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车运输企业路往何方

时间:2022-06-07 12:26:17

商品车运输企业路往何方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汽车物流市场也经历着高速成长和扩张,同时,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着价格、技术、服务体系的挑战,相应的,汽车物流企业除了接受不断削减的价格,同时还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成本上涨的考验,生存环境日趋严峻。作为汽车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主体,商品车运输企业应该如何调整与应对?

汽车工业价值链分布

汽车工业价值链是一条由研发、零部件供应、整车生产(组装)、整车销售、物流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构成的供应链体系。

《哈佛商业周刊》对中国现阶段汽车行业的调查表明,价值链上的利润分布呈现中间低、两端高的状态。整机组装环节利润日趋下降,使得汽车厂商在产品价格不断下降、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逐渐向价值链两端的环节渗透,包括运输、仓储、库存控制等物流环节。

商品车运输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汽车销售的必要阶段,而且其服务水平直接影响产品销售业绩。

实证分析表明:在工业品市场,服务水平下降5%将导致现有客户的购买量下降24%。因此,物流服务在产品生产和销售中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

商品车运输企业的生存环境

美国的经验表明,商品车运输企业的运行与发展对生存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近年来,美国商品车运输行业面临着人力成本不断增加、燃油价格上涨和汽车制造商业绩下滑导致发货量不足的状况。我国商品车运输企业也同样体验到巨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

1生产设备的特殊性

商品车运输车作为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具有许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共用性限制

商品车运输车只运送单一种类的货物,有严格的规格要求。因此,专用性强使得商品车运输车的利用率及其效率面临挑战。

(2)尺寸规格参数限制

商品车运输车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专用运输工具,但其尺寸参数与目前国家规定的超限、超载标准具有本质上的矛盾。

(3)线路运营限制

商品车运输过程中必须走高等级路面,在线路规划时增添了约束条件。

同时,在目前乃至较长时期内,用其他运输工具来替代商品车运输车很不现实。

2服务价格急剧下降

2000年以来,中国汽车利润总额逐年增加,但毛利率逐年下降,利润缩减导致其成本压力向汽车产业链其他环节释放,尤其是物流。

此外,汽车物流企业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导致恶性价格竞争。

3运营成本持续上升

(1)油价上涨

燃油作为商品车运输企业的主要变动费用项目,价格以年均17.1%的幅度上涨,对企业盈利能力造成很大冲击。

(2)罚款问题

商品车运输车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其尺寸参数基本均为超限,在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罚款问题。

(3)费改税的影响

国家税务总局和保监会指出,可能于2008年3月推出费改税政策,即去掉养路费、运管费等项目,增收燃油税,必将对企业的运输成本产生影响。

4商品车运输企业对生存环境的敏感性分析

目前,商品车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税收与过路过桥费、养路费与运管费、燃油费、设备折旧与维修费、劳工与管理费、罚款。其中。罚款为不确定性因素,为不可预知项。

一般物流企业的定价机制可以理解为:运输单价=吨公里成本+吨公里成本×银行利率。此定价机制可用来考察企业总运营成本对各因素变化(生存环境)的敏感程度。经过对商品车运输企业生存环境的依赖性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和美国商品车运输企业生存的环境和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在美国,由于汽车制造商业绩下滑、燃油价格上涨、劳工成本增加,导致商品车运输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环境。而在中国,企业面临罚款的不确定性太高、燃油上涨压力,以及同行恶性价格竞争的问题。

商品车运输企业路往何方

在目前的生存环境下,为使汽车物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主机厂、商品车运输企业多方共同参与,才能寻找到有效的出路。

1国家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汽车物流企业的正常运行所具有的经济外部性表现在:(1)环境保护,包括减少对公路的损害等;(2)保障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如果汽车物流在汽车供应链中断裂。对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3)具备规模的汽车物流存在成本优势,对抑制通货膨胀具有积极作用。

2006年,美国一些汽车巨头表示,美国汽车工业很难提升和大量出口的一个因素是受阻于汽车物流。由于越来越多的汽车物流公司在利润下滑的形势下减少再投入。难以形成运输规模。导致很多廉价零部件无法运到装配线上,使整车物流不畅。

为避免我国出现这样的情况,国家应该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例如,国家开发银行针对具备实力的汽车物流企业,在优质项目上提供政策性贷款和利率倾斜,推动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扶植第三方物流企业,扩展体系内的资源集约经营能力,提高车辆匹配效率,挖掘效益空间。

2主机厂减少对区域性物流公司的依赖

目前,国内从事汽车物流运输与仓储的企业近500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备一定实力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其发展趋势是4PL;另一类是作业能力较强的区域物流公司,目前此类公司数量众多。数量过多的汽车物流公司导致服务价格无序、恶性竞争,破坏局部供需平衡,造成局部运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假象。

所谓4PL,即同时具备较强管理能力和作业能力的综合汽车物流服务供应商,除了自身资产外,能够整合和利用社会运力资源。

在当前的环境下,主机厂应给予商品车运输企业积极支持,即减少区域性物流公司的依赖,与具备实力的综合物流服务商进行战略合作,可以解决汽车物流行业资源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运力资源浪费、竞争力薄弱等问题。主机厂也将因此而减少交易成本,获得更为专业的服务。从汽车物流服务的回报来看,可以实现利益分配透明化,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3商品车运输企业准确定位、内部优化与外部结盟

(1)企业定位:成为链主的4PL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在于核心技术、规模经济、供应链管理能力、品牌、垄断资源。

在变化的环境中,企业要么“随风而动”,要么“受之而动”,要么就是“无动而亡”。当前,商品车运输企业必须进行全局性的洞察和应变,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了应对当前的生存环境,已经具备一定品牌的汽车物流企业应明确定位为4PL,成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链主:

企业边界进行根本性调整,构建适应性商务网络;不能仅限于独善其身,还要管理好相关利益群体;在已具备一定硬件资产的基础上,重视软资产的投资和积累;依靠品牌、规模经济、专业能力引领行

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4PL将获得大量客户资源,增强抗风险能力。

(2)运作模式:总部集权式

通过对世界物流企业前10强的考察可以发现:成功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较大的运营规模,建立有效的地区覆盖,具有强大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兼备高水准的综合技术、财务资源和经营策略。

汽车4PL应采取总部集权式物流运作,实行业务垂直管理,即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从实践看。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多个操作中心、一个利润中心,企业的组织框架、体制等形式都要与之相符。一方面,要求分部坚决服从总部,总部对分部有高度的控制力,分部在作业上作到专业化、流程标准化;另一方面,总部必须具有强大的指挥、设计、准确把握市场和风险控制能力。

(3)内部优化:突破费源匹配问题

目前,企业内部资源匹配程度不高是行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价格体系和成本构成分析,可以看出商品车运输企业单车单次的成本与利润基本固定,主要决定于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客户、油价、产业组织、国家政策等)。那么,在单车单次利润固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设备的盈利潜力?

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商品车运输模型。对不同类型车辆运输成本随运行次数变化、不同类型车辆运输利润随运行次数变化,以及各路线车辆利用率、利用效率、资源对流平衡率等进行分析,将各路线划分为优质线路、次优质线路、保障性线路。对盈利水平很好、盈利水平较好,以及只高于变动费用而无法全部分摊管理和固定费用的路线,按20/80法则,制定合理的资源分配政策。

最终的目标是:在阶段时间内,①提高车辆利用率;提高运输车辆的利用次数;②提高车辆利用效率:提高重驶/空驶比率。而要较好地实现整体资源匹配,则需要在4PL模式下进行。

(4)借鉴SSI和CSI,建立LSSI体系

从2000年开始,J.D.Power亚太公司每年对中国汽车行业的SSI(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指数)和CSI(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进行调研。两个指数越来越受到各大汽车厂商的重视。也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的重要决策因素。

SSI和CSI主要是有关顾客对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体验的指标,其中有若干因素是受汽车物流环节所影响或支撑。比如,2006年的调查表明,当汽车行业正向订单生产转型时。虽然减少了库存成本,却带来了更长的交车时间。平均交车时间为4.2天,而2005年为3.3天。结果,因交车时间太长而放弃购买某款汽车的顾客比例从2005年的7.4%上升到2006年的12.6%。

在这方面,物流供应商大有文章可作。比如,厂商为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要求并降低成本,导致交货时间过长,物流供应商可以将运输时间减到最短。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4PL可以以汽车行业的满意度指标为基础,建立基于汽车物流服务的指标体系――LSSI。在SSI和CSI中,零售网络(4S店)、库存管理、交车时间、交车过程、服务后交车、便利的服务等因子,都是在设计LSSI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更为接近汽车厂商服务的LSSI体系,除了保障精细化的服务水平外,还可以规范行业服务,利于汽车厂商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与评价。

上一篇:卷烟配送中心自动分拣系统的规划设计 下一篇:“公司+农户”农产品配送一体化模式的应用