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研究

时间:2022-06-07 01:06:31

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研究

[摘要] 目的 确定射干抗病毒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方法 采用绿原酸含量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选得到最佳工艺。 结果 最佳工艺为:处方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 h,醇沉浓度为70%。 结论 该制备工艺科学合理,为射干抗病毒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

[关键词] 射干抗病毒口服液;正交设计;绿原酸;制备工艺

[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a)-0131-03

射干抗病毒口服液是我院正在研发的一个新制剂,该品种的开发将填补我院抗病毒类中药药物的空白,为临床提供一个有效的新制剂。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处方由射干、金银花、佩兰、茵陈、柴胡、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共8味中药组成。经过前期研究该处方具有明确的抗病毒作用,包括呼吸道、胃肠道、角膜等部位病毒感染,也具有明显的解热、抑菌抗炎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7]。综合药材性质、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工艺生产条件等因素考虑,射干抗病毒口服液选用了传统的水提醇沉法进行提取。本实验为进一步确立该口服液的制备工艺,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Waters 1525二元泵、Waters 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Millennium 32工作站(美国Waters公司),METTLER AE240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的干燥地上部分(经鉴定为绵茵陈),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干燥全草,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柴胡为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经王曙东教授鉴定为南柴胡),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以上药材均为饮片(安徽亳州国鑫医药有限公司,批号:100608),经王曙东教授鉴定均为正品。绿原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批号:110753-200413);所用试液甲醇为色谱纯,其余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试验设计

射干抗病毒口服液的制备工艺为传统的水提醇沉法,考虑到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醇沉浓度(D)是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以这4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分别设置3个水平,以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考察该口服液最佳水提醇沉制备工艺条件。

按L9(34)正交实验设计要求,按处方量的十分之一准确称取各味药材,共9份,编为1~9号。每份250 g分别置于煎煮锅中,分别加入纯化水1 000 mL(1~3号)、1 500 mL(4~6号)、2 000 mL(7~9号),浸泡0.5 h后煎煮。煎煮时间分别为1 h(1、4、7号),2 h(2、5、8号),3 h(3、6、9号)。煎煮次数分别为1次(1、6、8号),2次(2、4、9号),3次(3、5、7号)。煎煮液过滤,合并滤液,每份浓缩至250 mL。冷却,计算所需95%乙醇体积,边顺时针方向搅拌边加入95%乙醇,分别调节乙醇浓度至55%(1、5、9号),70%(2、6、7号),85%(3、4、8号),冷藏放置24 h,过滤取上清液,水浴加热回收乙醇,挥去残醇,浓缩至100 mL以下,用纯化水定容至100 mL,既得样品。

2.2 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Lichrospher-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钠(0.78 g加水至500 mL,用1%磷酸溶液调pH至3.4~3.6)(14∶86);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325 nm;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

2.2.2 供试品的制备字体 精密吸取各工艺下的样品2 mL,加20%甲醇定容至25 mL,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20.30 mg,至50 mL容量瓶中,加20%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制成浓度为0.406 0 mg/mL对照品储备液。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液1.5 mL至10 mL容量瓶中,加20%甲醇稀释定容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溶液。

2.2.4 测定法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绿原酸含量。

2.3 结果

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情况。

(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表明,以绿原酸含量为测定指标,极差最大的为A因素,其次为D、C,B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很小。提取工艺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D>C>B,即加水量>醇沉浓度>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其中各因素最佳水平分别为A3、B2、C3、D2,即最优试验组合可选择A3B2C3D2,即药材加8倍量的水浸泡约0.5 h,煎煮2 h,重复煎煮3次,合并3次滤液并浓缩至适量,再调节乙醇浓度为70%。

结合表3得知,以B项为误差项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因素P值小于0.05,即加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B、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考虑到生产需要,为了节约成本及减少工时将提取次数定为2次,即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A3B2C2D2。即药材先以8倍量的水浸泡约0.5 h,煎煮2 h,重复煎煮2次,合并2次滤液并浓缩至适量,再调节乙醇浓度为70%。

2.4 验证试验

按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进行3次验证试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2.24、2.48、3.04 mg/mL,平均含量为2.59 mg/mL。绿原酸含量较高。说明该工艺科学合理,质量稳定。

2.5 射干抗病毒口服液pH值的筛选

按射干抗病毒口服液最佳工艺制备,精密量取10份药液,用10%的药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或10%盐酸溶液调节pH值,分别为3.5、4.0、4.5、5.0、5.5、6.0、6.5、7.0、7.5、8.0,灌装,灭菌,考察pH值对澄明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pH值5.5~7.0之间,射干抗病毒口服液澄明度良好。但在碱性条件下,绿原酸容易水解,故该口服液pH值选择在5.5~6.5之间。

3 讨论

中药材的提取工艺多种多样,有水浸泡、醇渗滤、水煎煮、醇回流等。其中水煎煮最为方便,易于工业化生产。在前期研究中表明,水提醇沉法是目前提取绿原酸常用的方法之一,能够得到较高的绿原酸含量,同时该法能够有效地控制中药口服液的澄明度。故本实验采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将该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考虑到大生产的成本及条件,选择A3B2C2D2为该口服液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绿原酸类物质是植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桂皮酸途径(cinnamic acid pathway)所产生的一类苯丙素类化合物[8]。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均有疗效。其水解产物咖啡酸亦有利胆、升高白细胞的作用。由于绿原酸疗效确切,现在绿原酸不但是生药的质量控制指标,也是一些成药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9]。药理学研究证明绿原酸和咖啡酸是射干抗病毒口服液的有效成分,该口服液处方中的金银花、蒲公英、茵陈这3味中药均含绿原酸,因此控制成品中绿原酸含量有重要意义。

澄明度是影响中药口服液内在质量及外观的重要因素,《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中药口服液应澄清,并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中药口服液为保证有一定的澄明度,在水提醇沉去除杂质的同时应用高速离心机等。除此之外,pH值也是影响澄明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同时考察了pH值对射干抗病毒口服液澄明度的影响。试验证明,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在pH值5.5~7.0之间,有较好的澄明度。但通过文献得知[10],绿原酸是一种缩酚酸,稳定性差。虽然在酸性条件下,具有酚羟基结构的绿原酸以分子状态存在损失较小,但在酸性条件下绿原酸易产生沉淀。为了确保该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合格,该口服液pH值选择在5.5~6.5之间,并尽可能减少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绿原酸的损失。为了提高产品中绿原酸的稳定性还可以加入合适的稳定剂[11]。

本实验采用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钠(0.78 g加水至500 mL,用1%磷酸溶液调pH值至3.4~3.6)。此处,为了使样品峰分离度与出峰时间最优化,故把pH值调至3.4~3.6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刘艳春,吴庆莉,辛伟娜.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43例临床观察[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5,28(4):75-76.

[2] 韦宇宁,黄学华.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婴儿秋季腹泻38例报告[J].医学文选,2004,23(3):403.

[3] 金秀梅,王立忠,王立杰.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发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4):107.

[4] 李斌峰,张学云,管志红,等.射干抗病毒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耳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07,39(1):15.

[5] 张学云,李斌峰,管志江.胸腺肽,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口腔咽喉部溃疡[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6.

[6] 何雯,李檬,张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8例[J].中国儿科杂志,2009,5(1):29.

[7] 夏正学,夏恒夫,段大航,等.口服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7):367-368.

[8] 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4-15.

[9] 尉芹,马希汉.绿原酸及其提取分离方法评述[J].中成药,2001,23(2):135-137.

[10] 罗磊,郭晓园.金银花中绿原酸的研究进展[J].工艺探讨,2008,(8):60-62.

[11] 谢庆凤,黎玉翠,暴梅佳,等.银花口服液的澄明度研究[J].中成药,2011,33(1):156-158.

(收稿日期:2012-12-24 本文编辑:卫 轲)

上一篇:慢阻肺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观察 下一篇:亚低温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