试课程,期末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由于税法课程知识点更新比较快,加之税法的实际操作性又很强,所以单凭期末“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很难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建设改革的对策

(一)加快税法教材的一体化建设

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依据来源于所选用的教材,而学生学习的直接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因此,税法教材的编写既要体现该学科内容的系统和完整性,又要体现启发联想式教学方法的层次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引发学习兴趣的前导阶段;融入学习内容的感知阶段;理解知识的深化阶段;巩固知识并加以熟练运用的升华阶段。那么好的教材也应当遵循这个规律来编排内容。如在每章内容开篇设置导入案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本章内容;在重要的知识模块可结合实际设置思考专栏,推进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每一章节结束后,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也应遵循由浅入深的渐进思路设置,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演练,在大脑中构筑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体例编排上也可增加一些幽默风趣的内容,为枯燥的税法教学增添一些趣味。

(二)把握最新的税收法律动向

税法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和政策性,国家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社会目的,会不断地根据新的经济形势制定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原有的税收法律、规章等随之作废。这就要求从事税法教学的一线教师,应经常登陆中国税务总局的网站,关注最前沿的税收政策,并订阅《税务研究》、《中国税务报》等期刊,随时收集各种有关税收法律的信息,不断更新税法教案和税法课件,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如在增值税法章节的讲解中,关于增值税类型的转型等内容就先于税法教材及时地给学生讲授。

(三)塑造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较强的科研能力等。结合高职教育、税法课程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仅爱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更应该爱那些没有进取心、基础薄弱、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怎样用爱和责任心去改变他们,这才是优秀教师的魅力所在;

2.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具备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能力的“技能型”教师。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应该使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税法课程也一样,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熟悉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精通各大税种的税额计算并具备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带领学生进入到税务筹划的较高境界,这样的税务专业教师,能使学生学到终身受益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一)一对一教学法-以人为本

在税法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我把握的原则是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该是引导者、指导者。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认识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师生生命成长的一段历程,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崭新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个体,根据税法课程的特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认真思考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策略,围绕教学目标去研讨教材、研读学生,确定适合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科学感悟、能力发展。

(二)实践教学法-学习致用

税法作为一门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只学理论不做习题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可搜集最新CPA、CTA考试实战习题,每一个独立的税种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一些案例题,达到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只学不练,只听不练,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县级地税部门一些企业观摩、实习,能把学到的理论熟练运用于实践。还可带领学生利用业课余时间(下转第217页)(上接第215页)对周边的企业如宇通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校企合作,在课堂上讨论该企业应纳哪些税?征税范围是什么?适用的税率是多少?都能享受到哪些税收优惠?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税法的积极性,而且能把课本中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获得第一手的教学资料,为以后从事财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教学法-动起来的课堂

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学习互助探究小组的组内抢答等形式,营造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合作讨论的课堂气氛。这种课堂模式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了激情,真正把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

(四)情景教学法-设置相关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如在讲解《个人所得税法》章节的内容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采取哪种较为合理?在取得相同收入的条件下,家庭赡养状况等条件的不同对不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有什么不同的影响?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提高至3500元的利弊是什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税法的积极性,使学生懂得如何用学到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是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即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部分课程为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2.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部分课程采用期末考试开卷部分和闭卷部分的分值各占60%和40%,其中闭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部分课程实行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由于平时也要进行实践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实验及平时的实验模块内容的练习更加认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4.是把学生的平时操行纳入考核的范围。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加分;对品行不端者,酌情减分;对严重违纪受到行政处分的学生,其最终成绩评定为不合格,要求其重修。

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今后的税法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不断探索如启发式教学法、结构式教学法等新的方法,,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业上,达到收获的最大化,并能把学到的理论熟练运用于实践,为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红,谢晓燕.高校税法课程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下:122-123.

[2]李晶.基于《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J].东北财经学大学学报,2006(3):89-91.

作者简介:凌云(1979―),女,河南舞钢人,法学硕士,讲师,现供职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财政、税收。

上一篇: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